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效仿徐妃進諫反失寵,遼代最有才皇后揹負恥辱罵名含冤而死

遼王朝是少數民族建立,原名契丹,後改為遼。少數民族驍勇善戰,但文化水平的確遠遠低於中原,雖然他們也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文”,主要還是用的漢文,文化的矛盾還是挺激烈的。遼人又重視武功輕文樂,因此遼代文學史上,后妃詩人的成就更加突出,其中評價最高的,當屬懿德皇后蕭觀音。

效仿徐妃進諫反失寵,遼代最有才皇后揹負恥辱罵名含冤而死

蕭觀音的丈夫是遼道宗耶律洪基,她在清寧元年(公元1055)八月被冊封為懿德皇后。懿德皇后出生便自帶傳奇色彩,據說她母親生她那天做夢,夢到月升日落,月輝本來灑滿大地一片明亮,突然間烏雲蔽月,天狗跳進烏雲中將月亮吞了下去。她的父母推測,此女命格富貴,但難以善終,就給她取了“觀音”一名,祈求她平安。誰知命格難改,這位才德兼備的女子卻死於非命,死後連屍身都未曾保全。

蕭觀音可以說是歷史上極為強悍的存在:根據史料記載,她容貌絕色,又擅長音律、詩詞、書法,尤其善彈琵琶,據說琵琶技藝全國第一,極其受寵。遼多巾幗皇后,她們英姿颯爽,帶兵打仗儼然一副好手,撐起了半邊天下,蕭觀音是遼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以文采出眾的皇后。一次狩獵中,道宗命蕭觀音作詩助興,蕭觀音思索片刻便作了一首令在場所有人拍案叫絕的詩:“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叫猛虎不投降。”該詩名為《伏虎應林制》,皇帝聽了大喜,贊她為女中才子,第二日竟真的打到了一隻老虎,那片林也被賜名伏虎林。

效仿徐妃進諫反失寵,遼代最有才皇后揹負恥辱罵名含冤而死

道宗和蕭觀音關係原本很好,把她當成心尖尖上的人。但道宗行事荒唐,常常秋獵耽誤國事,擲骰子來任用大臣。蕭觀音眼見國家在道宗的荒唐下衰落,樞密使耶律乙辛和宰相張孝傑這種奸臣把持朝政,弄的朝堂烏煙瘴氣。於是她效仿徐慧進諫唐太宗,也對道宗進行勸說,道宗表面上迎合,心裡卻厭煩這種逆耳的話,慢慢遠離她,帶著其他貌美的妃子愉快地打獵去了。蕭觀音見道宗疏遠,心灰意冷搬到迴心院,平時沒事就寫寫詩詞作作曲,《迴心院》十首就是她寫給道宗的,希望夫君回心轉意,和漢代班婕妤作《團扇詩》有異曲同工之處,她還找人把詞譜成曲子,希望可以傳唱。伶人趙惟一接下了這個棘手活兒,他與皇后不斷切磋交流,終於作出曲子。這本來沒毛病,卻在有心人眼裡成了誣陷皇后和伶人通姦的鐵證。

效仿徐妃進諫反失寵,遼代最有才皇后揹負恥辱罵名含冤而死

冤案由《十香詞》起。一日宮女單登呈給蕭觀音《十香詞》,謊稱是宋皇后所作,求蕭觀音御筆抄寫一份,便是“詞、書”雙絕。蕭觀音看此詞淫穢不堪,但聽聞是宋皇后遺作,還是忍不住抄了一遍,還題了一首《懷古》。單登遂帶著物證跑去向道宗舉報,誣陷皇后和趙惟一私通。道宗一看《十香詞》淫靡不堪,宰相張孝傑又指出蕭觀音作的《懷古》中,暗含趙惟一的名字,還有之前蕭觀音與趙惟一流傳的緋聞,道宗篤定皇后給自己戴上了綠帽子。《懷古》詩云:“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確確實實包含了趙惟一的名字,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有嘴也說不清啊。於是蕭觀音被賜死,趙惟一被凌遲處死株連九族。

文人王鼎是遼代人,為人正直,他是蕭觀音冤案的知情人,將其詳細記錄在了《焚椒錄》中。原來單登早就和蕭觀音結了樑子,她原本是叛臣之婢,音樂才華極高,後來進了蕭觀音後宮。蕭觀音偏愛趙惟一,不重用她,於是單登不服氣單挑了趙惟一,雖然結果是失敗,但她的才華被道宗發現了。好不容易道宗宣她演奏樂器,卻因為蕭觀音的一句“她是罪臣之婢”而貶了,她對蕭觀音可謂是恨之入骨。然後是耶律乙辛,他和蕭觀音的兒子耶律浚(昭懷太子)是政敵,一直想除掉這塊絆腳石,蕭觀音又常常勸道宗提防,稱其是奸臣。可巧的是,單登常常對妹子吐槽,並傳蕭觀音和趙惟一的緋聞,她妹子的丈夫朱頂鶴又是耶律乙辛的人,於是耶律乙辛和單登勾結,策劃了這一冤案,《十香詞》便是耶律乙辛找人編寫,引蕭觀音上鉤的魚餌。事發後,道宗又把事扔給耶律乙辛去辦,蕭觀音當然沒有活下去的可能性,趙惟一亦是屈打成招。

效仿徐妃進諫反失寵,遼代最有才皇后揹負恥辱罵名含冤而死

蕭觀音死後,兒子耶律浚發誓要為母親報仇,卻被耶律乙辛先下手為強,背上了謀反罪名被貶為庶人,後來死在耶律乙辛黑手下,太子妃也未倖免於難,史稱“十香詞冤案”。直到天祚帝繼位,才為父親和奶奶平冤昭雪。

諷刺的是,翻案的是天祚帝,間接促成另一起冤案的也是他。蕭瑟瑟,天祚帝的文妃,遼代文學史地位僅次於蕭觀音的才女,也被誣陷至死。蕭瑟瑟經歷跟蕭觀音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早年美貌受寵,後來女真攻打遼國,她作詩《詠史》警醒昏庸無能的天祚帝,卻被冷落。她的兒子晉王有治國之才,卻被奸臣蕭奉先忌憚,於是誣陷蕭瑟瑟與妹夫耶律餘睹謀反,天祚帝聽信奸人一面之詞,居然將蕭瑟瑟和晉王賜死,逼的耶律餘睹倒戈相向,乾脆投靠金國,共同攻遼。

效仿徐妃進諫反失寵,遼代最有才皇后揹負恥辱罵名含冤而死

蕭觀音和蕭瑟瑟二女不僅代表了遼代文化最高峰,還十分賢德,可惜都死於非命。令人忍不住想起那些如妲己飛燕的妃子,妖媚惑主破壞朝堂,卻備受寵愛,真是唏噓“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據記載,蕭觀音翻案後屍身便遷入皇陵與道宗合葬,誰知一朝遼破,金人入侵後將蕭觀音從墓中掘出,扒去衣飾任牛馬踐踏,真是活著屈辱,死後也不得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