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線服務“危”中尋“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線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逆勢成長,不僅順應了民生需要,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疫情催生線上服務模式創新

在2月21日商務部召開的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網上政策吹風會上,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介紹,當前,不僅現有的網絡購物等規模不斷擴大,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動下,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標準化生鮮套餐等新模式層出不窮。

“疫情之下,線上服務模式的頻繁創新既解了燃眉之急,又是疫情發生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剛需之舉。比如線上醫療緩解了醫療服務的嚴重短缺,線上教學解決了學校無法開課的問題。”商務部研究院服貿所博士高寶華對國際商報記者說,目前醫療和教育方面的創新模式主要有三類。

一是線上服務(“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和平臺創新。在線醫療方面,全國各地多所公立醫院建立健全醫療互聯網服務,全國多個醫療互聯網服務平臺推出免費義診或問診服務等。在線教育方面,全國80多家在線教育公司紛紛提供網上或遠程免費課程,釘釘等軟件也在在線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創新。以醫療服務為例,從人口遷移大數據地圖的推出,到疫情地圖的日日更新,再到周邊發熱門診以及用戶出行的工具支持,大數據都給予人們很好的疫情分析及醫療服務指引。再看在線教育。大數據分析顯示,K12教育、外語教學等增幅最為明顯,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對在線教育關注較高。三是各類機器人提供的服務創新。如消毒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問診機器人等在防疫前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疫情防控期間,各類智慧醫療平臺幫助廣大群眾及時獲得健康評估和專業指導,線上輔助疫情自查、指導就診緩解了線下醫院的壓力。如阿里、百度等企業將自身的AI算法免費開放給一線科研機構,支持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蛋白篩選等工作。

還有不少科技公司響應“停課不停學”,針對教育行業開放多項教育產品和服務。騰訊、百度等企業聯合在線教育合作伙伴,為全國各級教育部門、中小學生提供了在線教學整體解決方案。科大訊飛以AI技術為依託,運用精準的三步AI教學方式助力學習效率提升。此外,新東方、愛奇藝知識、學而思等在線教育機構在疫情防控期間推出免費課程,加速了在線教育模式的普及。

與此同時,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阿里釘釘、華為雲WeLink、百度Hi、飛書等先後發佈遠程辦公指南,為企業提供雲計算、視頻會議等遠程辦公配套服務,支持企業快速復工復產,並針對疫情防控增加在線問診、健康報備等功能。

新業態新模式還將加速發展

“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在2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談到,疫情過後,生產、消費都會恢復正常,一些企業還會補庫存,個人會有恢復性甚至補償性的消費,疫情中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也會加速發展。

有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平均增長5.44%,1藥網、康愛多、藥房網、健客網等醫藥電商平臺的日活平均增幅也在6%左右。在政策與市場紅利的推動下,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有望在今年增至1756億元,同比增幅達61%。

2月17日,疫情防控之下的遠程教育也迎來新的發展里程碑。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正式開通,該平臺將服務全國近1.8億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疫情當下,部分學校為復工預先搭建了視頻會議系統和協同辦公的解決方案,也有相當一部分學校直接採取了雲服務的模式進行遠程辦公和教學管理的工作。

疫情的出現讓百萬企業有了線上辦公的需求,讓千萬中小學生有了線上學習的需求,這些需求可能是暫時性的,但都創造了流量洪峰。在高寶華看來,能否持續不能一概而論,主要看這些新業態新模式在疫情過後的需求怎樣,如果替代性弱、產業關聯性強且有一定需求,估計還將持續,甚至有進一步創新。要是容易被其他業態或模式所替代且產業關聯性弱,也難免出現曇花一現的情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