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現在的兒子大多數都和岳父岳母住一起,討厭自己的父母?

美蘭27911664


兒子與兒媳一起住在丈母孃家,的確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但據此以為討厭自己的父母,這種簡單的推論似乎就有點過頭了,好像天下與丈母孃一塊生活的女婿,都成了不孝順的兒子。(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首先就說與岳父岳母住在一起的情況,他也是分地域的,在南方地區,尤其是南方的發達城市,結了婚的兒子與老婆不住在自己家,反而與丈母孃住在一塊的現象有很多,但是在北方,不見得就那麼普遍了。

這種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梔的差別,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主要是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人們選擇趨向性不同罷了。北方人普遍大男子主義一點,而且北方文化裡對“倒插門”的忌諱是很深的,哪怕普遍的人們嘴裡說一萬個不介意,其實心裡面還是不舒服。

而且作為晚輩來說,有時候對於自我空間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多數的北方兒子,寧願採去折中的辦法,即住的既不與父母太遠,也不與岳父岳母太遠,這樣兩邊都能照顧,也免得落嫌。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能選擇一邊的父母也不失為一種明智,因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於新婚的年輕人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一方面顯然作為過來人的父母更有話語權,處理起來也更遊刃有餘。

因此,不見得與岳父岳母住就是不孝順,在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其實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情況,他們的生活也不是就苦大仇深,互生嫌怨,反而過的安逸巴適得很。

成都人乃至整個四川家中對於女兒的重視可能在全國來說都是少見的,重男輕女的現象在這裡似乎被顛覆了,人們寧願生個女兒,以待招徠金龜婿,一個女婿半個兒。

這半個兒哪怕有時候僅是別人家唯一的兒子,也往往能愛情生活兩不誤,和睦相處,不見得與岳父岳母住就是不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樣的觀點對於活生生的人來說,太苛刻太殘酷了!


歷史三日談


我身邊曾發生過一件這樣的事情,一對剛剛結婚不久的新婚夫妻(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兩人父母相距不遠,兩人都是在附近工作),在沒有生孩子以前選擇住在男方父母家生活。這個媳婦懷孕期間,也得到了婆婆的善待。因婆媳缺少交流和溝通,長期各自的生活習慣不同,讓媳婦在產子做完月子後,決定選擇回自己父母身邊去生活。

這個婆婆由於退休獨自生活(公公在外打工),非常寂寞,也非常渴望自己能帶孫子。自己兒子媳婦和孫子偶爾回來的看望並不能驅足這個婆婆的寂寞。有一次婆婆街上偶然遇到帶孫子的親家母,婆婆衝上去將孫子搶回,並和親家吵架,聲稱自己是養兒娶媳,所以孫子理應自己來帶。

事後這個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子揚長而去,這個姥姥是淚流滿面,覺得自己是出力不討好。圍觀的群眾也是免費看了一場奶奶和姥姥“奪孫”之戰,說啥的都有!

這只是一個特別的個案,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的孩子在婆家和孃家都很受寵,奶奶和姥姥都非常願意帶。

現在的兒子大多數都和岳父岳母住一起,討厭自己的父母是個錯誤的命題。

現在剛剛結婚生子的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一般都有自己單獨居住和生活的房子。獨生子女的生活能力比較差,依賴性比較強。如果他們是在父母身邊工作和生活的,多選擇和自己居住比較近的做依靠。不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都願意幫忙他們帶孩子,也願意自己的孩子們經常回來選擇自己做依靠。

如果是在外打拼工作的年輕人,在生養孩子後,也會根據兩家的實際情況,讓能抽出時間的老人來幫自己帶孩子。

我身邊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有奶奶去帶孫子的,也有姥姥去帶的。帶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也有奶奶和姥姥輪流去帶孩子的。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可能多為媳婦擔心和婆婆不好相處,在育兒過程中,婆婆不願接受自己的育兒觀念產生矛盾而出此下策。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同時也是奶奶和姥姥家的希望。在育兒過程中,孩子理應接受父母的育兒觀念,不論是奶奶和姥姥,只要能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強勢參與小夫妻的生活,家庭都會和和睦睦!

