03.02 二戰中日本海軍和英國海軍誰更厲害?

生活360x


排除掉1944年時已經趨於崩潰的日本聯合艦隊,除非在北大西洋波濤洶湧的海域進行戰鬥,否則英國皇家海軍幹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二戰時期海戰核心是航母力量的對抗,基本上一方航母艦載機拼完,就開始考慮撤退的事情。但是二戰初期,英國航母的科技樹點歪了,對於裝甲防護太過於熱情。

在《海軍假日條約》中雖然皇家海軍在航母噸位配額上要超過日本,但大部分噸位都是用在一戰時期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的改裝航母上,二戰爆發時,英國擁有多達5改裝航母,而且排水量和載機量都比較小,最大的鷹號航母改裝後也就2.2萬噸,載機量僅為區區21架。載機量最高的光榮級航母,在1935年完成改裝後,載機量也才達到48架水平。30年代初暴怒號、光榮號和勇敢號停泊在錨地

相比較日本聯合艦隊,雖然兩艘主力赤城加賀也是改裝航母,但是其改裝基礎是一戰後進行造艦競賽的超級戰列艦和超級戰列巡洋艦,並且是在船廠造了個船體後就進行改裝,不僅排水量噸位更大,而且改造方便性也比皇家海軍的那一堆要好的多。改造後赤城號標準排水量達到3.6萬噸,加賀號標準排水量達到3.8萬噸,兩艦最大載機量都達到90架。赤城號航母(二次改裝後)

之後的新造航母方面,皇家海軍完全走歪了,實際上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設計還算相當不錯,2.2萬噸標準排水量情況下封閉機庫、整體結構,帶雙層機庫的裝甲航母。在設計最大載機量72架(實際一般攜帶60架)同時,擁有當時非常強的防護能力。飛行甲板擁有64mm的裝甲防護,可以對抗2130米高度投擲的500磅航空炸彈攻擊;側舷有114mm的裝甲帶,可以承受輕巡洋艦152mm的炮擊;核心區還有89mm的裝甲防護,總裝甲噸位達到2850噸,還帶有水下的防魚雷隔艙。可以說是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航母設計水平,但是英國僅建造了這一艘。牛牛的皇家方舟號航母實際上設計已經相當不錯,但後面的光輝級完全是走上極端,成為反面教材。

英國為了二戰準備建造的4艘光輝級航母完全是對裝甲防護達到變態的追求,2.3萬噸的標準排水量,但是由於單層機庫設計,設計最大載機量僅為43架,實際載機量僅為36架。不過其裝甲防護能力完全是個變態,76mm的飛行甲板裝甲以及114mm的機庫側面裝甲,組成一個非常堅固的裝甲盒子,可以承受1000磅航空炸彈的轟擊!水線裝甲114mm,內部還有頂部76mm,側面114mm的裝甲區,用來保護整個動力艙、彈藥庫和油庫。這裝甲能力,除非日本聯合艦隊用對付戰列艦的“八十番”炸彈,否則真的啃不動。光輝級航空母艦,航母中的鐵烏龜

而日本聯合艦隊與皇家海軍在航母使用上,則完全是徹底的相反,一堆脆皮,但是載機量賊大。在跟英國海軍一樣,同屬於不喜歡摺疊機翼和不喜歡甲板留置情況下,由於採用雙層機庫高速裸奔思路,艦載機水平跟皇家海軍的那一票航母相比,完全是一個頂兩水平。赤城加賀載機量都是90+,標準排水量1.6萬噸蒼龍飛龍最大載機量也達到73架(一般攜帶57架),標準排水量3萬噸的翔鶴瑞鶴載機量達到84架,標準排水量1萬噸的龍驤號都可以42架艦載機,再加上標準排水量2.6萬噸載機量53架的飛鷹號與隼鷹號、標準排水量1.1萬噸載機量31架的瑞鳳翔鳳龍鳳。在1941年前後雙方艦隊航母拉出來對砍的話,日本聯合艦隊航母艦載機擁有730多架對410多架的絕對數量優勢。IJN參上,不要說畫風問題……

