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文景之治?

皖風徽月


在漢初大約70年的時間內,是國家力量的增強、行政的試驗和制度的確立時期。在這幾十年中,統治者集中力量強化中央集權在對外問題上一直保持無為的政策,希望儘快使國家從滿目瘡痍的廢墟中恢復過來。劉邦死後,西漢王朝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後,迎來了一個相對較長的發展時期—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之子。高帝十一年受封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呂氏家族謀劃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共同平定了這次叛亂,漢文帝被迎立為帝,在位23年。漢景帝劉啟,漢文帝太子,公元171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文、景在位期間的40年時間,是西漢王朝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文景之治”。

輕徭薄賦與獎勵農耕。文景時期,仍以黃老之說為治國思想提倡與民休息。在經歷秦末大動亂後,漢高祖和惠帝時期,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仍極為凋敝。漢文帝和景帝在位期間,實施的一系列措施對這一時期農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社會經濟也因此迅速發展。文帝多次下詔勸課農桑,在鄉里按照單位戶數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員,對民間德高望重以及耕田成就突出的人頻繁獎賞,藉此以鼓勵發展生產。同時又採取了減輕農民負擔方面的許多措施。漢朝的農業稅採用收取分成租的方式,漢初至文帝前一直按照十五稅一的租率收取地租。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兩次下詔“除田租稅之半”,即將租率改為三十稅一,十三年甚至免除全額地租。從此以後三十稅一的租率遂成為漢代定製。在人頭稅方面,文帝時,算賦由每人120錢減為40錢,徭役則減為每3年服役1次,服役的時間並未因此延長。文帝還下詔“弛山澤之禁”,即開放國家所有的山川湖泊,允許平民進入樵採漁獵。這一方面便利了農民生活,推動了農副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推動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的發展。文帝十二年廢除了通過關隘使用文書的制度,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在這一政策的推動下商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間接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自秦以來男子均為17歲為成年,即自17歲開始承擔國家賦稅徭役。漢景帝二年,這一制度被改為20歲,即推遲了3年,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且成丁年齡在此後仍被不斷推遲,著於漢律的附籍年齡被推遲到23歲。

輕刑慎罰。秦代法律的嚴酷直接引發了秦末農民起義,劉邦入關後約法三章的舉動正是為了減輕刑罰,然而在漢初很長時期內,由於政治的多變,完整的法律並未確立。到漢文帝時方才設立完整的漢律,其指導思想仍延續劉邦的舉措,以減輕刑罰為主。相對於秦代法律,漢律具有以下特點:(1)秦代罪人,一旦被判為劣等民如隸臣妾,以及比隸臣妾更重的罪人,即為終身制,一生服役而無解脫之日。漢文帝新律廢除這一條文,規定服刑期限依據犯罪情節輕重;罪人服刑期滿以後,免為庶人,即獲得平民待遇。(2)廢除了秦律中連坐這一極不合理的規定。(3)廢除秦律肉刑,而改用笞刑。秦代肉刑有黥、劓、刖、宮四種,漢文帝下詔廢除,肉刑為笞刑取代,減輕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到景帝時又進一步減輕了刑罰。後兩項的改革在此後雖然並未得到嚴格執行,但文帝時期官吏在執法斷獄過程中,均採取從輕發落的精神,執政務在寬厚,不事苛求,因此漢代刑獄相對於秦朝頗為精簡拋棄了秦朝酷法的思想,使平民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相對於漢高祖、惠帝、呂后時期,以及後來的漢武帝時代,文景兩代的軍事活動相對較少,與周邊少數民族的矛盾也極少訴諸武力,秉承黃老治國思想,以不妄興民力為出發點。呂后時,漢朝內亂,南越王趙佗乘機自立為帝,對周邊閩越、西甌、駱等民族展開攻勢,又僭越禮制,乘黃屋左纛,與漢王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後西漢政治迴歸正軌,為了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使南越臣服,其派陸賈再次出使,賜書趙佗,趙佗因此心悅誠服,撤去帝號,並廢除所有不符合禮制的體制,歸附漢王朝,使漢王朝在形式上實現了統一。文帝后元二年,漢朝繼續堅持與匈奴的和親政策派遣宗室之女出嫁匈奴,此後匈奴雖有擾邊行為,卻一直沒有大規模侵犯漢朝邊境的行動,從總體上看基本保持了與匈奴的相安無事。文景之治之所以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盛世,與文帝、景帝個人的勵精圖治息息相關。在經歷了秦末戰火,漢代國力尚處凋敝的情況下,他們從政治、經濟、法律、官制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這些都為漢朝國力的增強打下了堅實基礎。秦代以來一直設有“秘祝”之官,一旦出現災異,均歸罪於臣下。文帝十三年下詔廢除此官,並明確指出:皇帝要為百官的過錯負責,身體力行地貫徹了古代“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思想。

