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美文美圖」黛影兒|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美文美圖」黛影兒|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美文美圖」黛影兒|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毛姆在《刀鋒》的扉頁這樣題詞:“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人生漫漫,命途多舛,每一步都似行走在鋒利的剃刀邊緣,能夠一帆風順地穿越生命渡河者,自古幾何?

《刀鋒》為我們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之路:物質之路和精神之路。

物質之路是一條普世之路。書內的艾略特舅舅,伊莎貝爾夫婦,書外的芸芸眾生。這樣的人生就是謀取金錢、名譽、社會地位和物質享受的歷程,這是由實用主義者、物質主義者和享樂主義者組成的龐大的社會族群,同時也是編織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紅塵萬象的光影。

「美文美圖」黛影兒|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物質之路是幸與不幸?

毋庸置疑,幸福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說一群露宿在冬夜的街頭、吸溜著冷粥的流浪漢比一群圍坐在熊熊的爐火邊吃著烤全羊的富人幸福,無論如何也令人難以信服。然而,萬事皆有度。你若過分沉迷於這條物質之路,自我閹割了精神,也會在世俗、功利和實用的逼仄小道上陷入絕境--靈魂的絕境。

做為成功的案例,你可能會象艾略特一樣,躋身於最豪華的上流世界的盛宴,但不久你就會發現,酒精、八卦、虛榮、謊言、慾望、無聊、厭倦甚至仇恨才是這些宴會的真正主人,所謂的華服、美食、高朋、金屋不過是針扎紙糊的舞臺道具,它們能帶給你的幸福象除夕之夜的煙花一樣短暫和靠不住。這就是為什麼取得了巨大世俗成功的艾略特依然死不瞑目--他巴望那張來自公爵夫人宴會的請柬就像巴望一張通往天堂的入場劵,最終等來的卻只是忽略、鄙視、譏諷、怨懟和傲慢。

只要你把幸福全部押在金錢、地位、慾望和名譽--即你在他人眼中的價值之上,那個讓你窮盡一生投機鑽營、孜孜以求的“天堂”將很快會轉化為你的“地獄”。

“他人即地獄”,薩特這句名言大有意趣。

賦予外界過多的權利,讓他人有機會構築你人生的“地獄”,這似乎是每一個“物質人”都難以逃脫的魔咒,原因在於,物質只能向外尋求。

適度的物質追尋可以接近幸福,但若放棄對內在精神世界的追尋,沉淪於純粹的外在物質世界的迷津,則靈魂日趨乾癟、面目日漸鄙俗,終將墮入那張由光怪陸離的世俗社交魔獸編織的--“地獄之門”。

精神之路將我們導向何方?

精神之路和你讀多少書、寫多少字並無太多聯繫。一個靠賣弄學識為生的人也可能是一個混跡江湖、沽名釣譽的“物質之徒”。

「美文美圖」黛影兒|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那些行走在精神之路的人,比如《刀鋒》中的萊雷,《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阿廖沙,都自帶一種濃厚的孤獨而純潔的聖徒氣質,他們不擅長在熙熙攘攘中虛與委蛇、營私結黨,而是習慣於在自己的靈魂裡尋找寧靜和慰藉。他們安靜地仰望星辰、感受陽光,又默默地反射著那曾經照耀在他們身心的上帝之光。對物質生活,他們的要求是簡單再簡單,因為他們想過的是僅僅是純粹的精神生活,尋求的僅僅是純粹的精神快樂。

正如萊雷所言:“(我要)平靜地生活,有耐心地生活,有同情心地生活,無私地生活,節慾地生活。”

在這個濃墨重彩、物慾橫流的世界裡,萊雷如一條清淺的小溪般寧靜超然。他淡然地看待一切身外之物:財產、地位、名譽、身份,甚至家庭和愛情。他堅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擯棄世俗世界的沉渣,品嚐精神世界的佳釀。

他篤信印度聖賢的箴言:“幸福不是隱藏在物質性的事物中,而是隱藏在精神性的事物裡。”他博覽群書、遍訪聖賢,只為完成那最偉大的理想--自我完善。

行走在精神之路的人們腳步是輕盈的,他們不斷地做著生活的減法--捨棄過多的物質、慾望、社交、浮名......捨棄的越徹底,行走在刀鋒的邊緣就越自如。

在生命的旅途中,人們都已經走得太累太遠,最終需要的是迴歸自身、返回原點。唯有精神,可以向內尋求、自我完善,唯有精神,可以亙古不滅、超越時間。

今天讀到一段話:沒人知道生命會把你帶往何處。或許它什麼地方也不去。或許它並非前行,沒有目標,沒有意義。它只是純粹的享受,能量的洋溢。那就是它的美,它的無限。

而那些扔掉了物慾的包袱,輕裝上陣,於寧靜處洋溢著能量,同時享受著生命的大美與純粹的,一定是那些超然地行走在刀鋒邊緣的人,那些於黑暗處閃耀著精神之光的靈魂。

黛影兒 原名孫玉玫 定居於山東威海

從西方的語言中迷失的外企白領

在東方的文字裡沉醉的抒情詩人

朱光潛曾說:‘’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佈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佈幾點星光去照耀和那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

惟願人生的長夜有詩,有夢,有星光。

「美文美圖」黛影兒|飛躍《刀鋒》,生歸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