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醬骨頭是一道東北名菜。根據主料的不同有醬脊骨、醬排骨和醬棒骨。這幾種原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得起長時間的燉煮而肉質不會發柴。其中豬脊骨經燉煮後口感最為軟糯。醬大骨特點是醬香濃郁、油而不膩,大口吃肉,粗放解饞。如果你的親友、小孩饞肉吃,這個菜保證管用。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原料:1000克豬大骨(帶肉筋、骨髓的最好);蔥頭20克、姜15克、桂皮5克、花椒5克、陳皮5克、香葉5克、丁香3克;鹽25克、雞精3克、酵母抽提物回味粉5克、豬肉增鮮膏5克,白糖15克、醬油20克、料酒10克;

一、前期處理

浸泡:將大塊豬脊骨洗淨,冷水浸泡約6-12小時,中間可換水數次,去除血汙;

焯水:將豬骨放入冷水中,燒開至水沸一段時間,然後撇去浮沫,撈出豬骨後用冷水洗淨。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二、醬制

醬制:另起一鍋熱水(要沒過大骨才行),水沸時放入焯過的豬骨,放入蔥頭、姜、桂皮、花椒、陳皮、香葉、丁香、料酒、醬油(糖色)、酵母抽提物回味粉(KA66)等調料,大火煮沸,小火繼續煮一個小時,至八成熟,加入鹽、雞精、酵母抽提物豬肉增鮮膏(TP01)、白糖等調味;

收汁:改中火或大火再煮半個小時,收一下湯汁即可。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餐謀說

1、加入陳皮不僅解膩,而且增加微酸、微苦,使味道更豐富,但千萬不能多加;丁香增加特有香氣,也不能多加,否則搶肉味。

2、煮大骨階段加入回味粉是因為這個原料不僅耐煮,而且去腥;收汁階段放入豬肉增鮮膏是進一步強化肉味,因現在的豬肉味比散養土豬差很多。

3、去除豬骨中的血汙最好用清水浸泡六個小時,期間換幾次水,千萬別圖省事用熱水浸泡。

4、為了增加醬味,可以加一些幹黃醬,黃豆醬、東北大醬等,添加量沒有限制但要根據各地口味;

5、香辛料可以先稍微炒制一下,香味更足;

6、白糖可以炒成糖色再倒入鍋中,替代醬油色澤更紅亮。更簡單的做法是加入茶葉(紅茶)來上色,這樣骨頭不會發黑。

飯桌上常受歡迎的“東北醬骨頭”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