不僅是數量優勢,在質量上日本海軍艦載機也擁有絕對優勢,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是橫掃天空,皇家海軍當時最好的艦載戰鬥機不過是海颶風,但是主力機型卻是雙翼機的海鬥士。皇家海軍唯一能夠與美日主力艦載機相比的“海噴火”受制於起降視野不好,一直到1944年從美國海軍學習了同樣“反人類視野”的F4U起降方式後才得以解決。至於進攻的矛頭,則是立下赫赫戰功的旗魚魚雷機,感謝戈林把,要不是他廢掉德國齊柏林航母,皇家海軍那裡來的如此安逸日子。英國當時航母主力艦載戰鬥機,格羅斯特“海鬥士”。

不僅如此,二戰初期航母運用水平方面,日本聯合艦隊是最出色的,即使是美國海軍也無法與之比擬。上世紀30年代各國海軍對於航母的應用都可以說是一片懵逼狀態,到了二戰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對於航母的理解和運用水平最高。

一是雙航母編隊的組織和調度,聯合艦隊從1928年(昭和3年)開始研究固定航母編隊的探索,率先將同一水平的兩艘航母編組成固定的“航空戰隊”進行同一攻防訓練,在太平洋海戰中,一航戰、二航戰和五航戰們歷次激烈的海空大戰中,也充分證明了雙航母編隊的在攻防效率遠超2個單獨的航母編隊,直至今日,雙航母編隊戰術還是航母戰術的基本戰術應用。日本在建造飛龍號航母的時候,將其艦島佈置在船的左舷,設想是與常規右舷艦島的蒼龍號組隊時,兩艘航母艦載機進行起飛和降落盤旋時可以向不同方向錯開,但實際使用時發現更加凌亂,事故率更高,後在建造五航戰翔鶴瑞鶴時,重新統一回右舷艦島佈置。

二是艦載機進攻組織能力。這方面小鬼子們“月月水火木金金”操練出來的精英飛行員真心強,不僅可以打出高達83%的投彈命中率,還可以打出非常精彩出色的“多編隊複合打擊”效果。艦戰、艦爆和艦攻多機種配合,編組成多個編隊,從多角度對目標發動聯合立體式打擊。從珊瑚海海戰開始,到中途島,再到聖克魯斯海戰,被日本海航盯上的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可以說是即使在密碼破譯情況下,只要日本海航打出這一套立體式進攻,依舊是非死即重傷。美國海軍當時搞全甲板進攻戰術,玩一波流戰術,就是沒信心擋住日本海航的攻勢,乾脆在死之前放大招跟對方拼。一直等到日本精英飛行員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之後,才終於可以挺起腰桿。美國海軍的全甲板一波流戰術在戰爭初期整體水平和素質不如日本情況下,取得相當不錯的戰果

所以在1944年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根本無法與日本聯合艦隊拼,雙方航母力量組織和運用能力差太大。到1944年之後,皇家海軍兩艘最大載機量80架的裝甲航母“怨仇級”服役之後,同時英國海軍學習美國海軍的一些航母應用,包括進行甲板留置等增加載機量。再加上海噴火、大青花魚等新型艦載機投入使用,皇家海軍才算有可以與日本聯合艦隊一戰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日本聯合艦隊航母力量已經是敗亡前夕,日本海航已經無法訓練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進行消耗了,新服役的雲龍級航母都淪為運輸艦,連同戰功卓越的五航戰祥鶴瑞鶴在萊特灣大海戰中都只能淪為誘餌艦隊。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日本海航二戰初期整體素質和水平非常高,但不是沒有弱點,高空防禦能力很差,而且蜜汁自信,在整體艦隊防空能力不足情況下,掩護船數量還較少。

此外,還有種需要另外說明的情況就是作戰海域。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日本與美國的海空大撕逼決定勝負,一個重要原因是太平洋戰場環境比較利於早期航母發揮,海域開闊,海況良好。如果到了英國與德國撕逼的北大西洋海域的話,那就完蛋鳥。狂暴的西風帶影響下,北海和挪威海等北大西洋海域是出了名的狂風巨浪區域,1988年,排水量5萬噸的美國海軍中途島號航母被搖出41°傾斜,差點掛掉。就日本聯合艦隊那票高重心,開放艦艏的航母,到了北大西洋能活下來就算不錯了。1988年中途島號航母,當時飛行員說能看到航母另一側躍出水面的螺旋槳。


