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孩子上不上大學的區別在哪?

xm8023


區別很大。

上大學的基本沒有再回農村種地的,基本都是留在城市裡。別的不說,工作機會也多,工資越來越漲,生活各方面也便利。而且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

而早早不讀書工作的,除了家裡有企業繼承的。大多數無非就是打工。但是因為中高層崗位本身對學歷有要求,這些孩子將來大多數是集中在一線工作。工資漲得滿,工作時間長。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和更多教育的機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當然,也有初中畢業白手起家的富豪。不能一概而論。然而,大多數,我們成為不了富豪。


小黑豆


農村家庭的學生上大學和不上大學,區別很大。

最大的區別就是圈子和見識上的區別。

我舉個例子。

前些天,我做社會調研。調研對象是一群出租車司機。

其中,有幾個司機,他們在2000年的時候,就在廣州等大城市開出租車。

那時候,廣州的房價是四千多元,現在不太好的地段都快4萬了。

這幾個司機,談起這事就後悔:老師,我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沒有見識,2000年的時候,我們要是買了房子就好了。

我問他們:你們當時怎麼沒買呢?

他們說:我們都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那個圈子裡都沒人想過在廣州買房子。要是有人買了,我們也會跟著買的。這還是吃了沒文化,沒見識的虧。

農村沒上過學的人,認識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跟自己一樣的。

平時在一起做個小生意、到哪裡打個工,圈子裡的交流這類信息倒是沒有問題。

但是,一旦涉及到子女教育、醫療資源,本圈子裡的人就派不上用場了。

這就需要跨越自己的圈子,向更高層圈子需求幫助。

比方說,通過朋友、親戚、老鄉找到教師、分管教育的領導、醫生、醫院領導來幫助自己。

而這些能夠幫到自己的人,跟自己不是一個圈子的。

你用一次可以,如果你老讓別人幫忙,別人跟你非親非故為什麼又要一直幫你呢?

如果你也上了大學,跟這些老師、醫生都是同學,那你們就是一個圈子的人了,說話辦事就方便的多。

再就是有些人說,上了大學的農村學生,在大學裡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知道好好讀書。

這些人用他們看到的少數幾個不求上進的農村大學生來代表整個農村大學生群體。這就是以偏概全,以個體來代表整體。

多數農村大學生還是勤奮努力的。

農村的學生,如果不上大學,要麼早早地就去外面打工了,要麼,就在技校或者職業學校學習。

在職業學校、技校學習的學生,多數都是不好好學習的。這部分不好好學習的學生人數比例,是遠遠高於大學的。

過早外出打工,既沒有文化,又沒有技術,又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呢?不過是出賣勞動力罷了。

單純的出賣勞動力,是最沒有發展前途的。

沒有文化和見識的人,就算把機會擺在他們面前,也不會發現。

就像我剛才說的出租車司機,他們就不知道房價會有一飛沖天的時候,所以,他們沒有把握住機遇。

而上了大學,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思想跟上了這個社會發展的主流,接受和學習新東西更快,更容易把握機遇和機會。

即便他們暫時不清楚眼前擺的是機遇,但是,他們圈子裡的有些人卻是有慧眼的。

有慧眼的朋友做事情,是能夠引發其他人的模仿和學習的。

這樣一來,整個圈子的水平都提升了。

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沒有文化又掙了大錢的人,都是在早些年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期,或者趕上了某個新興行業的崛起,他們順勢而為,掙了大錢。

這是抓住了風口,抓住了社會大發展的機遇,才創造了那麼多富翁。

而到了今天,階層逐漸固化,傳統行業都已經優勝劣汰、穩定下來。而崛起的新興行業,都是需要知識和技能才能的。

比方說,近幾年興起的新興行業,比方說,做滴滴打車的、共享服務的,這些行業的老大、高管,都是有文化的,都是上過學的知識、技能精英。

以前,我們說知識改變命運。

到了今天,平民家庭的孩子、農村家庭的孩子還是需要知識改變命運。

除非有個實力雄厚的爹、或者運氣好到爆棚,天上掉餡餅非得掉你碗裡,否則,上學受教育依然是普通家庭、農村家庭跨越階層的最有效的道路。

越是窮,就越不能放棄學習。

歡迎您分享給朋友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請關注我,最新最熱點的教育、心理、職場知識將推送給您。


柳柳老師


作為農村山溝溝裡出來已經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我不想太多的高談闊論,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婚姻觀不同。2012年,小學與初中的撤學的同學開始陸續結婚了,而我當時還在進大學,覺得結婚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2016年高中的同學也開始結婚了,而我剛為事業忙碌,對於愛情婚姻不是非常著急。這兩年回家,看到以前的小夥伴們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加上父母的催促,才開始有了婚姻點緊迫感。可是據我瞭解到我大學同學都還沒有結婚,大部分還是在讀研,或者出國留學。