現在的年輕的父母不論是選擇和婆家生活,還是選擇和孃家生活,只要各自都能互尊互敬,老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年輕的小夫妻共同將自己後代撫養好,一家人都能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寬,也解決了曾經困擾奶奶和姥姥的苦惱,文中開頭的故事將會越來越少,她們將不再苦惱沒有孫哄,子孫繞膝的生活,也會豐富她們的老年生活。

人人都會有老的一天,願每一個老人都老有所依,也願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還願每一對年輕的夫妻都沒有後顧之憂!

祝福每一個家庭幸福安康!

我是凌晨新,語希望能幫到你!

凌晨新語


女婚願意跟岳父母住,純屬無稽之談。誰不願意跟著自己媽住,誰不願意吃自己媽做的飯?誰照顧的好,誰比自已媽照顧的好?

就我自己而言,一個兒子,小時候學習總是全年級第一,第二。大學畢業到工作單位,沒人不喜歡。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會搞對象,大學畢業前沒談過戀愛,因為他上學早,21歲大學畢業。一向以乖寶貝著稱。

工作後遇到個湖北出來打工的強勢女人,一頓攻擊之下,他被俘了。

這個女人家星姐妹六人,小學沒畢業,個子1.56,但是,人家眼光好,手段高,能把我那1.83,大學畢業的兒子搞到手。

在我反對無效的情況下,結婚了,生孩子了。生孩子前兩個月就把他媽從鄉下接來享福來了。生了孩子,我做飯他不吃,我看孩子他不讓,我來了一星期,留了一萬塊錢走人了。春節,他媽要回家過年,我又來看一個月。每年如此,至小孩五歲。一開始我還是比較講面子,每次來給他媽幾千塊錢,帶些本地特產給他媽帶回去。我兒子一個月2.3萬的工資不夠花,在他媽的逼迫下把我給兒子買的婚房給賣了。把錢拿回老家給他家蓋房子去了,剩下的錢他媽拿走回去供了最後兩個小的上大學了。一百多萬就這樣沒了。而且我每次來我兒子的餐桌上放著鹹鴨蛋,松花蛋,午餐肉,醬豆腐。我兒子說,他媽做的飯別提多難吃了。

後來又來要我的房子,說不把我住的房子轉給他,就不讓我孫子姓我們家的姓,跟他家姓。我說,等我死了你再掂記我的房子。孫子愛姓什麼,姓什麼。他又不是姓我的姓。

現在兒子也大了,也能主事了,把丈母孃趕走了,家裡也消停了。丈母孃在時三天一小大,五天一大打,打的兒子尋死上吊的,天天要離婚,動不動媳婦就抱著孩子離家出走。每次打架都是因為錢。我兒子每月工資光光,還時不時的跟我要錢。

小孩五歲時,一家子天天打架要我的存款,要我的房子,每天算我們家有多少錢。要不上錢就威脅我兒子,不是離婚,就是丈母孃甩爬子,不看小孩。兒子打電話問我能不能來,我當然答應。我是兒科醫生,看孩子是我最大的樂趣,我為什麼不看我孫子?

來了以後我一看不能和他們住一起,我在附近又買套房子,這時媳婦又打架。讓我在深圳買,房子二萬一平米時你把我的房賣掉,錢拿走。房子漲到十萬一平米時你讓我再買回來,我腦子是被門擠了,還是被水淹了?白白讓你賠掉五百萬,我還得再給你上千萬?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這一次我徹底發怒了,告訴我兒子離婚,徹底的離婚,孩子也讓他帶走。我和我兒子說,天底下三條腿的蛤蟆沒有,兩條腿的人遍地都是。你找了誰,都是我兒媳婦,你和誰生的孩子都是我的孫子。天底下哪麼多女人,誰不會生孩子?我兒子也是受夠了,告訴他,想過閉上嘴,不想過帶著孩子走。這一次他徹底的閉嘴了。安安分分的過了四年到現在。

我買房子後,他媽非要看我的新房,本不想帶他看,他幾次要求,我兒子說帶他去吧。看在兒子的份上,帶他看了即將交房的新房(距交房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丈母孃看著我的新房竟然問怎麼安排?我指著房間說,兒子的,孫子的,老頭子的,我的。還有一間書房,一間茶吧。丈母孃突然大怒,說這麼多房子為什麼沒有我一間?乖乖,你們大家說,我家取媳婦,不是取親家。在我的家裡,不是我兒子的家,給親家留間房,然後我和老頭子的退休金養著親家母,親家公?天下有這種道理嗎?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理過他們家的人,從不打招呼,從不往來。兒子也不在理他們了。

你們說,有誰是真正喜歡住到岳母家的?


