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最近有一部國產電影非常火,《我不是藥神》!這是一部以“格列寧”這種冶療白血病的特效藥為線索,集中地剖析了人性,我國醫療制度以及醫藥水平的電影。雖然只是一部小成本電影,但是卻讓我有了很多感觸。

我相信關注艾財愛家有一定時間的平臺好友,都知道在證券投資這一塊,我一直專注於醫藥醫療。如果你對於我的投資理念有什麼不解,那麼我建議你去看看上週上映的這部良心之作。在看這部電影的同時你或許會產生一些疑問。本週的週報我就將圍繞著這些疑問闡述一下我的投資理念,同時也為大家說說未來大家一定會接觸到的中國醫藥醫療衛生體系的現狀!

一.特效藥廠家是“惡人”嗎?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這部電影中的藥廠在現實世界裡是瑞士的諾華製藥公司,而格列寧叫“格列衛”,是一種冶療白血病的特效藥。目前這種藥的專利期快到了,售價是2萬元,目前做活動是買三個療程送九個。

在這部電影裡,諾華的代表無疑是一個拉仇恨的存在,無恥的貪婪壓榨著絕症患者的棺材本。整部電影的推動線索就是這種特效藥的“價格”。如果藥廠不把這個藥賣四萬一盒,而是500,那麼有多少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也許感性的人看電影時對廠商是咬牙切齒,但是電影裡律師的話才是血淋淋的事實。

“我要提醒審判員,並不是被告挽救了患者。而是格列寧的生產者諾瓦拯救了他們!”

下圖是全球製藥10強企業2016年研發投入排行(億美元):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現階段,國際醫藥巨頭在研發特效創新藥時,平均每個藥品的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而每十個品種裡一般只有一到兩個可以通過美國FDA認證。這也就是說,創新藥是一個風險極高的投資,當然也會要求極高的投資回報。創新藥一般會有一個十五年的專利許可,只有相關許可到期後,其他醫藥企業才能進行仿製。所以諾華製藥在這個許可期內儘可能地賺錢,也是符合商業邏輯的。

所以在看這部電影時,我並沒有覺得諾華製藥的代表有多麼可惡!反而讓我比較遺憾的是,直到2018年7月中國還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抗癌藥上市。

二.為什麼有印度格列寧,而沒有中國格列寧!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看完這部電影,可能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印度可以生產“格列寧”,而我們中國卻不行?

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兩點:

1.印度在現有體制下產生了“強制專利許可”這項制度。印度政府堅決站在印度藥廠一邊,外國製藥巨頭也無能為力。

印度仿製藥的產生是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全球前幾的製藥企業蘭博西Ranbaxy創始人,他們瞄準了當時沒有在印度註冊專利的羅氏公司的一種鎮定劑的空子,然後下手開始仿製,極大的成本優勢使他們向市場一投入該種仿製藥就立刻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因為印度當時貧困人口占比超95%,所以在1970年,印度頒佈了新的專利法,允許印度企業可以隨意仿製生產任意一種藥品分子,只要製藥工藝不太一樣就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印度仿製藥數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可是在印度加入WTO之後,其政府也面臨著巨大的國際壓力。但因為印度全國的大多數人口是貧困人口,所以哪個官員提出禁止仿製藥的生產,那無疑就斷了很多人的活路。所以後來印度又出臺了強制專利許可這個政策。

2.中國相比印度,在仿製藥的研製水平與效果上有非常大的差距。

在很多人的認識裡,印度在高科技方面只有軟件業超過我們,其實不然。而人類社會中永恆不變的高科技產業應該有醫藥醫療行業的一席之地,就像很多未來科幻電影所描述的一樣,“統治”人類的科技公司有超過一半是生物類公司。

印度在製藥方面相較於我國,優勢是極為明顯的,通過一組數據大家就明白了。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據彭博社報道,2016年共計164億美元的印度仿製藥遠銷海外。《經濟學人》也在今年3月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在過去10年裡,印度仿製藥在美國的銷售額每年增長30%。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允許印度仿製藥在美使用,並且還為其提供了快速批准。在印度,約有550個實驗室為藥物市場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進行供藥,還佔領了90%的市場份額。