就業起步不同。毋庸置疑,文憑是就業的敲門磚。現在的單位幾乎都是逢進必考,若不是大學生,連考公務員、老師、醫生等的資格都沒有。而且很多高端職位招聘都是要求本科以上的學歷,讓沒上過大學的人望而卻步。不讀大學的人,多數都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從事簡單重複的工作,或者在工地上從事體力勞動。

在這知識改變社會的時代,就業起點不同,意味著將來收入差距懸殊。

眼界思維不同。知識決定了眼界和想法,大學生接觸的知識面較為廣泛,考慮問題更有邏輯性。每一次回家跟小夥伴們聊天問他們在哪兒工作時,他們總是一臉不在意的模樣說:已經離職了,還未考慮好,過完年再說了,現在工作哪兒待遇度差不多,加班多就行……

有點悲哀,簡單重複的工作加班能改變未來麼。

人際圈子不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學生的人際圈子大部分還是知識階層的,這些階層的人也是佔領了豐富的社會資源,而不上大學的人,往往很難在知識圈子出人頭地。在農村老家小夥伴們成群結伴的,在村子裡遊蕩。只要在鎮裡有一絲風吹草動,便騎著摩托車呼嘯過去,有時一言不合就幹架。

上大學,永遠是寒門子弟用知識改變命運最便捷的機會。


奮勇前進的蝸牛


區別很大,我也是“上大學”的受益者。


今年過年回老家,發生了一件令我心酸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好多年前有一對把兄弟,他們都有兩個兒子,年紀也相仿,一個是村支書,一個是村民。


在某一年,村支書不幹支書了,這個村民也不打算幹農活了,他們打算去浙江打工。


這一去就是十幾年,村支書目前仍然還在浙江,雖然工作強度沒有年輕時大,但也算過得安逸,尤其是兩個兒子都考上了大學之後,他的日子就更輕鬆了,因為他把兩個兒子供上了大學---他的兩個兒子也是整個村子裡歷史上唯二的兩名大學生,一個一本、一個985,這讓他在整個村子裡很有面子,每次回家過年都很開心。


村民則比較不幸,兩個兒子都沒能上大學,他的兩個兒子剛進高中就中斷他們的學習了,他的兩個兒子就地和他一起在磚瓦廠搬磚-----是真正的那種搬磚!


逢年過節他們兩家人要一起回老家過年,這就讓兩家人都比較尷尬。


考上大學的那一對兄弟裡其中一個是我,其實每年回家過年總是免不了對比,我很不舒服,那兩兄弟心裡應該也不舒服,我簡單說說我和弟弟與那一對兄弟區別在哪裡吧:


1.眼界和圈子的區別。


簡直就是混兩種世界的人,他們是可能打工一輩子,而我是永不會去幹體力活了的。以前小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打鬧一起玩,但是現在玩不來了。


相互之間充滿著很不是滋味的“尊重”,但是誰也不願意挑明說,都是表面上客客氣氣的。


認知相近的人,遇到什麼事情不同意的,我會反駁,但是面對他們,我不想顯得自己很能的樣子,我和他們是討論不起來的。


其實兄弟之間的情誼就這樣漸行漸遠了,即便每年都回家一起過年,一起在飯桌上吃飯,還是和和樂樂的樣子。


2.家庭組成的區別。


他們早早就結婚了,連小的那個也有媳婦了。他們兩兄弟帶著媳婦一起打工,大哥已經有小孩了。


而我沒有結婚,對於結婚的觀念,我和他們是很不同的。


3.接受信息的方式區別。


更想說的是,馬太效應的放大作用。


他們幾乎不看什麼書的,而像我這樣的人,沒有書不可。他們的娛樂活動永遠那麼少,而我的娛樂活動形式多樣之外,能夠從這個世界汲取的知識也更多。


但凡有的,與他更多。


這就是馬太效應。


白詩詩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也算是受了高等教育的好處了吧。

從我小學開始,一直到初中,高中,每一年學校都有不少同學放棄學業,有的早早去工廠打工,有的就和父母一起,學做起了小本生意。

有一年過年回家,我和一群初中同學聚了一聚,他們大部分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早早就從學校輟學。

在交談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剝奪了他們擁有更高,更開闊眼界的可能性。

舉個栗子,沒有上過大學的農村子弟,一般情況下會早早結婚,即使家裡貧困,但婚禮依舊大搞特搞,在他們的觀念裡,錢是拿來撐面子的,而不是拿來投資,或者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而且,過早的結婚生子,導致不少農村子弟在經濟基礎還沒有穩固的情況下,一下子就得承擔「父親」或者「母親」的角色,在這裡,我不是說承擔這些角色不好,我是說,過早地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工作,導致他們沒有心思去投資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只能每天圍著半點天地打轉。

