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淘豆貓”開分光速下滑原因何在?

《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李雷和韓梅梅》導演楊永春,甚至是百年清華獻禮鉅製《無問西東》的營銷方,不久前的《阿修羅》等等影片都曾炮轟打分平臺的公正性。

刷分、惡意差評、水軍等,勾勒出打分平臺的微妙生態環境。而面對新的打分作弊趨勢,整個行業又該何去何從呢?

評分成觀眾觀影重要參考

平臺反作弊機制趨同

分數作為最直觀、最量化的參考指標,廣泛地應用於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購物、外賣訂購、平臺打車,評分制已經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五星好評”顯然已經成為促進人們達成消費行為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觀影選擇上,評分對於廣大普通觀眾的參考意義也是與日俱增。先看上一眼分數,再決定是否購票已然成為人們觀影常態。在這一邏輯結構中,就不難理解分數高低與票房好壞的潛在關聯。

當前,內地影市評分平臺呈現三國鼎立之勢。最早入局的豆瓣,核心用戶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後期入局的貓眼與淘票票,依託在線票務帶來的流量優勢,強勢崛起。

“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豆瓣電影評分的這一主旨和原則,過去十年沒變過,將來也不想變”,豆瓣創始人兼CEO阿北曾經如此撰文。

“淘豆貓”開分光速下滑原因何在?

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大眾對電影的“平均看法”,豆瓣、貓眼、淘票票都有一套完整的打分規則以及反作弊系統。以評分嚴苛著稱的豆瓣為例,犀牛君拋磚引玉為大家梳理下打分平臺的兩大反作弊機制。

首先,用戶註冊時長對於評分是否有效很關鍵。大數據時代之下,註冊時間越長,賬號主體真實觀影人群身份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新註冊用戶刻意刷高分或惡意差評的動機較大,所以這部分群體打出的分數基本不計入整體運算。

其次,即使用戶是資深用戶,某些超高分與惡意差評仍有不被計入有效分數的可能。因為在用戶的長期觀影反饋中,平臺也會利用數據反向構建用戶畫像。某些不符合用戶觀影行為的異常打分,將會被評分系統自動過濾。

整體而言,豆瓣、貓眼、淘票票反作弊機制的主要算法模式,基本趨同。在以上機制的聯合作用下,三大平臺的分數基本能夠反映影片的真實口碑。

評分作弊出現新趨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儘管三大打分平臺已經對作弊行為嚴防死守,但仍有不少花樣翻新的刷分行為存在。從各方信息渠道來看,片方會利用合理規則來拉高影片初始分數值。

眾所周知,貓眼、淘票票需要用戶在平臺購買電影票,且取票觀影結束之後,才能為影片打分。此外,一個ID只能打分一次,相同ID重複購票打分無效。豆瓣則不需要購票也能打分,但ID限制依然存在。

基於此差異,一種拉高影片初始評分的全新作弊趨勢油然而生。

第一,通過小規模點映方式。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新片有效評分人數超越一定基數後,大約200人左右,就可以在貓眼、淘票票平臺“開分”。

一些片方或營銷團隊合理利用這一規則,進行小規模點映,通過贈票給紅包等方式,誘導或收買觀眾打高分。一般而言,如果點映規模較大,分數含金量越高。反之,點映規模剛夠出分,且平均分較高,可信度就越低。

第二,通過零點場方式。由於零點場時間較晚,觀眾較少,操控性較強。影片相關利益團體,可以通過包場或其他手段,獲取大量打分名額,進而來影響影片的初始評分。

以上兩種方式,都是通過真人模式影響影片初始分數,平臺系統很難識別判斷。打分機制相對嚴苛的豆瓣,同樣面臨此種困局。真實用戶“主動”參與作弊,防不勝防。

無論哪種方式,當電影大規模上映後,用戶真實數據大量進入,此時想要改變分數走勢難度將直線上升。影片前期通過作弊獲得的較高初始分值,也會出現光速下滑,負面影響票房走勢。

除此之外,三大平臺的評分還會出現“打架”狀況。同一部電影,以普通觀眾為核心用戶的貓眼、淘票票,絕大多數情況下給出的分數相對一致,且偏高。以廣大影迷為核心的豆瓣平臺則截然相反,分數相對偏低。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對此表示,目前來看,貓眼、淘票票、豆瓣三大平臺的用戶差異是基礎問題,豆瓣用戶相對來說偏藝術性,貓眼及淘票票票務平臺則偏向娛樂性。

目前,以《唐人街探案2》、《前任3》等為代表的商業大片,貓眼、淘票票平臺分數普遍較高,基本維持在9分左右,而豆瓣評分基本維持在及格線左右。

在極少數情況下,三者的評分也會十分相近。比如《我不是藥神》這種商業與藝術齊飛的影片,“淘豆貓”評分都在9分左右。

綜合而言,這種平臺打分出現差異,基本與核心用戶人群特徵息息相關,作弊可能性較小。當然,也不排除打分平臺鋌而走險,為利益相關影片拉高分數的可能。

不可否認,刷分已經成為影響觀眾觀影選擇,進而增加票房的行業公開秘密。隨著真人代替機器刷分新趨勢的出現,其成本也在連年走高,性價比大打折扣。

在影片利益各方不斷研究作弊新技巧的趨勢下,平臺方也在不斷升級各種反作弊機制。只要有利可圖,這場“貓鼠遊戲”還將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