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中國誓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五大軍團”盡享行業紅利!

從中興“芯”痛,到舉國心痛,無不說明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難免受制於人;不奮發圖強,就永遠無法突破核心技術!

自主可控——時代最強音,強國崛起必經之路

自主可控就是依靠自身研發設計,全面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實現信息系統從硬件到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程可控。簡單地說就是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件全都國產化,自已開發、自己製造,不受制於人。

以最近毛衣zhan為佐證,中國產業的高端化直接威脅到美國利益,特朗普名為貿易保護,實則害怕中國科技崛起。自主可控的缺乏將影響我國未來在毛衣zhan中的談判和話語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自身科技實力的提升才是對美最強有力的回擊,自主可控的扶持勢在必行。

至暗之時,唯有加大對自主可控、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啟動內需市場,才能直面毛衣zhan的挑戰,最終解決信息安全威脅。政策轉向,自主可控投入加大是必然趨勢。貿易紛爭的長期化,焦點在高科技行業,避免受制於人,啟動內需市場,都要求在自主可控和自主創新領域加大投入,主動採用敢於使用自主可控的軟硬件和雲計算。

中國誓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五大軍團”盡享行業紅利!

中國誓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中國2017年的研發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5%。隨著國家繼續投資這一領域,預計這個百分比將提高。

自主可控市場空間擴大六倍,重點突破聚焦發展

統計中國黨政軍人群總計1350萬,其中公務員800萬,關鍵事業單位200萬,軍隊350萬,按照五年替換完成,每年約需求300萬臺。中國每年商業電腦需求量3100萬臺,其中涉及國計民生的八大行業每年需求約在1500萬。預計自主可控市場空間,由黨政軍開始擴展到“8+2”(八大行業+黨政),市場有望擴大六倍,按照市場成熟時的市場規模計算,預計自主可控的黨政軍需求700億,總體市場4000億。2018年作為試點投入初期預計總體市場空間在80-100億規模。

目前中國從事自主可控的公司超過100家,僅芯片就有四種底層技術架構的十餘種產品,與之匹配的操作系統等軟件也有十幾種,市場散亂,小而弱,沒有形成合力和重心。預計後續自主可控政策上將更加聚焦,側重核心企業核心方案,通過股權等多種方式形成合力。

中國誓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五大軍團”盡享行業紅利!

國內自主可控“五大軍團”

採用自主可控軟硬件產品對於實現國產化替代、打造自主可控的IT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自主可控生態環境還處於初期階段,需要率先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品牌,才能更好的促進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湧現了中國電子系、中國電科系、紫光系等優質的自主品牌,這些集團企業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對國家網絡安全需求的深刻理解,在自主可控產業鏈關鍵領域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成為推動我國自主可控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1.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

中國電子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目前已是國內領先的自主可控軟硬件產品及信息安全服務提供者,擁有從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安全產品到應用系統的可控軟件產業鏈,形成從安全諮詢、系統集成、全運維全生命週期的信息安全服務體系。其中,操作系統方面,中標麒麟操作系統在國產品牌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數據庫方面,達夢數據庫在國產品牌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芯片方面,網絡交換機芯片、高端通用CPU芯片已研發成功並投入應用,智能卡芯片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60%,DDR4內存緩衝控制器芯片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60%。

2.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

目前中國電科自主可控產業佈局包括:普華軟件操作系統;中電科技的崑崙固件;中國網安的電子簽章系統、應用與數據安全、主機安全;衛士通的全系列安全產品,以及未來將進一步依託太極建立的計算機整機產業等。

3.紫光集團

紫光集團立志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航母。芯片領域,2013年12月,紫光集團收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位的通信基帶芯片設計企業展訊通信公司,進而在2014年7月完成對同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國內排名第二的通信芯片設計企業銳迪科微電子公司的併購。2016年,紫光控股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佈局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領域。同時,2016年紫光控股武漢長江存儲有限公司,並在成都、南京陸續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近1000億美元的存儲芯片與存儲器製造工廠。

推行“新華三+紫光”雙品牌戰略,實現自主可控。2015年,紫光股份以不低於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華三”將包括惠普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華三通信與惠普中國的服務器、存儲和技術服務業務,總估值約45億美元;華三通信是國內最優秀的網絡廠商之一,中國惠普的服務器、存儲及技術服務也擁有卓越的技術基礎和領先的市場地位。標誌著新華三正式成為民族信息技術產業的一員,對實施國家自主可控的信息產業發展戰略,保障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誓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五大軍團”盡享行業紅利!