躬行節儉的生活方式在這兩代皇帝期間得到貫徹。漢文帝私人生活極為節儉,在位23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之物均在制度規定的範圍內不斷減省,而沒有絲毫添加,並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避免增添平民負擔。其後宮寵妃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這些固然是一些生活小節,但對社會風氣引領作用不可忽視。漢文帝曾試圖建造一座露臺,得知耗費大約相當於十戶中等家庭的財產時,遂打消了念頭。在文帝提倡儉約的引領下,國家的財政開支在維護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儘可能縮減,文武百官均在此風氣下貫徹節儉,不敢稍有僭越。這些生活小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及官僚群體的各個方面,由此引起對平民的臨時性徵發也降到了最低對社會的穩定,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文景兩代推行的上述一系列措施,使社會經濟獲得了恢復和發展,國力不斷增強,政權的統治基礎也日趨穩固。農業的迅速發展促使糧食價格大幅度降低,史書上形容當時夜不閉戶、餘糧棲野固然是對這一時期的社會生活的誇大,但人民生活相對此前和以後更為富足則是真實的。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間,由於社會穩定,在不遇災荒之年時,百姓富足,倉廩充盈,都城的太倉因年年糧食積壓,導致腐爛情況嚴重。

無可否認,文景時期的“與民休息”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成效承漢初政治、社會動盪之餘,對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因為文景之治的積累,漢朝國力迅速增強,到漢武帝即位以後,漢朝方能舉全國之力與在蓬勃發展的匈奴一較高低,最終將蒸蒸日上的匈奴國勢全面壓制下去,使其由盛轉衰解決了匈奴長期以來對漢王朝的威脅。可以沒有文景時期的文治即不存在漢武帝時期的軍事勝利。


苦茶庵


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41年在歷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這段時期的歷史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它是天下實現一統後第一次帶給了人民安定富足的穩定生活,使得萬眾一心,期間吏治清明,人們可以各司其職,邊境安穩,對外無戰事。在經過了暴秦十四年的壓迫和七年抗秦滅楚的戰亂後,全國的經濟文化首次得到了復興。另一方面在這個階段人們撫平了戰亂帶給的痛苦,家園得到了修繕,倉庫有了多餘的糧食,這是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心裡堅定的認可了自己是一名漢朝的子民—漢人!


文帝可以說是一位相當勤勉敬業、有仁愛的君主,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有連坐責任的刑法。對內在朝政上禮遇對待功勳老臣,善聽忠言,修改不合理的法律條文,把臣下的過錯歸咎於自己,他認為這是作為君主的德行修養還做的不夠好,並祭祀天地造福子民。對外與匈奴修好,用自己仁義寬厚的胸懷至信與南越王趙佗,嚴辭誠懇真切的勸慰使得放棄了稱帝的做法。對於人民他鼓勵耕種養殖,親自下地耕種為萬民做表率,實行獎勵免稅、朝廷資助的辦法吸引人們自願到邊垂生活戌守疆土以防匈奴。宮內上下勤儉樸素,一切用度自給自足,皇后種桑養蠶,文帝自己穿的是粗紗布衣。又立遺言囑咐霸陵的用品全以瓦器為主,不搞鋪張浪費,服喪期間廢除禁止民間飲酒宴請的規定。


