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網警提醒:如何應對青少年上網5大風險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飛速發展,被稱為“互聯網原居民”的青少年們,正藉助互聯網獲取海量信息和知識。成年人上網時都防不勝防的網絡陷阱,同樣存在於青少年的網絡生活中,網絡詐騙和盜號易導致財產風險;長期關注不良信息易誘發違法犯罪;網絡欺凌和騷擾易造成心理傷害……而相比於日常生活中的風險而言,網絡風險因為脫離學校和家庭的視線,所以往往更加隱蔽,更容易導致嚴重後果。

1、盲目效仿視頻內容

陝西西安一名8歲的男童因模仿短視頻網站上“膠帶粘門”的整人視頻,導致6歲的弟弟絆倒摔傷;學抖音上的小姐姐濃妝豔抹,小女孩故作成熟說著“土味情話”……

抖音和快手是目前最火的短視頻App,通過算法彙總出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輪番轟炸。除了內容富有娛樂性,這類APP的好玩之處還在於參與感,讓用戶特別是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逐漸成癮。但由於各種視頻並沒有合理分級與限制,甚至沒有任何安全提示,大量包括危險內容的“整蠱惡搞”,以及各類少兒不宜的視頻內容毫無遮攔地傳播,孩子們很容易因模仿視頻裡的危險動作致傷,或出現早熟等現象。

限制上網時長 灌輸文明上網理念

家長應向孩子灌輸文明上網的理念,網上網下言行一致,網上行為符合自己的現實身份,遵紀守法,不能任意妄為。同時,為了做到“防沉迷”,也應與孩子約定好每次上網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上課、學習時不能上網娛樂,控制上網時間,多參加社交和戶外活動等。

網警提醒:如何應對青少年上網5大風險

2、軟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一位小學六年級孩子的媽媽榮女士因偶然觀察女兒上網時發現,在女兒和其朋友們經常使用的APP中,“白絲襪、超短裙”的美少女,看似童真純潔,卻常常和“深夜的野外”“蘿莉控來了”“迷失”這類充滿誘惑性的標題聯繫在一起,圖文內容中少兒不宜、不堪入目的畫面比比皆是。於是榮女士只能採取堅決杜絕的辦法,不讓女兒的手機裡再有這類App。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情況並不是偶然現象。今年上半年,媒體數次曝光了漫畫和視頻網站的網絡亂象:快手上的爭相曬娃的“少女媽媽”;bili bili網站上15歲up主播“科里斯”引導10歲女孩與他進行“文愛”(文字調情);“抖音”上一些孩子做著各種怪樣子博關注……一時間“汙”煙四起,網絡變得烏煙瘴氣。

使用過濾軟件 提升網絡素養

家長首先要明白一點,當今社會,網絡對於兒童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家長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接觸到不良信息就嚴格禁止孩子使用網絡,更應提升自身的互聯網安全規則和技術措施。如瞭解孩子經常可能使用的網站,採用過濾軟件將有害信息過濾掉,或關閉某些網站、新聞組和聊天組。控制上網時間,加密鎖定不良網站,防止上網成癮。同時也要提升孩子自身的網絡素養,不瀏覽暴力、色情、賭博等非法網站,看到不文明信息、圖片要立即關閉、退出,並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等。

3、濫用錢財 行為失範

杭州下沙的郭先生因為13歲侄女充值網絡遊戲幣一夜損失2萬多;12歲女孩小晨偷用父親手機,3天打賞男主播10萬元;小學生沉迷遊戲“王者榮耀”,偷用父親支付寶購買裝備;7歲男孩偷記支付密碼,遊戲充值刷掉父親3萬多元;“熊孩子”用奶奶2.4萬元養老錢打賞主播……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飛速發展,因為痴迷於網絡遊戲、沉溺於各類直播平臺,關於中小學生花費鉅額充值遊戲、打賞主播,甚至因為手機被沒收以跳樓相逼、偷盜等行為失範現象的新聞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

設置網銀額度 樹立正確價值觀

各類網絡遊戲、直播平臺的湧現,會對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的正確價值觀造成衝擊,家長必須有所警惕,做到未雨綢繆。如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瞭解花錢容易掙錢難,網上消費不能“任性”,不在網絡直播和遊戲中花錢,有消費需求要經過家長同意;培養孩子良好的上網習慣,在有wifi的環境中下載大文件和觀看在線視頻;為自己的支付寶、網銀設置一個額度,同時防範木馬病毒和釣魚網站,告知孩子短信、微信裡不明確的鏈接不要隨意點,可能有木馬病毒,手機收到的驗證碼也不要隨意洩露,避免財產損失等。

4、個人信息洩露 交友陷阱

小部分青少年處於叛逆期,現實中不願與人交流,所以將情感寄託於網絡遊戲及網絡交友等,同時不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令騙子有機可乘。同時,“狼人殺”等遊戲在學生中的走紅,讓許多中小學生與成人玩家混玩遊戲、多人群聊,過早接觸成人玩家的網絡圈子,這也給不法之徒提供了犯罪機會,可能會導致線下見網友被誘拐、猥褻等安全隱患。

保護個人信息 謹慎網上交友

不在網上公開透露個人姓名、電話、住址,學校等信息,以及自己的QQ、微信、電子郵箱等網絡賬號,也不要公開透露家長、親屬的個人信息;不與網友發生經濟往來,不點擊網友發來的鏈接和文件,不輕易與網友見面,多結交身邊的朋友,慎用微信“搖一搖”和“附近的人”功能。

5、網絡謠言

17歲的張梅(化名),愛讀書,性格開朗,理想是當一名新聞記者。可一向很用功,成績名列前茅的張梅突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變得萎靡不振,寫作業不積極,成績直線下降。原來張梅在上網時看了一條網絡虛假消息,講某重點高校新聞系畢業生就業率幾乎為零,新聞機構招聘的都是“有背景”的學生,並表示“用人單位潛規則盛行”,考大學還不如“有個好爸爸”。

上文中的張梅,差點成為網絡虛假消息的受害者。但在網絡世界中,卻有部分青少年扮演著網絡虛假消息、謠言發佈者的角色。華商網曾報道,一條“六名罪犯越獄,在西安短短一個月時間殺害78名女性,強姦36名女性,搶奪財物700多萬元”的帖子在各大論壇、貼吧傳開,後經西安警方證實,該信息系謠言,首發者為未成年人,給社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通過權威途徑獲取或核實信息

因孩子對於信息真偽的辨別能力低於成人,對於虛假信息危害度的評估不足,所以更要像孩子灌輸應對網絡謠言的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觸犯法律邊界的後果:不編造謠言信息;不輕信網上“小道消息”;未核實的消息不轉發、不傳播;在官方媒體和權威媒體獲取信息,如央視、新華網、人民網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