五嶽掩赤城


日本帝國海軍是以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為藍本建設的新銳海軍,大家都是以為皇家海軍在德國🇩🇪大舉進攻歐洲時只是對抗德,🇮🇹意大利海軍,這個是錯誤的認知。

日本帝國海軍的聯合艦隊也是全殲過俄羅斯帝國海軍的位列三甲的艦隊,二戰時期同大英帝國的老師們交過兩次手,一個是大家都是知道了的丘吉爾為了保護遠東直布羅陀一一新加坡要塞,而特別派出的'Z艦隊"轄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與戰列巡洋艦"反擊”號,由原英國海軍參謀長菲利普斯擔任艦隊司令,一出門遠航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被日軍掩護山下奉文25軍登陸馬來西亞半島的小澤艦隊發現,由關丹東部海域被日軍駐西貢航空隊88架魚雷轟炸機和高空轟炸機於1941年12月10日中午炸沉,死亡水兵820人,威爾士親王號沉沒時,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上將和艦長約翰:利奇沒有離艦,隨著軍艦沉入大海。

東方艦隊還有一個分艦隊駐軍錫蘭(今斯里蘭卡)首府科倫坡,擁有航母可畏號和競技神號,可畏號本來是要給Z艦隊提供空中掩護的,但在爪哇海峽觸雄了,剩下的競技神號就被珍珠港勝利者一一日軍南雲艦隊盯上了,日本人還是六艘航母,英國人一成功部分破譯了日本人密碼,知道了日本人要4月1日空襲科倫坡,成功的躲過去了第一波轟炸,4月4日雙方都發現了對方,13時日軍炸沉了英國海軍的兩艘重型巡洋艦“康沃爾"號和"多塞特郡號∥隨後赤誠號躲過了9架英國轟炸機的轟炸,67架99式艦爆機炸沉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可以說二戰初期的日軍海軍航空兵的精確轟炸訓練的是準一流的,但是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飛行員的傷病,日軍的戰鬥力是漸行漸遠走了下坡路。


user4210272105487


英國海軍更厲害,根據1922年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英國和日本的戰艦噸位比例為10:6。這反應出戰前兩國海軍實力的強弱,是對雙方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的統一考量。畢竟是幾方簽字生效的東西,如果不能反應日海軍的真實實力,日本人是不會簽字的。

所以說10:6這個比例,基本上反應出戰前兩國的海軍實力。後期日本退出海軍條約,開始大規模造艦,擴軍備戰的過程中一度將海軍噸位飆至 。但是不要忘記短時間內的噸位優勢並不能完全代表海軍實力。因為戰爭最終打的不是你現在有多少兵器,而是戰損之後能補充多少兵器,同時還有戰爭期間能生產多少兵器。戰略戰術是否得當也關乎甚巨。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總噸位比美國太平洋艦隊大出不少,但並沒有給戰場帶來優勢,反而被戰術上創新的美國人打得節節敗退,同時美國造船廠開足馬力迅速超越日本海軍總噸位,甩了日本十條街。

所以說,比較哪國海軍更厲害,最終還是看戰術戰法和生產能力。而在這兩方面,日軍都比不過英軍。


武器裝備秀


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給人一種非常強大的感覺,在亞洲臨海無人能敵,吊打各國海上力量。前期在太平洋上和美軍對決,甚至把美軍打得抱頭鼠竄,打了許多讓美軍苦不堪言的戰爭。

中途島戰役過後,很長一段時間也能和美軍五五開,直到羅斯福爆兵,大造航母來收拾山本五十六。

日本的海上力量的確很強大,但是要和英國比起來,日本還是遜色幾分。

就拿航母為例


整個二戰進行中的時候,日本竭盡全力,全國的工廠齊開,才造了12艘航母,即使加上戰前也不過25艘,到後期基本打光了,而英國僅僅在二戰中就造了30多艘,二戰結束時英國海軍在役航母高達50多艘。