另外,我國目前實行的一致性評價政策,就是為了提高我國仿製藥的水平。因為過去我國生產的仿製藥水平效果極差,所以醫院和醫生都不太原意用。而且還存在大量的合資醫藥公司受排擠的現象。

三.為什麼我們不學習印度?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為什麼我們不學習印度?從現實情況來講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

1.“強制專利許可制度”推行的代價無法估量!這實際上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專利合法竊取的政策。一旦出臺這項政策,那就相當於不打自招,我國基本上就沒有辦法在國際上玩耍了。因為現代國際貿易制度說到底還是西方制定的,他們站在貿易金字塔頂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知識專利。

2.印度的歷史進程與制度優勢。為什麼印度可以,這個與印度在軍事方面獲得的更優的國際環境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相較於中國,印度是一個更顯貧窮更落後的國家,對於西方的威脅更小。印度也是一個類西方的民主制國家,意識形態也更符合西方文化。印度是由一個純殖民國家發展而來,與西方的聯繫也更加緊密。印度對於西方而言也是一個更好控制與溝通的國家。這一點我們不用列舉英美,就算是俄羅斯,出口同一款武器,給印度的也比給我們的要先進。

3.印度本身既傷害了歐美製藥企業的利益,但也提供了他們不能或缺的幫助。我們只知道印度仿製藥嚴重傷害了製藥巨頭的利益,可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離開了印度,那麼製藥巨頭的創新藥研製將舉步維艱,因為印度是歐美製藥巨頭的主要臨床實驗基地。我國創新藥龍頭復星醫藥、恆瑞醫藥等紛紛在印度建立醫藥研發中心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中國的黃金大米事件,當時在我國引起強烈抗議,最終被中止。但是在印度,窮人,治不起病的人實在太多。而且只要是合法自願,有很多人走頭無路時,都願意充當小白鼠!畢竟印度馬上要超過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而且印度的貧富分化程度比我們的更加嚴重。

4.最後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國家的定位。中華民族復興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我們要成為科技強國。如果不遵守基本的知識產權保護,那麼上述就是永遠都無法達到的目標。

四.我國的醫療水平的評價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從這部電影裡,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一窺中國醫療體系的究竟。

我相信大家在看電影時,對於裡面的醫院都有一種不太好的熟悉感。

1.中國醫院的硬件條件沒有問題,取得了巨大進步。該電影是以2000年左右為故事背景,所以裡面醫院的硬件條件比較差。但是以目前的現實情況看,我國一二線城市三甲醫院的硬件條件在世界範圍來看絕對屬於中上等水平。

2.中國醫生的動刀水平相較歐美只高不低。有很多高淨值客戶經常詢問我關於香港與美國的醫療保險的問題。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單論動刀水平,中國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醫生“刀功”較歐美只高不低。因為中國一位成熟的外科醫生的手術檯數是成倍於歐美。動手能力這件事,最終的標準還是“熟能生巧”!而國內外的差距主要在藥品上,醫療設備以前有差距,現在小了很多,以後只會更小。

3.中國與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醫藥的研製水平上。最能體現這一點的當然是癌症病人的延長壽命上,美國要比中國平均高出5年。世界上超過70%的創新藥都是由美國製藥公司創造。更加重要的是一款創新藥是否能夠在全球流通,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通過美國FDA認證。

4.FDA是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德魯克的名言:“美國對於世界的兩大貢獻,標準化生產與現代科學管理。”“誰掌握的科技生產的標準,誰就站在科技的最高點之上。”雖然各國都有自己的醫藥臨床標準,但是沒有人能否認,只有通過了美國的FDA標準,該款創新藥才能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流通與獲得認可。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目前在研的符合國際發展方向的創新藥項目,很多都要在美國申請臨床試驗的原因。

五.結合目前股市的看法

《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讓你瞭解一個未來!

