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楊槐村是鄭州市東北隅的一個小村莊,從連霍高速柳林收費下車即到該村。著名的國際文物單位——大河村遺址就是在該村一片稱作“花崗”的地方發現的。可見該村在仰韶、龍山文化時就一片繁盛。但這個遺址為什麼不叫“楊槐村遺址”,而非要叫“大河村遺址”呢?

——它的鄰村便是一個叫河村的村子。這讓楊槐村人一直耿耿於懷,念茲在茲。不過,真正的答案在這本《楊槐鄉村志》中便可找到。

讀完這本《楊槐村志》,讓我眼前發亮,心中一陣澎湃,感到這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村志。但還有很多不足:第一,它的結構框架很散亂,需要重新梳理調整。第二,它的語言並不優美,錯別字很多。第三,它的某些記述偏大偏空,水分不少,需要“擠幹”。但為什麼它會讓我眼前一亮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編輯《楊槐村志》之餘,讓我產生了不少的聯想和啟示。

啟示一,是它的第二章“楊槐村史話”。一個村莊的由來在村志中很重要,而要講清村莊的來歷是很不容易的。傳說是一方面,畢竟是口述歷史,不見得全是虛假。但凡有文獻資料的蛛絲馬跡也須留心。比如石碑資料、挖掘出土的文物等。20世紀70年代楊槐村發現了大河村遺址。作者結合大河村遺址的考古發掘資料,那些發掘出的生產、生活工具,聚居地的當時建築,一下子把楊槐村人類歷史活動推到了公元前六七千年。其實,透過楊槐村,不僅是楊槐村,周圍的村莊在編寫村志、村史時,也是可以佐證這些資料的。

由此聯想到我們的一些志書,僅在“文物”篇中,列舉了一些遺址基本資料,乾巴巴的,索然無味。為什麼不利用這些遺址中的考古發掘資料梳理我們的歷史呢?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楊槐村原村名不叫楊槐,村裡主要的姓氏不姓楊而姓戴,後來明初從山西洪洞縣播遷到山東曹縣的一支,又於明時到了楊槐,才有今天的楊氏後裔,而且楊氏又與楊家將有關。這在《楊槐村志》第九章“楊氏族人”中有詳細記述。這部村志,為了搞清楊氏的來歷,作者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又訪到山西洪洞楊氏祠堂、山東曹縣楊氏祠堂,並佐以碑刻資料,終於搞清了楊槐村楊氏來歷。

“國有史,郡有志,家有譜”,族譜、家譜在中華民族血脈傳承上留有極重要的印痕。也是民族、家族凝聚力的紐帶。村志不同於省志、市志、縣區志乃至於鄉鎮志,它是中國人聚集區最小最初的單位,因此,村志的編修上,宗族、宗親、族系,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是需要大書特書的,這也是村志的特點。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當然,不僅僅是族系,村裡的其他“大事”也是村志的記述內容,比如:村裡的民俗(有特殊性的更佳),災異,傳說,居住的建築風格,特殊的生產、生活工具,遊藝戲曲;再如知青下鄉等一些與村當時息息相關而市志、縣誌又往往顧及不到的內容,皆可述之,皆當記之。而不必一味照搬市縣誌中什麼“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財稅、金融”等等。

由此又聯想到鄉鎮志的編修,鄉鎮志不等同三級志書,不必完全照搬省市、縣誌的模式。我覺得鄉鎮志只要在鄉村二字上多下功夫,多記述內容便是特色突出,便是答對了題。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我個人覺得,鄉鎮志也好,村志也罷,它在編修方法上應該與市、縣誌有很大的不同。鄉鎮志(街道志)對鄉鎮志而言,則是農村中濃濃的鄉情、鄉愁,是農村中最質樸的生活和情調;街道志對城市而言,則是充滿著五味雜陳的市井生活。

鄉鎮志應該著眼於鄉村,語言可質樸,鄉情可濃烈;可大不必一板一眼地圍著鎮那一小塊“地”打圈圈,大書特書什麼現代化的農村、建設,要知道,那是市、縣誌的內容。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街道志應該著眼於城市中市井、衚衕、四合院;城市的流俗可“豔”些,該“土”則“土”,該“洋”則“洋”。也不必城市道路、建設、金融、財稅一概全上,那是區志的內容。

村志的寫作上,語言可以質樸些,“事兒”可寫的小些,鄉鎮志也然。

凡鄉鎮、村發生的“大事兒”,市、縣(區)志不屑記述的,皆可以記述。

——以上為讀《楊槐村志》的幾點感想,信手拈來,聊備一樂。

小方說志 第1話《楊槐村志》的啟示

王小方,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長助理、地方文獻編輯部主任,從事方誌出版30餘年,對方誌、年鑑編纂出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特在方誌出版網開通“小方說志”專欄,發表其個人對地方誌編纂出版的感悟,冀與方誌界同仁交流溝通。

打造方誌精品,服務方誌出版,弘揚方誌文化。方誌出版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