從海軍規模上來看,二戰前日本海軍的規模僅次於美英。日本跟美國在太平洋短兵交接之前,美國的海軍噸位約為143萬噸,英國為130萬噸,日本為119萬噸,日本海軍噸位比美英略低。不過日本海軍艦船建造得晚、大部分技術較新、航母數量較多,所以二戰前期日本的實力並不遜色於美英。

日本輸就輸在技術創新和工業能力上。

技術上來說,雷達等新型裝備都是英美建造的,英國海軍也掌握了許多日本海軍沒有的造船技術。

工業能力上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的資源匱乏是出了名的,太平洋戰爭前期能有這麼多數量的裝備還是舉國上下省吃儉用一點一點擠出來的,打完就沒了。

不像英國,前世界第一工業國的工業製造能力不是吹的,耗完一波還能繼續建造。

所以說,還是英國海軍略勝一籌咯。


青年視紀


英國海軍在二戰時期直到1943年初才在艦艇數量上被美國海軍超過,屈居世界第二。在此之前,英國海軍一直是世界第一。雖然英日海軍直接碰撞的時間只有戰爭初期和末期,但就實力和海軍作戰思想來說,如果進行長期和大規模海戰,英國海軍還是要強過日本海軍的。

在二戰中,僅以航母為例,英國有艦隊航母10艘:暴怒、勇敢、光榮、皇家方舟、光輝、勝利、可畏、不屈、無敵、鷹。

輕型航母21艘:獨角獸、巨人、復仇、尊敬、戰神、光榮(62/R.62 )、海洋、凱旋、忒修斯、帕爾修斯、勇士、莊嚴、華麗、可怕、列維坦、有力、仙座、半人馬、英格蘭、競技神、壁壘。

護航航母60艘,其中美國造好租給英國的38艘,英國自己改裝的22艘。

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擁有艦隊航母13艘: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飛鷹、隼鷹、大鳳、信濃、雲龍、天城、葛城

輕型航母7艘:鳳翔、龍驤、龍鳳、 瑞鳳、翔鳳、千歲、千代田

護航航母5艘:神鷹、海鷹、大鷹、雲鷹、衝鷹。

英國海軍在二戰中不大出名,是因為其對付的德意海軍比較渣,其航母編隊主要用於保護航道通暢方面,沒有像美日海軍那樣進行艦隊交戰。在遠東損失的“威爾士親王”號和“卻敵”號,不是英國人海戰觀念過時,而是英國的作戰重心在歐洲和北非戰場,抽不出來也不願抽調太多艦艇到印度洋一線,而且英國長期輕視日本,不認為這個長期以自己為師的學生會使勁揍自己,所以派往遠東的只有2艘主力艦和1艘“競技神”號航母。在新加坡的英軍也是類似思想,根本沒有做好防禦日軍攻擊的準備。

英國海軍其實並不保守,只要看看其對航母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就知道了。二戰初期以航母編隊襲擊塔蘭託,給了日本海軍與美國海軍作戰很大啟發,日本海軍制定偷襲珍珠港幾乎就是英軍攻擊塔蘭託的翻版。

說實話,日本海軍在二戰中航母運用並不出色,中途島戰役時還是以戰列艦為核心力量制定作戰計劃,結果導致4艘艦隊航母被擊沉,此後日本海軍就一路下坡。打的海戰規模大不一定說明思想很活躍。

英國海軍在壓制實力最強的意大利海軍,反擊德國海軍潛艇、水面戰艦對運輸船隊襲擊方面都有很不錯的做法,戰績也很顯著,看看被擊沉的德國潛艇數量吧。

歐洲結束之後,英國組織的遠東艦隊航母編隊在對日作戰中表現也很不錯,其裝甲航母的設計思想在日本最後的垂死“神風”特攻面前顯示了很大的正確性。(S)


聯合防務


英國和日本都是海島國。兩國都又是海上強國:為了保衛海上國民經濟運輸線的安全,為了保衛國家不被侵犯,都建立了強大的海軍。是海軍強國。除了美國,二三名就是這兩國了。但不分仲伯。

