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對於楊過此人,從《神鵰俠侶》問世以來,一直成為少女心中武俠小說男主中最具魅力的男主之一。

不用太多的語言去描繪楊過之過人之處,單憑一句“一見楊過誤終身”足可見其在所有武俠群英中的位置。

他外型瀟灑帥氣,專業技能爆棚,智商情商均爆表,集英氣帥氣豪氣俠氣於一身,而且最最要命的是,他還痴情專一。

這樣的男子,集天地靈氣於一身,採萬物芳華於一體,如此完美之男子,金老先生卻給他安排一賣國求榮、貪慕虛榮的爹。

金老先生何故於此?是為了更加凸顯楊過的英雄俠氣嗎?還是他內心所塑造的楊康和讀者所解讀的楊康中間存在著某種誤區?

金老先生筆下的英雄,大都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犧牲個人利益,為成就國家大業。

但如果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從做人的本性上來講,這些國家大義離我們又何其的遙遠!

即使是談論國家民族,作為楊康來講,他從小就認為自己姓完顏,他吃、穿、住、用的都是完顏鴻烈的,包若惜也從來沒有告訴他關於大宋的一切,沒有去賦予他任何使命,拋開真實的身份不講,他完全就是一個金國的小王爺,替金國辦事是順理成章的事。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而突然有一天來一個楊鐵心,在他看來跟他絲毫不相干的一個人卻是他的生身父親,突然要他去認血親,而且還要去跟曾經他認為是自己親生父親,並且養育自己長大,一點一滴的澆灌自己讓自己成長為金國小王爺的完顏洪烈劃清界線,這對於楊康來講,顯然是個難題,當然他最終也沒有迴歸楊家,而是選擇了維持他生而有之的身份——金國小王爺,而且為了維護自己一方的利益,幹了許多背信棄義的勾當,因而揹負上了賣國求榮、貪慕虛榮的罵名。

拋開國家民族大義不講,單純從人性的最基本出發來看楊康其人,我們是否還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批判他呢?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打個比方,如果現在的你,有吃有穿有房有車,是個富二代,是不是王子就不說了,只是個富二代,你爸爸你媽媽一直看起來都恩恩愛愛的,然後你老爸你要什麼給你買什麼,你過著呼風喚雨的日子,正美滋滋兒的,突然從鄉下來一衣著寒酸、面容蒼老的男人說他是你爹,你跑去問你媽,你媽告訴你你還真就是那從未謀面的鄉下人的兒子,你會怎麼想?

這對你來說算不算一萬點的暴擊?其傷害值僅次於五雷轟頂。

千萬不要說沒有楊鐵心就沒有楊康的話來,追根求源的話,一個流離失所帶著老婆四處遊蕩的人,他生楊康的時候也沒做好做父親的準備,當然,這中間有時代的原因,但對於楊康來講,這些前生前世的因果突然強加在他頭上,無論如何也有些接受無力。

您千萬不要說喬治是在替楊康洗白,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講,我們常見有被抱養的孩子在養父母家長大,如果親生父母前來認領孩子,至少也得表示一下對於養父母的感恩之心不是嗎?

而楊鐵心對於完顏洪烈只有恨,沒有感恩,因為完顏為了得到包惜弱中間是使了手段的,他騙包惜弱楊鐵心已死,令其死心塌地、毫無心理負擔的跟隨自己,這份奪妻之恨是無論誰也不能釋懷的,別說感恩了,也是地位懸殊能力有限,否則楊鐵心會上去一刀要了完顏洪烈的命。

這中間存在的矛盾,對於一眾讀者和觀眾來說,也須從前因後果一點一滴的看起,才能知道完顏在此事中耍詐的可憎性,然而在楊康的眼裡,一下子扯出如此之多的家仇國恨來,只睡了一晚上,醒來親孃還是親孃,親爹卻不是親爹了,而且不是親的就不是吧,大不了認祖歸宗,兩頭孝敬好了,卻誰知這兩爹還是死敵——有家仇,有國恨。那如果說完顏洪烈不具備個人魅力也罷了,但這完顏洪烈還偏偏是個人才,你說氣不氣人?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完顏洪烈是金國的六王爺,受封趙王。謙謹守禮,禮賢下士,非常渴望人才,足智多謀,精明能幹。請求父皇出使大宋之際,就把大宋的山河地理調查的一清二楚,而且對官員的才能名稱之位也都通曉,可見十分富有才能。破解了武穆遺書中的秘密對國家忠心耿耿。有遠大的志向,文中似乎有篡位之意。善於察言觀色。心胸廣闊,朱聰偷竊其財物也沒有過於在意。對包惜弱一往情深,不惜揭發楊鐵心殺害金兵一事誘騙包惜弱。對楊康十分寵溺,視為己出。博學多才,知識廣泛,對妻子和孩子十分體貼。

