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問道老子47:什麼是“天下無道”的“咎莫大於欲得”?

問道老子47:什麼是“天下無道”的“咎莫大於欲得”?

現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四十六章原文:“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當政者治理天下有道時,戰馬都可以被放歸田園,讓農夫用來拉車耕地。當政者治理天下失道時,懷崽的母馬都會被送上戰場,小馬駒也都生在郊野的戰場上。人世間最大的禍端就是不知足,罪孽莫過於貪婪追求個人私利慾壑難填。因此,知道以滿足天下公利最大化為快樂的精神滿足,才真正算是知足。

對此,我們還是先要複習一下《老子》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名利與生命相比哪一樣更可愛?生命與財物相比哪一樣更可貴?個人得失究竟應該怎樣權衡呢?個人私慾越強,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代價。私產家財積蓄越多,就必然會招致更加慘重的損失。因此,懂得追求精神世界無形之氣的滿足,就不會遭受物質世界有形之象的戲弄。知道個人享受必須適可而止,就可以避免飛來橫禍,從而獲得終身平安幸福。

接著複習一下《老子》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道原本無名,它雖然樸實無華到了細小看不見的地步,但天下人沒有誰能夠讓它服從個人意志。統治者如果能夠順應天道以正治國,那麼萬事萬物就會自然追隨。天地間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自然就會風調雨順普降甘露。老百姓不需要用法令控制,社會經濟就自然會均衡發展良性循環。自遠古開始,人們就已經形成了公共資源公平分配的規則和名稱。以前既然有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和名稱,那麼後人做事就應該懂得分寸。懂得了這個適可而止的分寸,就不會有任何兇險了。這就像天下都依歸於道,也猶如百川歸於江海一樣。

再聯繫上下文來看,此所謂“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正是當年“禮崩樂壞”兵荒馬亂的現實寫照。可見,老子當時“坐而論道”,絕不是消極避世的自娛自樂,而是心憂天下抑惡揚善的慷慨陳詞。面對群雄爭霸的亂世,這裡的“天下無道”當然是直指“周天子”的“失道”,也是直指各個諸侯王公的“失道”。不過,從“始制有名”角度來講,老子“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天下有道”,還是在傳播“三皇”時代的大道。在那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三皇”時代,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肯定是處處都能遇到知音。而自“五帝”時代以後,特別是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就已經是“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常道大行其道。因此,就有了夏桀和殷紂王的必然“失道”,也就有了“湯武革命”的改朝換代。接著又是周幽王的“失道”,於是便有了“禮崩樂壞”的“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這時,任憑老子念念叨叨“禍莫大於不知足”,天下人照樣是“多藏必厚亡”的弱肉強食勝王敗寇前赴後繼。

事實上,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公私之變”以來,不管是中國式“春秋無義戰”的天下興亡週期律,還是古希臘式大國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不均衡發展的經濟食物鏈惡性循環,皆是根源於人們貪婪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咎莫大於欲得”。在遙遠的“恐龍時代”,食肉恐龍與食草恐龍遵循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就形成了“牙齒爪子決定資源配置”的金字塔型食物鏈。這個恐龍世界弱肉強食勝王敗寇不均衡發展的結局,早已經成了地球上的古生物化石標本。不過,對於這個“牙齒爪子決定資源配置”的金字塔型食物鏈,人類自然可以用高級智能進行科幻演繹。譬如,可以把某個時期的“霸王龍”稱為“仁德聖王”,而把另一個時期的“霸王龍”稱為“荒淫暴君”。也可以把某個時期的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稱為“獨裁專制”,而把另一個時期的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稱為“民主法治”。當然,這樣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僅僅只是人類對於恐龍世界“咎莫大於欲得”的戲謔。

那麼,人類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形成了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不均衡發展的經濟食物鏈惡性循環,這又比古老的恐龍高明多少呢?難道說,高級動物比低級動物的智能發達,就體現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語言表達理論創新?或是體現在“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出“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的科技創新?如果說,“自私自利獸性本能就是人性本能”。那麼,在長達三百萬年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人類的祖先為何就能夠進化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公有制社會文明呢? 當然,對於“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後人們可以把“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禍根,歸罪到“竊國大盜”唐堯、虞舜和夏禹身上。但是,如果當時的人們都能夠堅守“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始制有名”,或者發揚“黃帝戰蚩尤替天行道”的文化傳統,“堯舜禹之變”又怎麼能夠得逞呢?顯然,當時“咎莫大於欲得”的私慾膨脹,絕不只是唐堯、虞舜和夏禹等一小撮人。換而言之,社會文化土壤“無形之氣”的“公私之變”,必然會滋生出“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既得利益階層。只是人們都不願意直面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心善淵”的“公私之變”,因此才總是把“天下有道”的罪責推到“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既得利益者身上,或者乾脆玩起“獨裁專制”與“民主法治”的“名可名非常名”詭辯術!

撫今追昔,所謂“人性的一半是魔獸”,永遠是一個“公私之變”的修煉過程。鳥獸魚蟲低級動物只有自私自利的原始本能,而沒有大公無私的主觀意識能動性。當猿猴的大公無私意識萌動發展突破了臨界點之時,就進化成了具有大公無私主觀意識能動性的人類。因此,低級動物遵循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高級動物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人類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就曾經進化出了公有制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上古文明。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公私之變”以來,人類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就導致了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經濟食物鏈不均衡發展的惡性循環。今天,依然固守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私有制腐朽觀念的人,肯定就是沐猴而冠文化轉基因的牛鬼蛇神衣冠禽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