英國是號稱日不落帝國。沒有美國以前,他是世界海上第一強國。日本號稱太陽昇起的地方(國旗)。兩個國家都與太陽有關。沒有美國以前,他也是世界海上第一流強國。在與中國清朝重大甲午海戰中,得到證明。

說到海軍誰強誰弱,兩國是一樣一樣的。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不遠萬里擊敗阿根廷就是證明。

兩國都有強大的科技能力、造艦能力、海戰能力,及傳統優秀的海軍指揮能力。只是美國崛起後,英國退居第二。二戰與德軍奮戰又使英國的工業及國家經濟遭受重創。所以二戰後英國有所衰落。但他的海軍各類儲備齊全,只是軍艦航母少一點而已。數量問題。

日本二戰海軍能力達到頂峰,光是航空母艦就有12艘,體現了無比強大的海軍能力與水平,因為航母是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能力象徵。若不是老美鐵了心要滅掉這個侵略者、及老美才真正具有世界老大的這個範,是任何國家消滅不了他的。老美把他的航母統統幹到海底去了。

兩個都與老美有關。英國與美國打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日本與美國打太平洋戰爭。都輸在美國手上。美國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為什麼能幹贏兩個老牌帝國主義,成為世界第一,值得深思。

回到最後,二戰英日海軍若作戰,肯定是平局,誰也戰勝不了誰。但二戰雙方的艦艇水平不在一個檔上,就是日本多於英國,光是航母就有十二艘,十二個龐大的戰鬥群,加上艦載戰鬥機、轟炸機,英國敗。這是雙方各方面旗鼓相當下數量會取勝的原因。

若不是這個原因,雙方都不會敗,也不會勝。結局一定是簽字,和平!


光明嶺


在主力艦上,毫無疑問英國皇家海軍是比日本海軍強的。首先在數量上,皇家海軍有12艘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之前的戰列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條約解除後又興建了7艘,而日本只有8艘條約前和2艘條約後戰列艦,在數量上就遜了一籌。


而在性能上,英國的戰列艦的輔助系統遠優於日軍,如雷達和彈道計算機,條約和條約後戰艦在設計思路上也相比日本的更加合理。至於戰績,皇家海軍基本上全程壓制德國公海艦隊的水上力量,並取得了俾斯麥這一戰果,而且大部分戰艦活躍在前線上,不像日本的戰列艦,戰果一般般,出擊次數也不行,最後基本上都是情況無法挽回便怒送一波人頭。當然,論單艦戰鬥力那還是大和和武藏厲害,這是無可爭議的。


圖為大和號戰列艦


在航空母艦上,在戰爭開始的時候英國航空母艦的保有量是不如日本的,但是強大的造艦能力使得英國的航母艦隊不斷擴大,最終以將近半百之數的航空母艦數量壓倒了日本海軍。然而英國的航空母艦的設計思路其實是優於日本航母的,其封閉式機庫和之後出現的裝甲甲板提高了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戰後斜角甲板的佈置更是開啟了航空母艦新時代的篇章。


圖為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在巡洋艦上,皇家海軍的巡洋艦在適航性、防護和火力上取得了大致的平衡,泛用性比較好,而且數量比較多,而日本的巡洋艦大部分是作為水雷戰隊領艦存在的,雖然火力和航速比較強,但是在防護上相對來說沒那麼強。雖然英國的防空巡洋艦的防空能力較強,但是在對艦戰鬥力上,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新銳重巡還是更強一點的,所以在巡洋艦方面是日本略勝一籌。


圖為狄多號輕型防空巡洋艦


驅逐艦上,日本的驅逐艦除了防空和防護別的都挺好的,然而要命的也是這一點,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洋屬於航空母艦;而英國的驅逐艦強化了防空和反潛能力,定位更加合理,而不是作為水雷戰隊主力去對戰主力艦,這裡還是英國更強一些。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軍武知識科普。


區域拒止


要說這兩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海軍實力誰更強?得要先看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兩個國家各自所列裝的各型艦艇。