這樣的完顏洪烈,活脫脫的一代高富帥,楊康從小對他有敬有愛有尊有崇,卻一下子要因為出身的原因,要跟這位自己曾經崇拜的親人和偶像要對立,而且要劃分出你死我活的界線,給誰誰也頭疼。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來講,受人恩惠,當湧泉相報,不管完顏洪烈是如何得到包惜弱的,他對於包惜弱和楊康的感情是真心的,如果拋開政治立場不講,完顏洪烈也算得上是一位人中龍鳳的人物,而作為楊康來講,對於完顏洪烈的感情早已肉體化,對於從小養尊處優的生活也早已習慣。突然之間讓他捨棄一切,給誰誰也受不了。

父母之間的恩怨殃及孩子,這是最不應該的事情,而出於國家民族大義的考慮,楊康又不得不做出選擇,於是,楊康在幾經周旋不能兩全的情況下,選擇了背離楊鐵心依然跟隨完顏洪烈。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身邊有一個楊康,有一個完顏洪烈,養了二十多年的孩子,突然冒出個親生父親,還要來殺養父,說是為了成全國家民族,我想大部分人會說一句話:楊康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很多時候,養恩大於生恩。

生恩只是生物繁衍上的一種偶然,而養恩則是社會責任點點滴滴付出的一種必然。

前者只需要一次本能的放縱,而後者則需要長時間的主觀責任感下的付出和給予。

此二者不能等同。

楊康選擇完顏洪烈其實真沒有多麼的大逆不道,他之所以招人恨是他為人的不擇手段。

楊康自小便以金國小王爺完顏康的身份長大,相貌堂堂而生性風流驕氣。丘處機因和江南七怪有十八年之約,要找到郭楊二家後人並授以武功一較高下,在找到楊康後便在金國王府內傳授武藝,因教內諸事繁忙,是以丘處機除傳授武功外,忽略了“品德至上,武功乃次”的重要,因此未對楊康的人格多加註意;而楊康驕縱自滿,對丘處機也不以師父相稱,人前也僅稱其“道長,其後更結交江湖上三教九流之輩”

所以,楊康性格的形成,與包惜弱失敗的教育也有直接的關係,這個女人善良的毫無底線,這種沒有底線的善良有時比真惡還來的讓人難以迴避。

她對於楊康的溺愛和對其隱瞞身世任由完顏洪烈驕慣的教育方式,造成她後來遇見楊鐵心之後的悲劇。

一個人,從窮到富是一種夢般的嚮往,從富到窮卻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折磨。昔日尊貴小王爺身份,淪為街頭賣藝的低等人,內心的不平衡可想而知,更何況楊康生性孤傲。這樣的落差更促使楊康在真偽中交織、痛苦、迷茫。

他的身世處境使他的人格扭曲,後來他所做的事情也就不難理解了,自從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後,他一直糾結在真偽之間,一直被兩頭拉扯著,最終導致楊康走向極端。

在十八歲以前,他接受的是一種信仰一種思想,在十八歲以後遇到丘處機,他又被強行灌輸光復大宋的政治抱負,想想對於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來講,這是一件多麼讓人人格分裂的事情,換作是我們現代人,如遇楊康這樣的遭遇又如何能保證做的比楊康更好呢?

從人性的最基本點出發,楊過的父親楊康到底應不應該揹負千古罵名

所以一味去指責楊康顯然是不理性也是不全面的。

但喬治決不是說楊康就可以被原諒,而是楊康不應被雙標。他的過錯不在於認不認生父,他的過錯在於其人品的卑劣,這裡不做詳述。

所以說,楊康的悲劇並不是單純的由他主觀造成的,這中間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這些原因都是無形中施加給楊康的。

而在港劇《我本善良》中齊浩南處於和楊康同樣狀態的情形下,他的選擇很顯然比楊康智慧了許多,他知情知義,明辨是非,在正義代表生父這邊他不虛假的接受,在邪惡代表養父這邊他不卑不亢的指出對方的錯誤,因為他能分得清情義和道義之間的關係和界線,而楊康偏偏錯在了不講道義,最終揹負千古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