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齊白石:我畫山水,諸多非議,我要絕筆了!

齊白石:我畫山水,諸多非議,我要絕筆了!

齊白石:我畫山水,諸多非議,我要絕筆了!

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齊白石的山水畫,至今依然如此。

齊白石畫山水,並沒能讓大多數人喜愛。他自己曾經在一冊頁上題寫說,自己畫山水,遭受到社會上的諸多非議和貶斥,這讓他幾乎要絕筆。他也曾經自言,自己年輕時畫山水自娛自樂,卻引來“萬人罵”。

的確,在倡導四王畫風的晚清民國,傳統山水畫講究“平鋪細抹”,臨摹古人。而不想落前人之窠的齊白石,給自己刪掉了臨摹古人的一雙手,山水畫面總是寥寥數筆,簡約稚拙,在當時畫壇卻是個異類,知己甚少,甚至被人攻擊為“野狐禪”。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所以齊白石畫山水,惜墨如金。這也是今天,相對於花鳥草蟲和人物題材,齊白石山水畫體量最少的直接原因。也是在大眾視野之中齊白石山水畫不如蝦蟹蟲草有名氣的原因。

但是,山水畫之於齊白石,卻是他藝術生涯演變的重要脈絡與見證,例如常常被提及的早年遠遊、五出五歸、衰年變法等。齊白石山水畫的重要性,得到了陳師曾與徐悲鴻兩位摯友的堅定支持,也為他大力推薦。

譬如陳師曾在1922年將齊白石的畫作帶到日本展覽,被一搶而空的就是他的山水畫,在諸多中國藝術家裡,就像是歐洲傳統繪畫裡的印象派,這也成為齊白石山水畫被世人認可的起點。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認為幸運的是,善於變化的齊白石在山水畫的創作中顯得尤為執拗,他的山水畫面貌氣質始終如一,種下了他藝術心境的一片自留地。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專題展

逐漸地,越來越多人折服於齊白石的山水畫。2018年是北京畫院的山水之年,“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專題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彙集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等十家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及藝術機構共同主辦,共展出齊白石山水畫作逾160件套。從7月21日展出至9月23日,在炎炎夏日裡為全國觀眾提供一處“遊山玩水”的好去處。我們也藉此探討,齊白石山水畫的重要性與價值所在。

山水巔峰:1932年的十二條屏

關於齊白石的山水畫,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拍賣場上的“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畫作。2017年12月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精彩的十二幅畫面與驚人的拍場數字,讓齊白石的“十二條屏”充滿了更多傳奇色彩。

據北京畫院研究部主任呂曉介紹,在齊白石一生的山水畫創作中,關於十二條屏的創作一共只有三次。用十二條屏的方式作畫,是齊白石與人交道的一種特別隆重的方式。

第一次創作十二條屏,是1900年齊白石38歲時,他為江西鹽商畫了六尺中堂十二條屏《南嶽全圖》。張次溪根據齊白石自己的說法記載:“每幅都是畫得重巒疊嶂,望去一片濃翠欲滴,十二幅畫,光是石綠一色,足足地用了二斤。”這套十二條屏如今已不知去向。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1925年的十二條屏

第二套十二條屏是齊白石1925年送給北京名醫陳子林的賀壽禮。據瞭解,那一年齊白石生了一場大病,七個晝夜不省人事,只剩下一口氣。而這位名醫以高超的醫術將他醫好,齊白石病好之後,以十二條屏作為隆重大禮感謝救命之恩。這就是拍場上的那套十二條屏。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齊白石

十二條屏來到北京畫院展出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這組十二條屏第一次離開重慶展出

第三套十二條屏是他1932年創作,也是送給朋友的特別大禮,與第二套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多元素來源於他最得意的《借山圖》系列。這就是此次展出的一套十二條屏,目前收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第一次離開重慶借展而來,展出於北京畫院四層展廳,被稱作是齊白石山水畫中最為精彩的一套作品。(此套作品展出時間為一個月,請安排時間提前出行)

