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科研再出新成果!這種酶能成功治癒痛風?

科研再出新成果!這種酶能成功治癒痛風?

據新華社報道,吉林大學副教授劉小波團隊合作開發的“葵花盤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產業化開發”項目日前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成為全國痛風患者及高尿酸血癥患者抗痛風的重要手段。

現如今,痛風已成為我國同糖尿病一樣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全國痛風病患病率約為1.14%,多發於中老年人,發病高峰年齡40-50歲,目前漸漸趨向年輕化,男女患病比例約為20:1,青島和臺灣為高發區。有數據表明,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億,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每年正以9.7%的增長率迅速增加。預計2020年,痛風人數將達到1億。

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留學期間,劉小波在島嶼國家見證了很多痛風患者的痛苦,其對身體的影響不單單隻關係到關節,與心血管疾病同樣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比如說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在發病的過程中都會併發痛風病,而且會使原病變得非常複雜。

科研再出新成果!這種酶能成功治癒痛風?

痛風引起的疼痛如果沒有藥物控制時一般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一些罕見的情況下,疼痛可持續數週。大部分痛風患者幾年內都會反覆發作,無法根治。

在此之前,醫學還沒有找到徹底治癒痛風的方法,無論是藥物還是日常護理都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日常除了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處方藥之外,也可以配合其他方法:比如減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攝入,避免血尿酸濃度增高、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但這類治療方式對尿酸鹽結晶(痛風石)卻如同“雪上加霜”,病人的尿酸鹽結晶在體內越積越多,造成關節腫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同時,市面上大多現有治療痛風的藥物,無法克服藥物本身對服藥者肝腎損傷的副作用。

在調研期間,劉小波團隊除了家族遺傳,以及長期攝取高嘌呤食物的人群以外,還有一類人的基因缺少一種嘌呤代謝的酶,從而導致尿酸積累,使得不知不覺間就成為了痛風患者。而劉小波團隊的研究方向就是由此而來的。

“解決痛風需要突破三個難題:快速安全降尿酸,溶解痛風石,不傷肝不傷腎。”劉小波教授說。

在長達5年的研究探討中,劉小波團隊從鹽鹼地種植的向日葵花盤提取出生物鹼、黃酮、蛋白小分子肽等活性成分,其中油葵葵花盤提取的小分子肽可以替代缺失酶。通過藥理分析,團隊發現其成分有快速降低尿酸、增加尿酸排洩量、溶解痛風石的效果,對於急性發作的痛風關節炎具有獨特的抗炎消腫止痛效用。

新華社記者瞭解到,該科研成果已在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完成臨床驗證,成功治癒70例痛風患者,確定無毒副作用。目前,這一成果已在《醫藥衛生》等國內專業醫學刊物發表,並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科研再出新成果!這種酶能成功治癒痛風?

隨著對葵花盤提取物對痛風作用的深入瞭解,加上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葵花盤粉抗痛風的科研成果落地,有望成為全國8000萬痛風患者,1.7億高尿酸血癥患者的重要抗痛風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