水上清白


中國傳統家庭都是女方嫁入男方,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可是現如今確實有很多幸福的女孩不用嫁入男方,婚後仍住在自己家裡(好羨慕嫉妒啊)。


問題中的“大多數”一詞恐怕有失偏頗,據我瞭解,小夫妻住在女方的不滿半數。不過現實中確有存在,數量也是頗多了。尤其是現在的80後夫妻,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兩邊都可居住,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夫妻會選擇住在女方家裡。

但這部分選擇以女方家為主的小夫妻,題主說的討厭自己父母的情況極少,我認為大多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女方比男方的家境相對好些

譬如男方是鳳凰男,女方是城市居民,男生當然會住在城市,加上岳父岳母心疼女兒,女生為了受到更為周到的照顧,就不與父母分開,因此男生就跟岳父岳母住在一起了。


或者男女生是一個城市的,但是由於女方家境較好,吃住條件佳,或者女方的住房是某名校的“學位房”,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美好未來,選擇住在女方。

2、女方沒有複雜的婆媳關係,相處比較簡單

男生住在女方,與岳父岳母之間一般不會產生衝突,岳父岳母會因為憑空多了個兒子而對其關懷備至。

我先生的哥哥就住在女方家裡,他岳父岳母別提多疼他了,記得哥哥大學剛畢業那時瘦瘦小小的,跟嫂子確定關係後就一直胖胖胖。岳母因為哥哥愛吃紅燒肉,幾乎每天都做紅燒肉,而他們家以前桌上很少出現大魚大肉之類的。

而若是住在男方家裡,婆媳關係就是一道坎,現在雖然不會因為經濟問題而導致矛盾,但是在養育孩子方面,婆媳之間很容易產生矛盾。我跟婆婆同住一個屋簷下二十多年,互敬互愛,從來沒有發生過齟齬,即便如此,今天的我們也還是會因為生活習慣方面的事情而產生小小的不快。

3、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所致

如今的小夫妻之間,女性的地位相對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因為女性跟男性一樣要上班掙錢,有的妻子的工資甚至高於丈夫,一方面妻子回來還要承擔很多家務,所以丈夫為了討好辛苦的妻子,就會對妻子言聽計從(因為妻子說得都是對的,錯的當然不聽)。

聽老婆話的丈夫當然還是住在岳父家比較好一些吧,畢竟讓自己父母看到有點難為情了。開個玩笑,既然女性做主了,那女方當然會堅持婚後住在自己家裡咯。


那麼題主所說的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甚至於兒子討厭自己父母的情況到底有沒有呢?

有,不過我認為只是一個特例。我們村還真有這麼個兒子。那是個我們村裡的數一數二的書香門第,家境殷實。兒子娶了老教授家的公主。婆媳可能因為家庭瑣事生了罅隙,以致後來大吵大鬧。因為都是大戶人家,沒幾年,媳婦就帶著丈夫回了孃家。


記憶中他們每次吵架都是破口大罵,看不出一點書香門第的出身。兒子之所以棄父母於不顧,我感覺到老的小的都是伉儷情深,父子作為丈夫都為了給妻子出氣而不念父子情誼,到底誰是誰非我沒關心過,或許旁人也扯不清個所以然。

父子從此反目成仇,之後的很多年(該有三十多年了吧)不再來往。如今,那對老人身邊沒有一個晚輩,不知道父子母子間的仇恨是否還在?

現在因為獨生子女的這種特殊群體,而使小夫妻的存在模式變得多樣化。無論是以男方為主還是女方為主,或者兩邊雨露均霑,只要夫妻和和睦睦的,小日子過得開開心心的,怎麼著都行。父母不要因此與子女置氣。

其實,現在小夫妻更多的生活模式是與父母分開單獨住,這種模式其實是最健康和標準的。

只是現在生存競爭力太強,父母不得不要去照顧小夫妻以及孫輩,子女還是要跟老人相處,無論與哪一方的父母同住,都和和睦睦的就好。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成長繫系主任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心絲帶心理學志願者

如果是比較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他們一般是不願意和岳父母住一起的。只有比較溫和的,或者比較弱勢的,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於妻子的,就會和岳父母住一起。

為何要和岳父母住一起呢?