據呂曉介紹,這套十二條屏是齊白石送給他的一位四川好友,名為王纘緒,是一位很有文化的四川軍長,被齊白石稱作知己。他與齊白石間既有經濟往來,又有多年藝術上的知己和情感上的交誼,所以齊白石所送這套山水屏應當是相當隆重的大禮。王纘緒為了報答齊白石的厚禮,即使齊老爺子年事已高,依然邀請齊白石到四川遊玩,還送了他一位丫頭作妾,不過因為夫人無法容得下這位妾室,她後來與別人私奔。而齊白石與這位知己相聚之後,也不知何故,不歡而散,齊白石在回家之後將自己在日記中寫的王纘緒全部劃掉。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如今也不得而知,只知道齊白石後來對此人恨之入骨。當然,雖然他們的友誼沒有走到的最後,但是這套十二條屏卻成為了齊白石平生山水絕學的呈現。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夢遊渝城

題款:毋忘尺素倦紅鱗,一諾應酬知己恩。

昨夜夢中偏識道,布衣長揖見將軍。夢遊渝城詩。

將軍謂治園君,治園將軍一笑。白石草衣齊璜。

呂曉解讀十二條屏:第一幅是《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夢遊渝城》,主題是樹,畫面主要呈現兩排樹,用線是金石筆法,點畫的力度和空間感呈現出了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佈局,後面的山是他典型的饅頭山,因形狀似饅頭,所以叫饅頭山,用淡淡的青色,遠遠的隱在後面。一強一弱的對比,一前一後的空間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清風萬里

題款:清風萬里。畫吾自畫。老萍。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清風萬里》,主題是風,前面一排樹的畫法明顯能夠感受到風的動感,江面波浪翻滾,帆船在波浪中沉浮。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木葉泉聲

題款:布衣尊重勝公卿,生長清貧幸太平。

常怪天風太多事,吋吹木葉亂泉聲。

畫成猶有餘興,得一絕句補此空處。萍翁。

看《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木葉泉聲》感覺不僅僅是在看一張畫,也在聽一首音樂。這張畫的構圖非常獨特,這與西方近大遠小的透視是不同的,就像是把畫面拎起來了,把泉水立起來,從上到下的構圖,樹木則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點在泉水的譜線上,有輕有重,有粗有細,就像是有動感的音樂,似乎站在這裡就能聽到泉水的響聲,也能聽到風吹樹葉的嘩嘩的響聲。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借山吟館圖

題款:借山吟館圖。門前鳧鴨與人閒,舊句也,

只此一句,足見借山之清寂。白石。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借山吟館》齊白石出生在湘潭,老家名為星塘老屋,後來在老家附近租了個房子,取名為“借山吟館”,因為他覺得山不是自己的,而是借來的,所以叫借山吟館。前面有水塘,屋後有竹林,背後有青山,這幅畫畫的就是齊白石對家鄉的回憶,無論是色彩、形式、構圖,很清雅。前景的幾隻墨點,是水塘裡的鴨子,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荷亭清暑

題款:荷亭清暑。杏子塢老民。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荷亭清暑》的畫法表現就像是《木葉泉聲》,把遠處的荷塘畫到前面來,撲面而來,清涼的感覺。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綠天野屋

題款:綠天野屋。吾嘗遊安南,由欽州之東興,

過鐵橋,有萬蕉中見野屋,風景絕佳,已收入借山圖矣。白石山翁。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綠天野屋》主題是芭蕉,是齊白石很成功的一張畫作。以中國畫的經驗,通常是以濃淡相間的墨色來表現芭蕉的樹葉,但是這張作品則是用工細的筆法來表現芭蕉,畫裡有很多形式的語言,芭蕉樹是白色的線,而房屋則是黑色的墨色,在畫作下側則用墨色點了很多點,有輕重的對比。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雨後雲山

題款:雨後雲山寄萍堂上老人造並篆此四字。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雨後雲山》表達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用破墨在表達濃淡的變化,每一個局部都有很豐富的墨色的變化,山和樹都是很重的墨色,但房屋卻是白色的,簡單的線條勾畫而成,形成對比。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岱廟圖

題款:岱廟圖。曾見石田翁有此圖。借山吟館主者。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岱廟圖》畫的是寺廟與松樹,據說是因為看到沈周畫所以他也經常畫,臨古的同時也自出新意,尤其是背後的山是齊白石典型的山。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斜陽水渚 題款:齊白石畫於燕。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斜陽水渚》後面的白色帆船與紅彤彤的太陽對比,紅色的太陽和近景中石、鳥都是用剪影的方式畫的,黑與紅的對比中間,則是用線的勾連來表達水。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飛鳥暮歸

