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來自民國時代的三種漁具,漁民智慧的體現

來自民國時代的三種漁具,漁民智慧的體現

拖網船 民國二十三年《墨魚漁業試驗報告》 江蘇水產學校編印

此圖見於民國年間的《墨魚漁業試驗報告》,繪製的是舟山群島的墨魚拖網船形狀,“拖網之漁船有大小二種,大者即小對船,小者俗名划船,又名舢舨”,至於操作方法,也有詳述:“二人之船,一人司櫓,一人拖網。三人之船,一人司櫓,一人司槳,一人司網,但起網時,司槳之漁夫停槳襄助引揚浮竹。四人之船,二人司櫓,一人司網,一人在船頭襄助起網。”

來自民國時代的三種漁具,漁民智慧的體現

墨魚拖網 《墨魚漁業試驗報告》,江蘇水產學校1934年編印

此圖見於民國期間的《墨魚漁業試驗報告》,專為考察舟山群島的墨魚捕撈業。這種拖網是捕撈墨魚所用,“墨魚拖網屬繰網類,全部裝置頗能適合漁場狀況,全體麻線編成,由背網腹網二部拼合,先染以檞樹皮汁液,再染豬血。”這種拖網的網口有竹竿,撐開網口,網口的下緣有二十四個可以滑動的木輪,可在海底的砂石質地上滑動,使用時駕小船將拖網拋入水中,司槳者奮力揮槳,藉助船行的拉力,使拖網在海的底層移動,從而獲魚。

來自民國時代的三種漁具,漁民智慧的體現

烏賊籠 《墨魚漁業試驗報告》,江蘇水產學校1934年編印

烏賊籠由竹篾編制而成,構造巧妙,籠身為圓筒形,上下兩端皆有竹篾編制的漏斗狀入口,“烏賊由此入而不得再出也”,至於使用方法,該《試驗報告》中也有詳述:“及漁期將屆,乃將籠依次懸系總綱,每一漁船漁夫三人,放籠三百隻,作業時,一人操櫓,二人拔籠,漁獲旺盛時,每天工作早晚二次,每次約需二小時,漁獲少時,每天於平潮時起籠一次,起籠時,先將浮標撈出,再拔浮標及總綱,於是向反對方向依次將籠起上放下,有魚之籠,則取至船內,將魚倒出,再行放入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