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列裝的各型艦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列裝了十幾首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六首艘的航空母艦。50多首艘的巡洋艦和當時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驅逐艦多達200多艘,50多艘的潛艇。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到很大作用的美國海軍實力差不多,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才後來居上,足可以看出英國海軍的實力。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列中的各型艦艇。

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當時的日本就已經擁有了十幾艘航空母艦,差不多12艘的戰列艦,重型的輕型的巡洋艦就達到了20多艘和17艘,除此之外,日本海軍還有100多艘的驅逐艦,那時的日本海軍把這些列裝的各型艦艇劃分10多個艦隊,按照日本海軍的這個編制。說句心裡話,想必除了美國海軍能和日本一節高低以外恐怕在那個時候,誰也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

因此綜合上述來看,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和英國海軍相比較,兩國海軍的實力差別不是很大,不過個人到覺得還是日本的海軍比英國海軍更強,一個彈丸小國敢偷襲美國的海軍,敢把戰火燒到美國,先不要說英國有這個心,就算給英國十個膽恐怕也不能和日本相提並論。儘管個人覺得日本海軍無論是列裝的艦艇或者是人員的戰鬥力比英國海軍強,但是日本所奉行的是侵略、反人類、滅絕人性的戰爭,就算日本在海軍方面實力比英國強大,不過當時的英國得到了大部分國家的支持,在盟友的幫助下如果和日本展開海戰英國勢必會取得勝利的。


努力成就你我他


如果英國皇家海軍全力對付日本,日本只有航空母艦數量能和皇家海軍保持差不多的數量,但是在BB,CA,CL,DD,SS上聯合艦隊劣勢明顯。還有一個比法就是從時期上比開戰之初的實力對比聯合艦隊不如皇家海軍,雖然皇家海軍不如一戰那麼強但是其主力艦近二十條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海外補給基地都強於聯合艦隊。飛機裝備上從42,43算英國有了海噴火,也可也以獲得美國F4F,F6F,F4U,雷擊機可以獲得SBD系列。一點都不弱於日本零式,九七艦爆,九六雷擊。到了中後期比工業實力日本就差多了,牛牛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斷輸送血液,霓虹有什麼?


空蕩—1979


作為傳統的海上強國英國,海上力量在二戰以前一直是世界海軍的頂峰,當然也引領海軍裝備發展方向,尤其是在戰列艦和航母上,都是以英國為首先裝備的模式,當然作為當時世界上海軍傳統大國,英國海軍的規模是最為強大的!



日本海軍可以說是英國海軍的亞洲徒弟,並經過甲午海戰和日俄海戰,日本取得了東亞的海上霸權,併成為一支實力強悍的海上力量,一戰後各國海軍軍備爭相發展,以至於各國都疲憊不堪,在這樣的情況下列強召開了海軍裁軍協議,並對各國的主力軍艦數量有所限制,因此在主力戰艦和總噸位上有所限制!



但是日本在總噸位上和主力軍艦上的強烈主張讓日本的海軍裝備爭取到了與美國同等水平,而傾全國之力進行軍備競賽的日本也沒有被裁軍協議捆綁住手腳,一方面通過擦邊球的方式繼續建造軍艦,另一方面重點發展航空母艦並大力的培養航空兵,這樣日本的航母有了儲量極大且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除了英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使用過戰列艦進行對戰,而在太平洋地區所有海戰的主要作戰核心力量都是航空母艦,而戰列艦的責任則成了輔助角色!



所以試想一下,英國海軍與日本海軍若發生衝突的情況下會出現什麼情況,英國的海軍基本上是無法對抗日本的航母戰鬥群的,戰列艦上的巨炮最遠射程也不過數十公里(30公里),與航空兵數百公里的航程面前,根本就不軍備任何威脅!



但是對於日本和英國這樣的軍事大國而言,戰爭裝備都具備持續的升級能力,對於戰場上獲得的經驗能夠迅速的調整裝備的生產,因此初期接戰日本海軍會將英國海軍打的措手不及,但是英國仍然具備後續調整裝備的能力,最終雙方比拼的將會是綜合國力及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這方面無疑工業基礎和盟友更多的英國佔據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