題款:為政清閒物自閒,朝看飛烏暮飛還。

借唐人絕句詩前二句題畫。白石山翁。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飛鳥暮歸》,主題是烏鴉,烏鴉是齊白石經常畫的題材,小烏鴉是會反哺父母的,所以代表的是孝,天空則是紅色的線來畫的,這種表達比較少。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一白高天下 齊白石

紙本設色 軸 138×62cm 1932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題款:一白高天下。三百石印富翁制。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一白高天下》主題是雪,齊白石經常畫雪,能夠畫出雪的清亮、蓬鬆和厚重感,前景畫的是柳枝要被雪壓斷的感覺,有厚有薄,整幅畫面是比較暗的,但是中間的房子則用紅牆描繪,又在冬天裡感受到一種溫暖的情境。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月圓石壽

題款:月長圓石長壽樹木長青。

治園運使論定。壬申七月,齊璜贈。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月圓石壽》兩塊巨大的石頭如何處理?一高一矮,一直一斜,尋找其中的空間感,用樹將兩個石山破開。

這個時期,齊白石的山水畫受到畫壇冷落,賣不出去,所以他畫山水畫的很少。但是送朋友如此大禮肯定都是精心創作,所以雖然畫的極少,但都是精品。這一組十二條屏,則代表著齊白石山水畫的最高峰,也將齊白石的技法全都融入之中。

五出五歸後的《借山圖卷》

美術史上,關於齊白石藝術的真正改變,總會提及“五出五歸”。也就是從1902年到1909年,齊白石從40歲到47歲,先後五次外出遠遊,縱橫六省,足跡遍佈大江南北。由此,齊白石也完成了從一個農民畫師到真正文人畫家的轉型。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畫院二層展廳《借山圖》展覽現場

五次遠遊歸來之後,齊白石整理了遊歷途中畫稿的一套冊頁,這就是他最真愛的《借山圖卷》,1919年定居北京,亦隨身將此冊頁帶到北京,並請好友和當時的文藝界名人題字、題詩、題跋,可見這套《借山圖卷》在他心中的地位。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回憶,這套冊頁原有五十多幅,後來拿給陳師曾觀看,陳師曾還為他提詩,可惜由於兵荒馬亂,歸還的過程中多有遺失,現存在北京畫院二十二幅,其他的不知所蹤,這套冊頁是非常寶貴的研究齊白石山水創變的資料。

為何說它寶貴呢?呂曉介紹,五出五歸的過程對於齊白石的藝術非常重要,遠遊之前,齊白石的山水主要以《芥子園畫譜》和“四王”山水風格為主,尚沒有形成自己的山水畫風格。他在這八年中走過了半個中國,遊歷到了西安、北京、桂林、江西、廣西、廣東等地。上個世紀初,交通工具只有馬車、船等,遊歷半個中國經歷了非常長的過程,邊走邊看邊感受。

從《借山圖》中就能看到, 他畫了非常多關於水的畫面, 能夠看出他對水、日出、日落的感受和印象;在這個過程中也看到了各地文人收藏的歷代名家名作,石濤、八大等。八年的五出五歸之後,齊白石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山水畫語言。與晚清臨摹四王的程式化山水不同,《借山圖卷》來自對途中真實山水的寫生稿和印象。與傳統山水繁密的皴擦點染不同,而是多以線勾勒,少皴擦,且富有色彩感,他的山水以極簡的構圖顯示出無限的空間感。

因為《借山圖》的重要性,所以它成為此次北京畫院展覽空間設計的主要線索,從一層展廳開始,就是《借山圖》中的山、石、雲、落日、扁舟等元素入景,在錯落的空間中感受齊白石對名山大川的遊歷。齊白石曾說:“山非我所有,我只是借來娛目”。展覽則借白石之畫來入境。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借山圖之一 齊白石 紙本設色 鏡芯 30×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8藏 題款:平淡見奇。衡恪。

其中《借山圖卷》之一畫的是齊白石出生和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小房子周圍有籬笆、樹木,房屋前面有一個緩坡,往前則是水田。左上角則是陳師曾提的“平淡見奇”。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借山圖之二 齊白石 紙本設色 鏡芯 30×48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借山圖卷》之二大約是1907年左右在廣西再往越南境內,看到了非常多的芭蕉,所以畫了很多芭蕉。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借山圖之洞庭君山 齊白石