而且,沒有上過大學的農村子弟,一般都安於現狀,不敢有太大的轉變,他們對於金錢,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花太多的時間在建築所謂的人情世故之上,根本沒有多少自己的空閒時間。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去接受高等教育,當然,如果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要從小培養他熱愛學習,不斷進取的好習慣。

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長久學習,做終身的學習者。


曾少賢


我是農村人,三個孩子本科畢業都在深圳就業,還不錯,農村孩子還是上學有希望,盡最大努力支持孩子上學。我兒子和同村的一個孩子同齡,那個孩子上大學後,現在在一家IT上班,年薪二十多萬,我兒子打工,沒有休息日,月新也只有四千不到,還不穩定,這就是差別!不管怎麼說父母要進最大努力讓孩子上學,錢存了不算財富,要把孩子變成財富叫財富。沒文化有成就的畢竟少之又少。農村上大學有大學的好,不上大學有不上大學的好,考上大學永遠離開農村進城了,父母丟在農村,父母不可能追隨兒女進城,首先不習慣,也過不了一塊去,沒考上的孩子留在農村一家人不分離也很快樂,說掙錢,錢多少是夠,只要一家生活快樂也很幸福,現在農村也很好。


真正最大的區別是,上了大學的,兩代人背了債務,還錢,待到還完錢老的死了,少的老了,沒有上學的,該享受生活的享受了,該玩該旅遊的,玩了遊了,走了好多地方,一生清清爽爽,沒白活一趟。不信的好好想想,就明白了。考上大學連讀大學到搞好,沒有十年不行,等他搞好了,父母的油也就被他們炸幹了,他搞好了父母杗拖死了。沒考上大學的減少了家裡負擔,接婚也早父母也可早抱上孫子,這樣父母還可多活幾年。孩子的上進意識主要來源於家庭,這是我從教三十多年的感受,現在的師資水平都不錯的,問題的關鍵是農村孩子都不想學了。環境覺得意識。
“讀大學的價值和意義: 1、大學將賦予你足夠的時間和實踐去認真思考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2、將重新樹立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3、讓你有機會釋放自己的能力,用實踐去檢驗你大膽,新奇甚至瘋狂的猜想。 4、認識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交往。



公職考試一點通


之前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因為我上了大學卻和你一樣而嘲笑我,我不會因為你沒念過大學產生的不一樣去嘲笑你”

雖說現在的大學生多如牛毛,似乎大多數畢業後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很多人就覺得上不上大學沒什麼不同,同樣都拿著可憐的幾千塊錢工資,你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素養和認知水平了。

去年過年回家,和幾個老同學聚會,他們差不多都是初中畢業就沒有上學了。因為好久沒見也特別開心。剛見面就互相客套,有人過來給我發煙,你都拒絕不掉的那種。到了飯座上都開始談論都在賺錢,自己是做什麼什麼的,平時抽的什麼煙,去的什麼什麼場所,不一會便開始互相吹捧,以前還覺得一些低俗粗淺的事卻充斥在整個席間,他們問我學的什麼專業,我回答說學的新媒體,然後都說你這個好,以後有出息,可言語裡流露不出半點認同感,感覺自己和他們的話題聊不到一塊,最後又是一通胡亂的灌酒,會後耍著性子被人拉走。

可能最後上完大學的人生活並沒多,但總會有所不同。


一蓑煙雨r


作為一個農村小孩,真的覺得上不上大學差別超大的,越長大這種感覺還越濃烈了。

我有好幾個初中朋友,有幾個人初中讀完就沒讀了,也有高中讀了半半就不讀了。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是:要麼忙於結婚生子,要麼忙於打工賺錢

以下舉2個例子。

1.朋友啊華,剛上初中的時候成績很好的,還寫了一手好字。

但是後來各種叛逆,頂撞老師,和混混玩,成績就開始一落千丈了,完全沒有了讀書的心思。

初中畢業她就不讀了,還找了個男朋友。去年的時候訂婚了,然後感覺就開始了她悲哀的生活。

她每天的說說都是各種後悔,各種不好,各種吐槽。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她生了個小孩,我和另一個朋友去看她了。

她要把小孩交給老公的時候,他老公超級不耐煩,到最後還沒把小孩接過去。

我那時候挺同情她的,同情也挺慶幸自己上了大學,不會那麼早接觸婚姻什麼的。

那時候她和另一個朋友就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你都不知道缺錢的感覺有多難受,出了社會才知道錢真的很重要。”

2.還有一個是小學同學,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暫且用M來代替。

去年另一個同學,過20歲生日,請了我們一群小學同學到他家吃飯,除了M我們都上了大學。

M一進來我和朋友就覺得他和我們有些格格不入。感覺已經是很老練,事故的那種了吧,他很自然的和同學父母打成了一片,各種問候談話,得心應手。

到了切蛋糕的時候,蛋糕太大了,我們剛要用送的塑料刀子切,M來了句,這個這麼小怎麼切,然後衝到廚房拿了把菜刀開始切。

我們看著他直接愣住了,驚呆了!