4.中科院

中科院兩家“創新創業”平臺——賽思庫(CISSDATA)和喀斯瑪商城(CASMART)深度合作、強強聯合,發佈了國內首個元器件“五統一”“一站式”互聯網平臺(CC平臺),在實踐國家軍民融合發展和科技創新政策中,以可靠性、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助力實現國家元器件自主可控目標!CC平臺已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軍工集團等範圍正式啟用。

5.浪潮集團

浪潮集團是中國本土綜合實力強大的大型IT企業之一,國內領先的雲計算領導廠商。浪潮集團旗下擁有浪潮信息、浪潮軟件、浪潮國際、華光光電四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雲數據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四大產業群組,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產品和服務。浪潮擁有中國IT領域唯一設在企業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關鍵應用主機浪潮K1使中國成為繼美日之後第三個掌握高端服務器核心技術的國家,浪潮天梭K系統已超過美國甲骨文,躋身高端Unix服務器市場的前三強 。

相關公司投資機會

中科曙光(603019):

傳統硬件龍頭企業向“信息系統與服務綜合供應商”戰略轉型。2016年AMD公告將X86生態授權給曙光子公司海光,AMD與曙光成為長期合作伙伴。同時,曙光的GPU服務器適配於AMD7nmGPU,一旦流片,預計曙光大概率能在第一時間完成調試推向市場。公司與寒武紀系出同源,2016年公司就開發了全世界第一臺集成寒武紀芯片的計算產品做人工智能的推理業務。X86芯片國產化、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存儲低端轉向中高端、雲服務將在18年持續驅動公司業績爆發。技術上,有效突破47.8元后,股價上行空間有望打開。

浪潮信息(000977):

公司在服務器領域位列全球第三、國內第一;浪潮在2017年出貨量達到73.65萬臺,全球市佔率達6.43%,超過華為,位列全球第三,未來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並實現其全球市佔率第一的目標。浪潮是國內最早佈局並擁有最豐富AI計算產品的服務器廠商。目前,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90%的AI服務器由浪潮提供,浪潮在國內AI服務器解決方案市場佔有率超過60%,已經成為中國AI領域最大的計算平臺供應商。技術上,該股連續收出上影線,量能尚溫和,蓄勢概率較大,一旦放量突破27.14元,新一輪行情或將展開。

中國軟件(600536):

公司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下的大型高科技企業,作為CEC二號工程自主可控的軟件平臺,是國產化替代項目的中堅力量。中國電子打造自主可控PK(飛騰CPU+麒麟OS操作系統)體系,“Phytium(飛騰)處理器”,是中國電子自主設計兼容ARMV8指令集的處理器芯片產品;“Kylin(麒麟)操作系統”,支持雲計算、虛擬化、大數據等先進應用並與飛騰CPU深度適配。麒麟操作系統成為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操作系統,一體化解決方案全面支撐黨政軍和重要行業國產化替代工程。技術上,該股面臨前期26.37元高點,高位強勢震盪,目前雖是雙頭形態,但從板塊效應及該股龍頭地位來看,突破只是時間問題,該股股性十分活躍,不排除突破後以連續大陽形式展開。從營收與市值佔比來看,該股看點較大,50億營收對應100億市值,兩市獨一無二。

喜歡本號內容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及時獲取更多股市資訊!

關注股市頭條號:點指乾坤股票通,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本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