紙本設色 鏡芯 30×48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借山圖之祝融峰 齊白石

紙本設色 鏡芯 30×48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借山圖卷》的祝融峰和洞庭君山,祝融峰是南嶽衡山的一個峰;這兩幅同樣是畫日出, 一個是在山上看日出,一個是在湖面看日出。從這兩幅能夠看出來,《借山圖》之後,他對山水的表達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用非常概括的表達方式。湖面上的一塊石山,上面一座小房子,水面上一葉孤舟,遠處一抹淡煙,一點日出。

1905年,齊白石去桂林住了半年,齊白石說他到了桂林才打開眼界,桂林山水對齊白石的山水有很大影響。《借山圖卷》之五獨秀山孤峰獨立。齊白石就這樣一路走一路畫。借山圖系列都沒有落款,也沒有標註畫的是什麼,只有一枚印章,簡約的畫面多一個字都是多餘的。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1925年,齊白石又自臨了一套新的《借山圖》

在借山圖之後,1925年,齊白石又自臨了一套新的《借山圖》,這套新的上面則自己提了字,所以通過新的一套《借山圖》就能夠為原有繪畫內容提供了畫作名稱。

無法擺脫的四王

山水畫裡如此構圖、用線,和傳統山水畫概念相距甚遠,所以從嚴格傳統程式化山水沿襲而來的畫家是看不上齊白石的。那麼為何齊白石的山水畫卻是如此不同呢?這要從《芥子園畫譜》開始說起。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芥子園畫譜》中的山水

一套殘缺不全的《芥子園畫傳》啟蒙了齊白石最初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學習。二十歲的雕花木匠齊白石在沒有繪畫老師的情況下,從一位主顧家中看到一部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視為珍寶,借回家中每晚以“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訂成了十六本。這一過程,使齊白石獲得了最早的繪畫範式和依據。

《烏巢圖》古代父母去世之後,會在墓的附近修一個房子守墓。這幅作品的描繪是以線來描寫的非常簡單的畫面,長線條,這與他畫《芥子園花園》是相關的,因為他學的畫傳是木刻板的,所以畫面是以線條為主體,這能夠在早期的齊白石的繪畫中呈現出來,線條使用簡單。由於當時的《芥子園畫譜》都是木刻水印,山水中的皴法只能以刻線代替,無法表現出皴法中皴擦的效果,齊白石日後的山水的繪畫方法一直是少皴法,而多線條勾勒,或許就是受了臨摹《芥子園畫譜》的影響。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龍山七子圖 齊白石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蔬香老圃圖 齊白石 紙本墨筆

81×147cm 1898年 遼寧省博物館藏

但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就很難不受“四王”的影響,齊白石早期畫過一幅傳統山水畫《龍山七子圖》,所繪是龍山詩社七人在山中賞景吟詩的場景,就是傳統山水的路子。在還未形成自己風格之前,齊白石畫山水多為朋友所作,《蔬香老圃圖》也是他傳統風格的繪畫,一老者在田園之中,老者是其朋友的父親,人物暗喻老者恬淡之心,這種將人物置於田園或山水之間的形式,是中國畫富有寓意性的人物表現形式之一。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石門臥雲圖》 齊白石 冊頁 紙本設色

1910年 34×45.5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一套冊頁《石門二十四景圖》,是齊白石早期山水畫的代表作。是為他的朋友胡廉石所畫,胡廉石住在湘潭石門。由另一位好友王仲言針對石門附近的景色擬成了二十四個題目,再請齊白石畫。即使是好友邀請,但對於齊白石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差事,齊白石精心構思,修改多次,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畫成二十四景,能夠呈現齊白石早年的山水面貌。

據齊白石回憶稱這套冊頁創作於1910年,但是通過畫作風格的考究,應該是齊白石遊歷初期的畫作,例如對於芭蕉樹的描繪並不像《借山圖》之後的作品,例如畫作中的建築物也是直接來源於《芥子園畫傳》。當然,其中的晚霞、場景的描繪,以及構圖的改變已經表明他在遊歷中。

