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跨境電商物流是個高危行業

跨境電商物流是個高危行業

這兩天陸續接待了不少跨境物流業界的朋友們。大家聊到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行業的風險。其實跨境電商物流領域今天大家所討論的行業風險並非來自於物流本身,而是來自於稅務的風險。

在以前傳統的貨運代理模式下,其實物流公司是不存在太多的稅務風險的。因為基本上貨物都是空運或者海運到目的港後,清關和提貨大部分都是收貨人自己搞定。至於交不交稅,交多少稅這完全是收貨人自己的事情。

如今的跨境電商物流,其實對於物流公司而言。今天所提供的服務,已經遠遠超出了運輸本身的範疇。說一個更加形象的比喻就是物流公司既做爹又做媽。

物流公司不但要及時安全的把貨物幫客戶送到國外指定的地址或者倉庫。還要想方設法幫客戶去避稅逃稅。最大的問題是物流公司還得使用自己的境外公司做為進口商去幫客戶幹這個事。

說的好聽一點叫做增值服務。說的不好聽一點,其實就等同於是用自己的身份證去幫客戶幹了一件存在法律風險的事情。一旦東窗事發,客戶非但不領情,還得回過頭來找你索賠,你還得去頂包!

以上存在高危風險的事件在FBA和海外倉兩個業務板塊發生的頻率最高。市面上大部分的中小貨代在以FBA作為主要營收來源的時候,其同質化的價格戰早已無暇顧及此業務本身的模式風險。

絕大多數的海外倉目前還處於不能盈利階段, 風險從何談起?動不動就是新開倉庫送海運頭程的做法,先把倉庫填滿再說。還沒吃飽的時候,哪裡有條件去挑食呢?

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目前市面上每年營收都能夠實現持續良性健康增長的企業中,FBA和海外倉板塊還是很少的。而且經常看到的情況是;不少公司的成長路徑其實猶如過山車,經常大起大落。

那麼什麼類型的企業在這幾年中,實現了比較穩定的持續良性增長呢?

仔細觀察一下,目前行業內能排到前三位或者前五位的企業中。其實大部分的公司還是依靠直髮類的物流產品來實現持續增長的。說的更加具體一點其實就是做各種小包類、專線類產品。

因為直髮類包裹目前在目的國尚未遇到太多的稅務問題,而且直髮類包裹對應的都是真實的實際收貨人。並非一個亞馬遜倉庫或者第三方倉庫作為虛擬收貨人。

從稅務風險的角度來對比的話,確實是做小包的稅務風險是最小的。做亞馬遜FBA和海外倉的基本上都處於賺了錢還睡不安穩的狀態。

如今的跨境電商物流的利潤和之前做傳統物流的利潤其實已經沒太大差別了,但是風險卻遠遠要高於之前的傳統業務。在利潤和風險之間如何做到合理的平衡和取捨,值得每個從業者深思。

當下領先並不代表步步領先。最終能走的更遠的公司一定是對於行業風險有足夠認知和高度敬畏的企業。用合理的利潤和理性的增長速度追求適度的體量規模。

在行業不規範發展的階段,走的穩也許比走的快更重要。畢竟活下來而且還得活的久才有機會看到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