一枚硬幣永遠有正反兩面,中國的醫藥行業同樣如此。

醫藥生物科技是人類未來科技的至高點,這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礎也是永恆的難題,因為只有活著才能追求幸福生活,難則是因為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也無法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1.為什麼我說未來十年是中國醫藥行業的鑽石十年。1949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1990年平均壽命是68.4歲,2006年是73.4歲。1990年解決了溫飽問題,2006年解決了基本的醫療問題。而2006年至2016年這十年是我國醫藥行業快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點在醫藥行業指數的走勢上有很明確的體現。這十年也算是我國醫藥產業建立與建全基礎生產和研發配套的十年。

而未來十年將是我國醫藥行業向世界先進水平發起衝擊的十年。因為在這個階段有大量的創新藥項目上馬,這些項目將在未來十年陸續見分曉。同時,這十年我國也將跨過人口結構的轉折點,2020年前後我國開始進入一個快速老齡化階段,這既是社會的一個大問題,也是醫藥行業的重大發展機遇!

2.現階段我看到的一些醫藥上市公司在創新藥上的問題。很多人誤認為用藥是誰療效好,就用什麼?其實並不是,病人的用藥權完全掌握在主治醫生的手中。在美國,癌症病人80%的用藥是化學藥,20%植被藥。可是在中國這個比例是完全相反的,這就是醫生的用藥習慣。

這一點就反映了我國創新藥的幾個問題,一個是大量的創新藥方向還是中成藥類,並不符合時代方向。另外一個就是目前我國創新藥通過臨床率奇高,這並不正常。國際巨頭的創新藥臨床通過率只有20%,但是國內的通過率卻高達80%,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說白了國情影響著各行各業。我對各大藥企的創新藥項目抱有非常大的懷疑,我並不看好90%以上的創新藥公司。當然,我們從研發的經費上也能看出一二,國內所謂的創新藥項目投入過億人民幣已經算高投入了,這與國際巨頭的投入不成正比。那麼,藥的療效等自然就無法與之相比了。

3.雖然目前股市處於持續探底的過程,但並不影響我對於2018年是醫藥行業一個較好的年份的判斷。

目前市場不斷探底,更是直接擊穿了政策底-估值中軸3000點。這一路向下,已經擊潰了無數人的心理承受線。這一點從小助手天天收到的各種信息就能夠看出來了。

這幾天在寫終身諮詢客戶的季報時,我也比較糾結,因為現階段已經不是股票理論所能解釋的了。

探底過程中對於人的考驗只有一個:“如果手中的股票繼續下跌,你還有信心堅定的持有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心裡的答案:“我堅定地看好未來十至二十年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我所持有的股票都是醫藥行業中估值合理,具有竟爭力的企業,並且財務狀況穩健,槓桿率低的公司。即使再跌半年,我唯一的操作也是補倉!”

最近的行情看著只會增加煩惱,如果你沒有信心,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然後你就會明白一件事情,十五年前的故事移到今天依然是一個問題。未來十五年這個故事也只會更加嚴重!

全劇最經典的一句臺詞!

“賣了這麼多年的藥,只有一種病是治不好的,就是”窮“病!”

其實這個故事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窮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藥!人生而平等,生命是平等的,可是生存卻不是平等的。”

未來我們都要走一段吃藥看病的路,我媽媽生病時曾跟我說。其實住院開刀,疼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難受的就是沒有尊嚴。未來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重,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負擔會越來越重,未來治病的費用也會越來越重,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儘早規劃。

六.本週投資意見

1.房產:逃離三四線樓市,最後的晚餐已經散場!

2.股票:垃圾股再無翻身之日,績優估值合理股票正是建倉時。勝利永遠屬於20%的少數者。

3.債券:垃圾債券爆雷率不斷上升,500億巨雷每週都有。2018年不再買債券基金、股債混合基金。

4.基金:醫藥、消費、銀行可留可買可補,短期難受,不改長期走勢基礎。

5.信託:近兩週我都沒有給諮詢客戶推薦信託,因為目前債務市場風險太高。沒有把握,寧可不出手。

6.P2P:現在只有傻子還會去投這個,今年P2P死亡過半是大概率事件。

7.電商:近期電商代銷產品的選擇上,一定要小心,看清底層資產再出手。

在金融去杆槓的過程中,投資風險加劇,小心為上。但是一定要保持好心態,也不用過度悲觀,因為最大的風險就是不知道風險。等這一段時間的雷爆完,最壞的時間也就過去了!

艾財愛家,愛護好您的財產才能愛護好您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