景帝繼承了前朝的傳統,勵精圖治,在原來刑法的基礎上更改了笞刑的數量,使犯法的人既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又不至於喪命或變成傷殘,對於犯罪能有悔改之心的人能給予適當的變通。實行對官員的政績考核制度,使各級官員做到執政為民,廉潔奉公。在吳楚之亂期間那些受到蠱惑和逃跑投降的人一律免責。吳楚之亂的平定消除了諸侯王對朝廷的潛在威脅,鞏固了皇帝的絕對權利。

文景之治的開創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國力,攝服了四夷,收攏了人心,為即將到來的武帝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世作出了榜樣。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在西漢前期漢文帝、漢景帝在位期間,政府採取了以休養生息為主的治國策略,使得西漢國家的綜合國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百姓逐漸安居樂業,史稱文景之治。

對於文景之治,我們當然也需要辯證地看待它。我們先來講一講那個時代積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首先體現在百姓生活的巨大改善。經歷了秦末的大規模戰爭之後,天下的經濟遭到極度摧殘,百姓生活極其困苦,號稱達到了”人相食“的程度。司馬遷記載,西漢初年”自天子不能均駟,將相或乘牛車“。連天子想找到合適的四匹馬來拉車都是困難的,將相等高官有人甚至只能坐個牛車去上朝。至於一般百姓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西漢前期的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生產做為第一要務。漢文帝、漢景帝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多次下詔要求地方官員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漢文帝還親自給天下的百官和百姓做表率。漢文帝前元二年春天,漢文帝下詔說道:”夫弄,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親自耕種的收穫用於宗廟的祭祀。對於一些窮苦百姓,政府也會盡力進行賑濟。比如漢文帝元年春天,漢文帝下詔說:”方春和時,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為民父母將何如?其議所以振貸之。“漢文帝還一再下詔減免天下的錢糧,節約政府的開支。有一次,他準備修建一個臺子。找人過來做了個預算,結果發現修建這個臺子竟然需要普通百姓十戶人家的家產。於是漢文帝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后妃也都衣著樸素。西漢的田租也一再減低,最初的稅率是十一而稅,百分之十。後來降低為三十稅一。甚至漢文帝曾經有兩年下詔徹底免除天下的田租。這些無疑都是對發展生產有利,對改善民生有利。也正因為如此,到了漢武帝即位之初,國家的財政局面有了根本性改善,司馬遷記載:”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從而為漢武帝時期的種種施政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在法治領域內,漢文帝改變了秦代以後嚴刑峻法的局面。漢文帝下令廢除了肉刑,廢除了連坐制度,廢除了謠言誹謗令。這些都是應該高度肯定的。西漢建立之初,劉邦號稱是約法三章。其實,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秦代的刑罰制度。比如韓信等人都是被滅族了的。而在漢文帝時期,這些嚴酷的刑罰都被廢除了。

在國家的制度建設方面,經過了文景兩代帝王的努力,國家制度逐漸健全。西漢建立之初,劉邦根本沒有精力進行制度建設。他從即位到去世,始終把解決異姓諸侯王的問題放在首位。而到了漢惠帝和呂后時期,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種種矛盾,也沒有進行制度建設。而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幾十年間,國家機器逐漸走向正軌。

文景兩代,西漢政權進一步鞏固,統一得到了加強。這就要說到同姓諸侯王的問題。劉邦消滅了異姓諸侯王,卻分封了同姓諸侯王。這當然有劉邦不得已的苦衷,在劉邦當時,也是必要的。但到了後來,同姓諸侯王也是中央政府需要面對的一個大問題。漢景帝初年吳楚七國之亂後,同姓諸侯王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漢帝國更加穩固。

