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陝西是人類先祖的發源地之一。悠久的社會文明使陝西保存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其中華山、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和大小雁塔等文明古蹟可堪稱為國之瑰寶,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來陝遊玩,接下來,讓小苗苗帶你瞭解一下陝西文化和民俗吧!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八大怪”(即“關中八大怪”)

一:辣子是道菜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關中人對於辣子情有獨鍾,愛吃,而且和別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幹辣子面,而是油潑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獨特的香味。油潑辣子做法很簡單,也很有意思,同樣是一樣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不同。常見的做法是辣子罐裡的辣子面不能放滿,六成即可,放點鹽、胡椒或者別的,用原汁的菜籽油燙出來的味道最好,油溫很有講究,高了,辣子面會焦的,燙出來的味道就會發苦;低了,就沒有辣子的香味,卻是生油味,油溫控制在八九成熱,邊倒邊攪,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沒了就行了,這時候獨特的香味會四處漂浮,滿街都能聞見。

二:麵條像褲帶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關中獨特的地理構造和自然環境使得關中地區成為一個以麵食為主的地區,在以米菜為主的地方的人們總是想不通,那關中人天天吃麵條沒個花樣換,怎麼就吃不煩呢? 其實,在關中,聰明靈巧的關中婆娘們已經把麵食發展到一個很高的境界了。單是一個簡單的麵條,關中人做出的花樣達幾十種,棍棍面、片片面、涼麵、臊子面、酸湯麵、漿水面等等。說其像那褲帶,說的是那面做的寬度和長度,在關中地區的麵館,一碗麵只有一根麵條,但若要讓個弱女子能把這根麵條吃完,那也是難事。

三:鍋盔像鍋蓋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傳說一:當年有場戰爭,戰爭的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陝西的時候,乾糧已經沒了,只剩下些麵粉,沒有辦法,就把那麵粉和水和了,弄成餅狀,放在那頭盔裡用火烙,做好後皮黃裡香,而且持久耐放,隨即傳了開來,那打了勝仗回去後,兵士就讓婦人照著做,但沒有頭盔,就在自家的鍋裡烙了,就有了鍋盔這個名字,也就有了鍋盔這個麵食的花樣了。

傳說二:相傳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

四:盆碗不分開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鍋盔是陝西八大怪之一。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象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鍋盔是陝西八大怪之一。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象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五:房子半邊蓋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關中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明長大了,搖籃破損了。裸露的黃土地少了綠裝,雖有南山秦嶺,也無法滿足千萬居民的家住、廚房、儲藏等需求用房。聰明的關中農民因地制宜蓋起廈子房,利用黃土壘起三面土牆,朝院子一面留門窗,房頂只需少量的大木頭做檁、梁,對做椽子小木頭要求也低,三面土牆中還有一面利用了圍牆,這樣就節省院落的空間,解決了用房不足的問題。“房子半邊蓋”是關中一大景觀,也是民生低下的產物,這種房子光線充足,就是通風不暢。農村都蓋預製板的房子,建築材料的革命改變了千年的習慣,半邊蓋的房子越來越少了。

六:帕帕頭上戴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遮陽傘、防曬霜、口罩、墨鏡是現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過去的關中女人沒這樣的條件,她們生活中有一塊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錯了。走親戚,回門子(回孃家),下地幹活時這個自制的手帕就發揮出大作用,年輕的婦女把手帕戴出許多花樣來,成為風情和裝飾。

一般婦女是頂在頭上遮陽擋風,下毛毛雨還能頂一陣子。關中婦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還能包裹東西當手袋用,別的用處都可以去想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弄髒頭髮。關中地區雖然號稱“八水繞長安”,但地處西北總體缺水,過去沒有洗澡設施,除了夏天別的季節都有問題。洗頭也不方便,怕頭上生蝨子,於是,男人們都剃光瓢(光頭),留長髮的婦女就麻煩了,怕頭弄髒了不好拾掇,只好用手帕把頭包起來了。

七:秦腔吼起來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這裡的唱戲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實秦腔也不是真吼起來的,只不過演員表演起來確實很賣力氣,開玩笑說是“叫破天”。夏天的時候,西安城牆周圍會有很多自發的群眾團體在那裡唱秦腔,確實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老遠就能聽到,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徵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八:姑娘不對外

這一怪很多地區都有,只是在關中地區現象更突顯,人情味也更濃郁。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關中男人的寫照,它的正面意思是關中男人戀家戀婆娘,在“玩龍玩虎不如玩黃土”的小農時代,這種思想也算正統。既然關中男人還不錯,那麼,這裡的姑娘自然愛嫁當地郎了。配合這一觀念的還有這裡的地理優勢,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給自足的寶地,風調雨順,物產豐富,缺災少害。所以,民殷實而安於現狀,不思外出謀生。

民俗|關於大美陝西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