然後過了一會氣氛開始緩和,他的發言讓我們又是一愣。滿嘴的社會上的事。

我沒有貶低他的意思,只是真的覺得上不上學真的很重要。

還在上學的我真的有點慶幸了,沒有那麼大的經濟壓力,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事,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不用那麼小就為生活而奔波。

而且還能認識到很多有理想,知識淵博的人。以後就算不發財致富,也可以選一份輕鬆喜歡的工作。

雖然現在有些同學都已經通過開小吃店買車買房了,可我也並不覺得羨慕他們,他們的生活似乎也只剩下了:為了生活而工作。

所以我覺得多讀一點書真的是有用的,即使上不了大學,我覺得也應該找一個技術學校,大專什麼的讀讀,這樣你的眼界才能更開闊。


倔強2572


有多少人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我是農村人出身,我想說句公道話,農村太大了!不同地區的農村差距也不是一點點。所以這個問題很難說,所以大家不要吵,有些道理,還是必須要明白。

1、總的來說,上大學最重要的是讓人生的路更寬。很多事情,沒上過大學就做不了,沒上大學的農村娃選擇很有限,要麼就是做小生意,要麼就是給別人打工。

沒上過大學的人,生意做大很難,我有個老家鄰居,做點材料生意,發展挺好,於是和親戚一起開了家大點的材料公司,每人一半的股份。我立刻就嚇到了,只要稍微懂點管理的人都知道,開公司是不能55分的,一定要誰大誰小。

生意再往上做,你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管理,融資,這是考慮學習能力的。

2、雖然上過大學的人也絕大多數是打工,但是工作總的來說還是更輕鬆。

沒文化的人出門打工,乾的事重活,很少有雙休日的,交五險一金的都少,工作還不穩定。有文化的乾的活大多是輕活,動腦子多一些。

我想起小時候我爺爺對我說:爺爺就是砸鍋賣鐵,也不要讓你再碰鋤頭。的確,我沒有碰過鋤頭。

3、不上學的很辛苦,上了學的也好不到哪兒去。畢業以後,一個月幾千塊工資,在城市裡買個房子,要掏光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全家人背上債務,是很苦,但是你有沒想看過,他們是多久翻身了?

4、科技發展太快了,機器人都開始替代人,未來首先替代掉的,就是沒有文化的工作,所有人都必須跟上時代,你可以不上學,但是不能不學習!

5、可恨的是,我現在回老家,看到很多農村孩子不愛學習,天天瘋玩;而城裡的孩子學瘋了,晚上作業做到9,10點,週末培訓班上不停,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農村孩子,你以後怎麼去競爭?

我就想問:你相不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我是傅一聲,分析問題針針見血,歡迎你的關注和提問!

傅一聲


首先這個問題的回答一定是非常多元化的,絕對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我想很多人會說知識改變命運,然而我想說的是改變命運的方式有有很多,然而豐富的知識只是其中一種,可是說知識只是你改變命運的其中一個附加原因,但是絕對不是擁有滿腹經綸就一定可以改變命運的。


因此,我覺得對於上大學或者不上大學的,本質上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哪怕是在個人的實際生活中,我想有很多人都會有這麼一種感覺,那就是我比身邊很多同事的學歷都高,憑什麼我要跟這些人在同一個單位,這樣的心裡暗示如果越來越強,對於自己將來的仕途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這樣的情況我想也是司空見慣的。



然而你不得不服,現實就是這樣,特別是在農村這樣的環境下。


舉個例子,假如自己身處農村,村子裡面有不少跟自己一樣的同齡人,其中有人上了大學有人輟學工作。多年以後,只要輟學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開著豪車或者衣錦還鄉家人的時候,就會有人說,你看看那些沒上過大學的人現在都混成這樣了,不比你們那些上過大學的人強多少倍。


這就是事實,那些沒上過大學的人混跡社會的時間早,可能當自己大學畢業的時候別人已經錦衣玉食了,而當自己大學畢業的終於能夠找到工作的時候,自己的收入可能還不及那些人分毫。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想說的是上或者不上大學區別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具體區別在哪裡,只能看個人的夢想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