一、在經濟方面需要幫助,要依靠岳父母,如果說妻子的孃家經濟條件比較好,那麼就有可能會和岳父母住一起,這樣的話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

二、需要岳父母幫助照顧孩子,由於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帶孩子,所以需要岳父母幫助帶,不得不住一起。

三、免得妻子和父母吵架。因為妻子與自己的父母關係總是處不好,作為男人夾在中間很難受,所以不如和岳父母住一起,這樣就不用總是要去處理爭吵,另願自己在岳父母家受點委屈。

四、岳父母性格比較好。有的人一輩子在自己的家庭中,與自己的父母關係處不好。但當他有了愛人,發現愛人的父母性格怎麼會這麼好,這麼有愛,所以,就非常願意和岳父母住一起。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也不能說大多數吧,應該說是一部分,我身邊有很多兒子結婚之後都是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的。而且即使很多人跟自己的岳父母住在一起,也並不是因為討厭自己的父母。年輕夫妻沒有孩子之前,基本上也不需要跟父母同住,如果非要同住可能有不得已的原因,例如,房價太高無法承擔購買新房的負擔。

那說說為很麼有些家庭願意跟岳父母同住呢?

1.岳父母都比較能幹,年輕人可以偷懶

一方面家裡收拾的非常乾淨利索,還能照顧小輩。現在很多老人都能夠接受新鮮的育兒觀念和方法,而不是固守老的觀念,不僅如此在輔導孫子女、外孫子女功課以及接送輔導班等方面都沒有問題。我想問問,哪家年輕人不喜歡這樣的老人呢?當然,並不是說只有岳父母能做到,奶奶爺爺做不到,只是如果跟岳父母同住,岳父母做到這些的概率更大,年輕人上班更加輕鬆和安心。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自己的媽媽非常能幹,學東西快對自己要求高。她自己生了小孩以後,一直是孩子姥姥帶,不僅育兒理念先進,還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不過分寵溺第三代。就連她老公都覺得姥姥比她這個媽媽強。

2.婆媳矛盾不可避免

即使是再善解人意的婆婆和媳婦都不可避免要產生矛盾,婆婆不是媽,很多人都會這麼想,所以對婆婆的要求跟對自己媽媽不一樣。但很多事情自己媽媽能夠做到,而且還很辛苦,這時,即使婆婆不在跟前,媳婦也會怨恨婆婆吧,想著如果不是婆婆這麼“懶”或者“不能幹”,怎麼會讓自己的媽媽受累呢?這種事情,越想就會越生氣,覺得自己拖累了母親,但怨氣無處可去可能就會撒向婆婆。而且,每個媳婦都不會將自己的媽媽跟別人的媽媽進行比較,但卻會用自己的婆婆跟別人比較,婆婆們也是一樣,不會跟別人比兒子,卻會跟別人比媳婦,所以,比來比去就越是看不慣,看不上。當然,在加上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婆媳矛盾不可避免。

所以,跟岳父母同住,這些矛盾就不會發生了,或者說發生的頻率和可能性都降低了,生活的質量也就提高了。

3.也許真的討厭自己的父母

我想真的討厭自己父母的孩子少之又少吧,但一定是有的,可能父母給他的傷心、失望太多了,根本無法原諒他們,所以不願意跟他們有什麼往來。


不倒翁小姐


兒子和岳父岳母住一起,不代表討厭自己的父母。分析一下,和岳父岳母同住的幾種類型。

一、求助型同住。男方生活條件不如女方,婚後女方家長為小兩口生活提供諸多幫助,比如住房、創業、照養等,男方自然而然的成了上門女婿,這就是俗稱的“倒插門”。

二、幫助型同住。女方父母生活條件一般,男方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女方父母迫於生存需要,需要女兒和女婿提供生活幫助。無奈之下,男方也只能接受這種現實生活,這樣的男兒還是比較有能力、有擔當的。

