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國常會的財政政策利好針對以下行業

上週五收評,我撰寫了《資管新規送利好,下週會議或還有驚喜》

文章,很多投資者就問,你憑什麼知道還有利好,是不是引我們當接盤俠?而到了本週,我們看到市場盤面無論是金融股,還是基建板塊,實際上完全來自於消息面利好刺激。尤其是7月23日國常會傳遞的信號被市場集中解讀,“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被稱為大放水,真的如此嗎?市場中還有哪些機會點被忽略?今兒做了詳細解讀。

積極財政政策指向一大行業

積極的財政政策,哪裡可以積極呢?目前來看,加大針對小微企業和經濟新動能的減稅降費是關鍵。那麼,是否要暫停去槓桿,進行大放水呢?顯然不是,因為國常會明確強調“堅決出清殭屍企,減少無效資金佔用。繼續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及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很明顯,去杆槓不可能也無法停下來,前面就前功盡棄了。玉名之前給大家介紹過,官方如今將的資金槓桿是一個總槓桿率的概念,即國家、企業、個人槓桿的集合,為什麼會有2015年資金槓桿牛市,以及隨後一波加槓桿買房?實際上,都是因為利用個人槓桿來化解國家和企業槓桿下降

。如今要保護這樣的成果,定向精準還是未來貨幣政策可能使用的重要工具,用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國常會的財政政策利好針對以下行業

​ 這一點會議上也有明確,首先會議強調: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從央行角度來看,以前每一次央行都是大幅降息降準,比如2008年那一輪央行降息5次降準3次,2012年那一輪央行降息2次降準3次,2015年那一輪央行降息6次降準5次,但是這一輪到目前為止,央行定向降準3次,但是沒有降息。降準說明貨幣有放水,但沒降息說明沒有漫灌,這一次有寬鬆但是沒有刺激。而且央行在公開市場提高了利率,是一種變相加息行為,未來隨著美聯儲繼續加息行為,央行也有加息的必要。所以,說央行未來大放水是無稽之談了。

國常會的財政政策利好針對以下行業

​ 其次,會議強調推動有效投資的領域在於補短板、增後勁以及惠民生,房地產政策未見放鬆,政策受益於主體是新動能、小微企業和居民部門,這與以往財政刺激有明顯區別。而且,說實話,儘管近9年過去了,但當初4萬億元刺激計劃的後遺症至今都沒有解決,如果再來一次,那經濟是受不了的。如今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供給側改革是正路,不能也不會輕易改變。今年來已經有過製造業、石油天然氣等減稅行為,未來降稅還是最值得期待的刺激。

國常會的財政政策利好針對以下行業

​ 從未來聚焦減稅降費角度來看,會議上在確保全年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1.1萬億元以上的基礎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對已確定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玉名認為這意味著高端製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在今年的業績上是有明顯的提升的,所以也是未來可關注的要點,尤其是前期《水泥、機械板塊的背後的關鍵選股指標》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60139543706278給大家挖掘過的工程機械板塊,隨著2018年末和2019年換裝的的全面開啟,業績增長週期很明顯;而天然氣、油服產業隨著高油價和降稅因素,也是可挖掘的,由於之前做過幾次專題了,在此就不重複,感興趣的可看《解套金股》https://e.weibo.com/v1/public/series/showinfo?series_id=8006180774中的彙總,這些個股不會像短線股那樣大爆發,卻可以持續時間更久。那麼除了這些之外,貨幣政策還有哪些呢?尤其是一些頂層因素哪些改變了,帶來具有短線爆發力的牛股,還有一些產生中長線牛股群,《高層釋放的利好,三大行業是核心(附股)》給您重點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