“變法”確定最終藝術面貌

從冊頁系列的小幅畫作,到大尺幅的藝術創作,這成為齊白石北上北京之後要解決的問題。

經歷了八年遠遊,歸來的齊白石已經在藝術創作上發生了改變,本想在家鄉的田園山水之間度過餘生,但時勢混亂軍閥混戰,家鄉雖好已難久留。從1917年到1919年,齊白石終於下定決心到北京做一名北漂。最初,齊白石在琉璃廠掛單賣畫,但是他木匠出身又加上八大風格的繪畫,造成了他的畫風無人喜愛畫作無人問津。

或許是因為的確要迎合北京的畫壇,同時也是需要突破自己的藝術創作。促使齊白石決定“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但是藝術的變法並不容易,前後經歷十年,終於完成了他的“衰年變法”。他最早最不被人重視的山水畫也在此時趨於成熟。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日出圖 齊白石 軸 紙本設色

132x64cm 無年款 中國美術館藏

在北京定居之後,齊白石也較少外出遊歷,變法後的創作在原有寫生的基礎上加入了想象繪畫的成分更多,完成了一些大型作品。以《日出圖》為例,通過畫面無法判斷是哪裡的日出了,而是憑著以往的感受和記憶,力圖用中國畫的色彩和水墨表達出日出時水天之間色彩複雜而迷人的變化,這是他變法之後的創作。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牽山前有居 齊白石 紙本設色 軸

140.8×39.4cm 無年款 中國美術館藏

在《牽山前有居》中能夠看到,齊白石在題款中強調了“杏子塢老民用我家法”,可看出他對自我山水風格的堅持和肯定。對線條有一種偏好,有人不認可齊白石的山水畫是因為他的畫面中沒有傳統山水畫的勾皴點染,特別是沒有使用皴法,而是以線條為主。呂曉介紹,這樣的山水畫畫法是與他的大寫意花鳥一脈相承的。同時,與當時的山水畫家的畫相比,齊白石的山水畫是概括的,沒有講究“三遠”,也沒有畫山水畫裡應該有的瀑布、道路等元素,他的畫面中就是山、樹、橋幾個主體元素的組合。就像齊白石畫水,就是曲線的組合。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江上千帆 1917年 紙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江上千帆 局部

後來就有了文章開頭講的故事,1922年,陳師曾帶著齊白石的畫作去日本參展。這次展覽展出的《江上千帆》就是當時的參展作品,用色彩描繪山,表達日落時分, 層層的江上帆船,樹之間空間的排列,相對於傳統派的畫家而言,這是很現代派的畫法。所以,齊白石的參展作品全賣出去了,而且是山水畫賣的最貴。開啟了他的山水華被世人關注的契機。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四季屏之三山水·秋 齊白石 紙本設色

軸 132x32cm 1919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此階段,齊白石以《借山圖卷》為藍本進行再次創作,變為了豎向的構圖,他保留了《借山圖卷》中所創造的至簡的風格,筆墨更加老辣肯定,同時更注重對於對畫面的佈置安排。

在他晚年的山水畫中,思鄉成為了主要的主題。在夢中白石草屋還是那麼寧靜,隱於山谷密林中,是個可以讀書的好地方。在夢中,白石草屋還可以沒於一片竹林中,屋前是一片池塘,靜謐而和諧。繪畫在此時,成為齊白石圓夢的方法和手段,他畫的也許不只是山水,是鄉愁,也是夢。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萬竹山居 齊白石 軸 紙本設色 102.5×49.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萬竹山居。借山吟館主者齊璜。

只是,當齊白石在努力革山水畫時,中國的山水畫界還未有變革的意識,時代的氛圍給他的山水畫創作造成的壓抑是顯而易見的。除了陳師曾,徐悲鴻也是認可齊白石山水畫的好友,他給齊白石出版的畫冊裡,有一半都是山水畫。

當後人與研究者試圖去尋找齊白石山水畫中的價值時,發現在先生去世50之後,這樣的價值無論在學術、市場還是社會中都凸顯出來。

2008年奧運會之前,開幕式的主創團隊經常到北京畫院看齊白石的作品。“我並不知道他們反覆看齊白石,到底在尋找什麼。2008年8月8日,當我坐在奧運會開幕式的看臺上,看到一幅中國畫的手卷徐徐展開,我知道了。”吳洪亮看到了齊白石山水意象進入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足見齊白石藝術的活力以及其具有的普適性與跨越時空的價值。”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齐白石:我画山水,诸多非议,我要绝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