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我不是藥神》首映票房破億,徐崢用了什麼營銷手段?

久旱尋雨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內容和社會屬性上,確實有他的價值的的存在,但宣傳的時候好像刻意忽略了一件事,就是電影打著徐崢電影的名頭,但電影導演其實不是徐崢,是一個新興導演,徐崢在外部製作上,只是一個監製的角色,通俗點講叫籌錢和搞招商植入的。



那除了口碑帶來的影響力以外,為什麼以徐崢做為賣點呢?那就是因為徐崢電影這個金字招牌了,從徐崢“囧”系列前作《人在囧途》開始,不論是擔當主演或是導演的角色,徐崢都在口碑和票房達到了雙豐收,他的電影不但有商業,還有發人深省的故事和反思。


從《泰囧》兄弟情分裂和反省,《港囧》一箇中年男人執念於青春與醒悟,他的電影不是純粹的商業薅觀眾身上羊毛,而是有深度價值,這是電影藝術的表達,正好《我不是藥神》也是這樣一部有故事有現實意義的電影,徐崢出了電影一定是精品,我是衝著這個理由去的,等進電影院以後才知道是文牧野導演的。


結果卻是很讓大家滿意了,《我不是藥神》首映票房過億,正式公映首日破三億,兩天破五億,更是在豆瓣評分上出現第一部華語9分的高分,而有這些成績只是因為徐崢,因為他本人就是最大的的營銷。



炭燒的菠蘿


我不是藥神,我是營銷之神

電影《我不是藥神》票房3天突破10億,作為電影的發行方北京文化,股價強勢漲停,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將成為中國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所有看過它的人,都在為它奔走相告。

豆瓣影迷也給它打出了9.0分的高分,在此之前,豆瓣評分超過9.0分的國產片只有三部。

同時男主角徐崢的微博超級話題,閱讀量超過了3.8億。

神勇大溼兄點評:

《我不是藥神》在點映前引爆,這是典型的內測,吸引種子用戶;

通過院線和購票平臺的口碑傳播,為後續的首映打下了堅實的票房基礎,爆發用戶裂變;

男主角徐崢在傳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鎖定超級用戶。

實際上,電影中的勇哥之所以能把藥推銷出去,也是因為找到了QQ群主,這就是超級用戶的力量。


夢享學院郭亮


口碑爆棚的情況下,票房破億意料之中。至於營銷手段,我覺是充分利用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感同生受的大眾心理。

包括藥俠陸勇2015年針對其購買銷售“假藥”的最終撤訴一樣,其實是迫於輿論壓力。

醫療是一個民生問題,尤其是當今社會,大小毛病都必須去醫院,幾乎所有的醫院都是門庭若市。正像電影裡的老大媽面對週一圍飾演的警官時的哭訴:我生病這些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想活,不想死。

徐崢選擇了這樣一個現實活生生的原型,選擇了一個普羅大眾都避免不了的民生話題,就是最好的營銷手段。

畢竟,這世界上有80%的人都得了一種病,就是窮病!有這些窮病患者在,何愁《我不是藥神》沒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