在文化領域內,雖然西漢前期號稱黃老無為而治,尤其是竇太后非常痴迷於黃老之學。但是,事實上政府並沒有對其他的學術進行打擊。相反,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下,其他的各個學派也都出現了恢復性的發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儒家在西漢前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出現了一些重量級的學者,比如賈誼、董仲舒等人。

當然,文景之治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文景兩代帝王並沒有能夠解決匈奴問題。當然匈奴問題由來已久,也非常複雜。這並不單純是一個軍事的問題。客觀地說,在西漢前期徹底解決匈奴問題並不成熟。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文景兩代帝王自身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尤其是漢景帝在經歷了吳楚七國之亂以後,銳氣頓消。而且漢景帝受制於母親竇太后,也難於有所作為。

其次,雖然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同姓諸侯王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但西漢國家的統一問題也還存在著一些隱憂。到了漢武帝時期,施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等,進一步打擊地方的分裂勢力,才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家的統一問題。

再次,國家禮制建設缺失。漢文帝時期,漢文帝一度動過這方面的心思,先是有賈誼的勸導。後來又有新垣平的主張。但由於種種原因,都付諸闕如。而漢景帝也沒有能夠做這方面的建設工作。國家禮制建設,不僅意味著彰顯統治者的尊嚴,也還在於強調政權的合法性以及凝聚人心等等。

第四,黃老無為而治的表象下,也積累了許多的矛盾。這裡我就不再展開說了。國家的指導思想也沒有明確,國家的正常選拔人才、任用人才制度還不完善。國家教育機構還沒有成立。等等。這都是文景之治還存在的一些不足。不過從整體上看,文景之治在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裡,還是比較值得肯定的一個歷史時期。


野叟雜談


文景之治以前:秦始皇開始統一戰爭,秦朝大興土木,秦末亂戰,漢出戰亂,戰火動盪百年。文景之後:漢武帝北擊匈奴,疲敝中華。文景之治可以說為幾代人帶來了和平,和繁榮。

一:文景之治是西漢可以延續兩百年國祚的基礎,文景不光結束了自戰國後期開始的動盪局面,也為後來的昭宣中興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模板。

二:後面的回答肯定有人說文帝和親的事。皇帝老子嫁個女兒和十萬百姓拿出兒子戰死沙場,你選哪個?不知道現在的人怎麼了,“和親”明顯是古代皇帝體恤百姓的表現,居然那麼多人要打仗。明朝皇帝那麼不要臉,惜一朱家女,不恤百萬民。還TM的叫好。真的人民當家做主了啊。

總結:文景之治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偉大的時代之一。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來自塞班客戶端


文景之治,是一種歷史現象,剛建立一個王朝。前面經歷過戰爭,人民貧瘠,只需無為而治,老百姓為了生存會自己想辦法發展經濟,當官的也多為歷史見證者,比較務實。隨著財富與權力的矛盾矛出現。高熱量的東西吃多了。人慢慢在安逸中脫離現實。而出現矛盾,文景之治,包括後來的唐,宋,元,明,清,都這樣從第一個皇帝至三,四個皇帝,剛建立的前段很好,慢慢減弱至消亡,這裡有一個物質大量擁有後量變方向,如同跨一個坎,跨過去就對了。跨得不對,或自己不知有這麼一個坎就危險了。


中上行


農民負擔輕了,進而使得人民富足,社會安定。國家財力因此得到了大幅的增長,鞏固了封建統治

但在此期間,也因為無為而治,而導致國家對諸侯的管理基本採取姑息的政策,使得土地兼併日益加深,並出現了吳楚合謀的七國之亂。


古耐豆哥


文景之治是漢朝初年,漢景帝和漢文帝所在的時期,前後大約41年,在此之間,漢朝實行輕徭薄役,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生產力和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因為之後的漢武帝大破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景之治是我國封建歷史中難得的一個盛世。雖然期間也發生了七國之亂,但並沒有影響到文景之治的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