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挺進創新型城市的東莞路徑

挺進創新型城市的東莞路徑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 本報資料圖 鄭志波 攝

今年4月初,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函》,批准東莞市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當前,東莞正加快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被批准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正是對東莞此前創新發展成績的肯定。經過探索和實踐,東莞逐步找到了屬於自身的創新路徑,正努力實現三大轉變:一是從科技支撐產業向科技引領產業轉變,二是從分散式創新向協同式全域創新轉變,三是從服務自身發展為主向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轉變。

下一步,東莞的創新發展之路如何走?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描繪了藍圖: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以國際化高標準建設中子科學城,全力爭創人才資源新優勢,推動東莞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實現科技創新能力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提升轉變。

企業發力:技術創新成倍增利器

在廣東思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谷智能”)裝潢一新的展覽廳內,總經理王瑜輝逐一介紹起公司的核心產品。他指著一款工業級RFID智能感知產品,自豪地向記者說:“在多種惡劣環境下,這個產品仍然能正常運行。”

思谷智能專注研發生產應用於工業領域的RFID識別、機器視覺等智能感知產品,並致力於為產品智能化、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等智能製造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技術創新是思谷智能迅速成長的根本。王瑜輝帶領團隊,克服了大量技術難題後,研發出在多種惡劣環境下仍能正常運行的感知產品,這一舉打破了國外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壟斷。

思谷智能已經嚐到了技術創新的甜頭。憑藉自主研發的智能感知產品,思谷智能成功進入美的、華為、三一重工、勁勝智能等龍頭企業的供應體系,並一躍成為這個細分領域的行業領軍者。

去年初,東莞市開始實施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與思谷智能有類似倍增經驗的企業不在少數,而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倍增的重要路徑。

東莞市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同樣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發展之路。“全球有線路板組裝的地方,可能就會有凱格精密的設備。”在生產車間,董事長邱國良自豪地說。

邱國良的講述並非虛言。作為一家專注於高端電子裝備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凱格精密憑藉自主創新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目前,其在全自動視覺印刷機等領域已經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

目前,凱格精密正加快推進倍增進程。2016年,企業實現產值1.9億元,去年實現產值接近3.5億元,錫膏印刷機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提升到了40%,產品遠銷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

而就在今年5月,東莞宣佈啟動“倍增計劃”升級版,擴大“倍增計劃”政策效應,著力打造一批高質量發展的優秀企業群,推動286家試點企業加快實現倍增、1000家以上的企業實現協同倍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重塑:發力五大新興產業領域

一個城市的產業體系,往往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質量。處於轉型突圍“攻堅關口期”的東莞,對當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有著清晰認識:產業發展層次總體偏低,傳統制造業轉型仍處於爬坡越坎階段。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表示:“東莞要挺進創新型一線城市,必須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動加工製造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持中小型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亦明確提出,東莞要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瞄準高端高新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鞏固和提升綜合製造優勢,推動企業高質量倍增發展,大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加快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10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來到東莞,主持散裂中子源建設工作,那正是東莞產業轉型升級開始的時候。“這麼多年過去,我親身感受到了東莞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的巨大成就,看到了一批高科技企業、眾多科研機構在東莞聚集、壯大。”陳和生說。

對於產業重塑,東莞的思路是怎樣的?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新一輪灣區經濟引領時代發展的關鍵節點,東莞正依託現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關鍵新興產業,形成重點突出、佈局合理、質量效益顯著的重點新興產業發展新格局。

於是,東莞也開始重新定位,積極進行產業新謀劃。繼“五大支柱、四大特色”產業之後,東莞未來將發力五大重點新興產業領域。

就在不久前,《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五大重點新興產業領域,並構建“一核三帶十區”的發展佈局,升級東莞市產業發展新陣列。

到2025年,五大新興產業將成為東莞的新支柱,重點新興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8.6%以上,總規模將超過40000億元。支撐東莞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東莞有望建成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中心和創新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