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01

前幾天,有個老師詳細分享了他在參觀深圳一家“未來教室”的奇妙體驗。

以下是他的部分原話:

“我一進教室當然被超大的LED顯示屏震撼到了——自帶有150個高清攝像頭,一對一跟蹤學生的瞳孔,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在打瞌睡?都能自動預警。”

“配套的學生桌椅、電子設備、傳感器能隨時監控孩子的體溫、心跳、出汗等,你緊張了,椅子收到的壓力數據即刻會傳到老師的屏上,老師馬上心中有數。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通過率等,屏上能實時做各種篩查分析,讓老師做到精準的講解,不浪費時間。”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除此之外,未來教室還有以下特點:

A.無塵教學,保護師生健康。在投影畫面上操作電腦,在每個桌位上配置問答器,實現師生交互式課堂教學。

B.家長在課堂外也能實時收到學生在課堂內的表現:回答了幾次問題、答對了幾道題、得到了多少個贊、哪個知識點是薄弱項……

C. 根據教室內各傳感器採集的環境數據:如室內溫溼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等,自動調控最適宜的環境。

總之未來教室包含視頻監控系統、教學系統、LED顯示系統、燈光控制系統、空調控制系統、門窗監視系統、通風換氣系統、人員考勤系統、資產管理系統……

這一切都在明確的告示:大數據教育時代火種已經點燃。學校正在悄悄發生一場教學模式的革命!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02

這些與我們家長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家長又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家長的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跟著改變。

不要只依賴經驗與直覺管教孩子,要學會分析和運用學校反饋的各種數據。

過去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是全班一刀切,但現在孩子的作業是系統根據孩子在學校的實際表現有針對性推送的。每個孩子的家庭作業都是獨家定製,都不一樣。所以要協助孩子高質量的完成。

若是成績數據圖表顯示:孩子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優秀很平穩,但數學與英語的成績曲線如起伏的波浪線。是不是這兩科就都適合去培訓機構補習呢?

有“大數據意識”的父母不會立刻判定這兩科是孩子的短板。她會再做分析,發現數學成績的波浪線都是在班級平均分之上,而英語曲線是在班級平均分上下浮動。孩子精力有限,當務之急,要先補英語。

其次,家長將孩子在家裡的學習環境作一個最科學的改善。

實驗數據分析顯示: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其它很多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如模型、玩偶、相片等。

所以,我們對房間的改善要求:安靜 、大小適宜、空間通暢。

擺放書桌的要求:能靠牆就絕不靠窗、書桌上所有與學習無關的雜物清走,特別是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或是擺件等。

牆面若需裝飾,最好貼孩子自已挑選的座右銘或是勵志類圖片。燈光是可以調節的,窗簾是素雅的。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最後,家長要學會辨別、利用“真數據”與“偽數據”。

何為“偽數據”?舉個大家常看到的一組對比例子-是兩個家族八代繁衍的數據對比,這個常用於來說明原生家庭教育及影響的重要性。

愛德華家族:始祖愛德華是位滿腹經綸的哲學家,他的後代大多勤學上進。人口總數:1394人

1 位美國副總統、3 位美國參議員、3 位地方長官、3 位市長、13位大學校長、30位法官、65位大學教授、80 位公職人員、100 位律師、100 位傳教士、75位海軍陸軍軍官。

朱克家族: 始祖朱克是個不愛看書的賭徒和酒鬼,他的後代大多不愛學習。參與調查的人數:1200人

1/4的人夭折於童年或是乞討流浪、50個妓女、400多人道德敗壞、7個謀殺犯、60個慣犯,130個人被定罪、只有20個學習了經商,其中還有10個是在監獄裡學會的。

真數據駁斥:

愛德華家族一共列了:

1+3+3+3+13+30+65+80+100+100+75=473(人)

就算最前面的10位政府高官沒有跟後面的80位公職人員重疊,

最大的優秀人數473人,最大優秀率也只有33.93%。

請問其他921人幹什麼去了?他們之中也許有犯罪的呢?

朱克家族一共列了:

300+50+400+7+60+130+20-10=957(人)

請問400多道德敗壞的人中包不包含妓女、謀殺犯、慣犯、被定罪的?

130個被定罪的包不包含謀殺犯、慣犯?

10個在監獄裡學經商的隸屬於130個被定罪的,那另10個學經商的有沒跟妓女、謀殺犯、慣犯重疊呢?

最算全部沒有重疊,其它的243人幹什麼去了?他們也許都出人頭地了呢?

再來算下,如果400人跟妓女、謀殺犯、慣犯、被定罪的是重疊的,那麼最大優秀人數:1200-300-400=500(人),最大優秀率:41.67%

結果是不是很意外?

今後我們如果要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用真數據來幫忙和說話。

例如想改掉孩子寫作業頻頻開小差的習慣。每次在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在一旁暗中觀察並記錄(切記不要帶給孩子壓力並流於形式):

幾月幾日:查看手機3次,玩筆5次,翻看不相關的書1次

然後拿著記錄的數據和孩子共同商量改善的對策,明天我們要減少到幾次,下週我們要達到什麼目標。如此來幫助孩子一步步實現寫作業能全心專注的狀態。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03

美國著名專家丹尼爾·平克在他的《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一書中提到,未來社會屬於那些擁有全新思維的人,他們要具備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等能力。

這些決勝未來的思維和能力,在注重共享、體驗和交流的“未來學校”都有望得到實現。

也許有的家長會想,大數據教育普及的速度應該不會那麼快吧?

兩年前有個很前衛的朋友跟我說:“我現在身上一分錢現金也沒有,卡也不帶,新時代嘛,姐每天出門只帶手機,就是這麼牛!” 我當時覺得她有點扯。

可今天我無意打開錢包,發現過年時特地換的新錢(壓歲錢)竟然還躺在那裡,分文未動。想想2018年的日子已經不知不覺過了6個月了,半年裡我沒摸過錢,竟然也還活得好好的。

所以你說,快不快?

一箇舊時代從你身邊過去的時候,它不會跟你說再見,一個新時代來的時候,它也沒空為你停留, 它腳步匆匆,健步如飛。

你只有提前作好準備,等它過來時,主動抓住它,跟上它的步伐!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思維,父母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