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一切秩序規範運作的前提。規矩往大了說,是法律法規,往小了說,是規章制度,如果再往下延伸,那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小到一個人的個人修養與涵養。這些都離不開規矩。

無論是做好工作還是幹好事業,沒有是規矩斷然不行的。假如,一個沒有規矩的人,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教養和修養的人,一個沒有規矩的團隊,就會成為一團散沙,失去向心力;一個沒有規矩的公司,就會形成九龍治水,無法凝聚合力;一項工作沒有規矩,就會難事理不清,大事辦不成;一個社會沒了規矩,就會失去秩序,陷入混亂。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可見,規矩對工作和生活是多麼重要。在古代,儒家、法家、雜家都強調規矩的重要性,強調規矩意識。那麼,古人是怎麼講規矩的?十句經典,告訴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1】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孟子·離婁上》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就算有離婁的眼力和公輸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園規和曲尺,也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來;一個人就算有師曠審音的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夠校正五音;有堯舜的治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也就是說,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有規矩。規矩就是一個標準,是人人都應當遵守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每天過馬路闖紅燈,這就是沒有規矩意識,不講規矩。在一個公司或者單位,一個人凌駕在制度之上,不按規矩執行,不按制度執行,不按章程執行,就會導致管理混亂。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2】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

——韓非 《韓非子》

解析:這句意思是說,要畫成圓形的圖案,就要遵循圓形的直徑,如果按照這個規律,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的事情都有了成功的基礎。一個倡導用語言討論的人,是遵守規矩和道理的人。

也就是說,你想畫一個圓,就得用圓規量好圓的直徑,這就像我們做事一樣,要先做好規劃,有思想有計劃有謀略,這樣的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很難,離成功也不遠。當今社會,無論是公司也好,企事業單位也好,喜歡開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開會而開會,而是有一種制度叫議會制度,這種制度就是規矩。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3】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則圓,則必規矩。

——呂不韋 《呂氏春秋》

解析: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知道一個物體是否平直,那麼就一定要用準繩量一量;想要知道一個物體是方還是圓,那就要用規矩來測一測。

這兩句話的通俗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想知道這條路有多長,你就用尺子去量一量,你想知道一種水果是酸還是甜,你就得去嘗一嘗。這麼說有點實踐出真知的意思。不過,準繩量平直,規矩測方圓,這就是一種標準的體現。現下不是流傳這樣一句話嗎,佈置工作說標準,這樣,幹事兒的人才知道幹到什麼程度。如果只知道佈置工作,而不說標準,幹得再好都有可能挨批。因為本身就沒有一個標準去衡量工作好壞,怎知工作幹得好還是幹得不好?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4】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 孟子 《孟子·盡心下》

解析:孟子說了:“一個能工巧匠能夠教會別人規矩法則,但不能夠教會別人巧。”這句話的只想很明確,簡單的說,巫師幹什麼,能工巧匠的手工藝技巧也罷拙也罷,他只能教會別人規矩法則,而不能教會人如何去巧。所謂熟能生巧,而規矩法則僅僅是及格線,要想真正巧起來,關鍵還在於自己勤勉努力地去摸索。

是的,師傅教徒弟的時候,往往只能傳授徒弟,該則麼做,至於熟練不熟練,技能優劣,那要靠徒弟一遍一遍的探索和摸索,去參悟。老師教書也是一樣,教會你一些道路,要靠自己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謂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如此而已。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5】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孟子 《孟子·離婁上》

解析:這個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在家時,父母說過,讀書時,老師說過,工作時,領導說過。通俗地講,這句話就是說,你想要畫一個圓,就得用圓規,你想畫一個方,就得用矩尺。這句話在向人們揭示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法則。就像剛才說的闖紅燈的例子,紅燈停,綠燈行,這就是規矩。無意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別人幫助了要說聲謝謝,這是家風家教;行人走人行道,機動車有機動車道,這就是規章;遵紀守法,依法行政,這就是法律。所以說,一個人不論怎麼做事,做什麼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6】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解析:這句話是說,國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國家要禁止的一定要杜絕,國家頒佈的法令一定要實行。看到這裡,讓我想到四個字——依法治國。最近環保查得比較嚴,是因為汙染太嚴重。汙染治理,是國家要求做的,那就一定要按照求,不打折扣的做到;不準隨意排放汙染物,這是國家杜絕的,因為環境汙染了,最終受害的還是人;在治理汙染節能減排方面,國家制定了一定的排放標準,就得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

這一番話的意思是說,無論是什麼樣的企業,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人也一樣,如果觸犯了法律,受到法律制載,那是一定的。人要堅決不碰法律紅線。最近炒得比較熱的,就是中興通訊被美國製裁七年。這是因為,中興違反了美國的法律法規。當初美國警告的時候,中興一味的鑽空子想避險,現在被人打了七寸,難過了吧。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幸災樂禍,美國佬的居心險惡有目共睹。我的意思是說,不論是人還是企業,你敢觸犯法律,你敢碰紅線,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7】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韓非子。八說》

解析:這句話是說,聖明的君主不看重仁義而重視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嚴明,頒佈的法令一定要執行,這樣就可以了。老子曾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小編我也曾經買回來幾條魚,幾斤海鮮,回家來做了一頓,結果並不是那麼容易。施行仁政是必要的,但這個仁政是需要法律來約束的。有了法律就要執行,就像有了制度就要執行一樣。上班遲到,下班早退,這就是不按規矩,不按制度執行的具體體現。所以說,遵守規章制度,是每一個人做好事情的前提。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8】言無二貴,法無兩適。

——《韓非子。問辯》

解析:這話是說,貨物的價錢統一定價之後,就要說一不二,法律統一了,就得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商鞅當年開始變法的時候,離了一根木頭在南門,懸賞說,只要有人能扛到北門,就給十金。開始人們都不信,後來真有人扛了,真的給了十金。商鞅的做法就是向秦人說明,法令嚴明,說到做到,不會是說到了做不到。說到沒做到,那叫吹牛皮。另外一個就是,說過的話,要算話,不能上午說過,下午就改了,這樣朝令夕改,最不能讓人信服,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9】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解析:這話的意思是說,天道公平,作惡的人就要受懲罰。天網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我們經常在警匪片裡看到這樣的話。意思是說,絕不放過一個壞人,絕不冤枉一個好人。現在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某個人幾十年前犯下的案子,現在終於歸案了,這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總能逮到你。故而,一定要遵守法度。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10】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

——韓非子

解析:懸衡就是那種掛秤。規就是圓規,畫圓形的工具,這個大家都知道。意思是說,有了秤,就能準確的衡量兩個物體的重量是否持平;有了圓規,那畫出的圓形一定是固定的,所以,沒有圓規衡量,也知道那是圓的。這就是告訴人們怎麼稱量東西,知道幾斤幾兩。衡量一件東西,首先要有量具。所謂的量具,也就是規則和標準。這也就是告訴人們,衡量一個人有沒有做錯事,要有一個規則,不要違反規則和制度,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規矩,腳下有天地。所以說,還是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這樣才能行的正,走的端,昂首闊步,頂天立地。

十句國學經典名言,警醒世人,做人,要講規矩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