三、無奈型同住。年輕人養育孩子後,照顧孩子是頭等大事,最現實的安排就是丈母孃幫助照看孩子。這裡涉及到兒媳和婆婆的關係處理問題,也涉及到下一代子女教育的現實問題,為了避免家庭矛盾,很多都選擇姥姥姥爺來照顧,爺爺奶奶來欣賞的育兒方式,其實,男人的無奈也有許多。

四、逃避型同住。生活是一團麻,冷暖自己知。男人如何處理婚後生活及與雙方父母的關係,是一門藝術。親子關係和諧、家庭經濟較好的,怎麼安排都不為過。往往是條件一般、嘮叨計較的媽媽很容易將兒子推出家門,讓兒子在無奈中備受煎熬。想想看,和公婆住在一起,兒媳會覺得不舒服;和老丈人一家住在一起,兒子也同樣不會舒服。

男人不易,婚後男人更加不易。無論和誰生活、怎樣生活,其實都是當下的現實。禪語有: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下的現實就是對活著最好的解釋。


入青0601


第一,現在的女人地位提高了。這一代其實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女生比較喜歡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男人愛女人就會遷就女孩子,跟著女生一起住在孃家。

第二,傳統觀念單薄了。現在結婚以後,一定要住在婆家的觀念已經越來越單薄。結婚後,有了孩子。雙方家庭都住一段時間的現象,會比較多。

第三,岳父岳母會把男生當兒子來寵,以前沒兒子現在有了一個,當然會溺愛,為了女兒的婚姻幸福,也不會呵斥他。而在自己家,難免爸媽會看你不順眼的時候,所以男生會選擇同岳父岳母住。

第四,男人的心胸寬廣一點,有句古話,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既然這樣,那何樂而不為呢!

第五,也是最主要的。還是要看這個男人的本質,愛你就是跟你在一起。你去哪,他就去哪。


田小伍66


討厭自己的父母倒不至於,確實經常為難倒是真的。婆婆和媳婦自古以來都是天敵,矛盾過程中,兒子就是個“夾心餅”。婆婆——兒子——媳婦,三個人一般很難生活到一塊,那你說兒子是選擇和媳婦一塊過啊,還是和媽過一輩子。所以兒子只好帶媳婦出去住,但兒子這樣做也是家庭和諧,其實心裡還是裝著父母的,當然“白眼狼”也有,畢竟還是少數。女婿和岳父岳母關係就好處多了,古語有之“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只要女婿結婚後把自己的女兒照顧好就行,還有受過去的“夫權主義”影響,擔心女婿會對女兒不好,所以要把女婿供起來。岳父、岳母、公公、婆婆都是我們的長輩,要一視同仁;兒子、媳婦、女兒、姑爺也都一樣,大家都是一家人。


崔大乘


雖然現在很多男人會選擇和自己的岳父岳母住在一起,但是未必就真的是討厭自己的父母。因為,選擇和岳父岳母住的原因有很多。

一、岳父岳母可以幫自己帶孩子

有的男人,可能本身自己的父母身體不好,或者是有什麼事情,沒辦法給自己帶孩子。但是自己又沒有條件去請保姆,剛好岳父岳母可以幫忙帶,所以就搬去和岳父岳母一起住。一方面是比較能夠見到孩子,另一方面是相對方便些。

二、住在岳父岳母家比較舒服

有的男人可能和自己的父母處的沒那麼好,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管的很多,說話不好聽,平時生活很不自在,很煩。而岳父岳母會覺得女婿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如果自己干涉太多,會影響感情,加上岳父岳母比較愛屋及烏,會對女婿比較喜歡,也比較寬容。所以,男人在岳父岳母家住起來相對會自在溫馨些。

三、老婆和父母不和

很多家庭裡,婆媳的關係不太融洽,也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的氛圍,更會讓男方非常為難和頭疼。因為幫了媽媽,會被老婆說,幫了老婆,媽媽又會覺得自己很沒孝心。所以乾脆選擇去岳父岳母家裡住,一方面呢,可以讓老婆的心情變好。另一方面說,岳父岳母對自己的女兒肯定沒什麼話說,平時相處起來會更加融洽。

四、自己和父母不和

有的男人可能本身就和自己的父母不和,認為父母是自己的累贅,不想再跟父母有什麼聯繫。所以就乾脆入贅到女方家裡,成為女方家的一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