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新江北、新徵程|南京江北新區:創新驅動,面向全球,構建國際“朋友圈”

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南京大學江北新區先進光電集成技術研究院……江北新區引進的23家新型研發機構已孵化、引進企業60多家,位居全市第一,建設運營成效走在全市前列。

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劍橋大學創辦800年來在中國唯一以大學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江北新區牛津創新中心;南京大學—倫敦國王學院聯合醫學研究院……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在這裡集聚。

江北新區自誕生之日起,“自主創新先導區”便是其首要戰略定位。當前,在全市上下大力推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之際,江北新區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新區打造成為綜合性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重要基地,引領“最近的未來”。

新江北、新徵程|南京江北新區:創新驅動,面向全球,構建國際“朋友圈”

落地融合,打造創新“新引擎”

上月,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大學江北新區先進光電集成技術研究院的運營公司註冊。該公司還未正式入駐江北新區辦公,已有多項研究成果待轉化,預計今年將孵化5家公司。

新型研發機構、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孵化的企業——南京鑫業誠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前5個月銷售收入達2000多萬元;人源化模型與藥物篩選創新技術研究院今年銷售收入預計將超過3000萬元。

2016年以來,新區先後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開啟校地融合發展序幕。新區牽頭組建了江北新區高校聯盟,進一步圍繞新區“兩城一中心”建設與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東南大學—江北新區創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新材料工程化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載體陸續設立。新區還專門成立了科技發展投資集團,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槓桿作用,助推新區科技創新發展。

從吸引新型研發機構入駐時,新區就非常注重與主導產業的“聯姻”。在智能製造產業方面,新區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了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新區與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在新材料產業方面,新區與四川大學共建了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在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方面,新區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建了工程技術研究院……

面向全球,構建國際“朋友圈”

《江北新區科技創新規劃(2016—2020)》中,明確提出要“主動融入和佈局全球創新網絡,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提升新區開放合作水平,深度參與全球創新治理”。推進國際高端創新資源的引進和集聚,成為新區科技創新的一項重要任務。

3年來,新區聯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組建的生命可持續研發中心落戶生物醫藥谷,由一批海歸專家領銜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開展新藥研發和技術轉化;聯合德國弗勞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中德智能製造研究院,圍繞“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致力於為江蘇乃至全國、全球的製造企業提供先進服務。研究院組建了智能製造專業化的人才團隊,並與南瑞集團、大全集團等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

此外,新區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合作建設的中美國際口腔醫學合作中心、與哈佛醫學院Joslin糖尿病醫學中心合作建設的糖尿病專科醫院、與瑞典健康發展中心合作建設的中瑞國際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等一批國際化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為進一步擴大新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新區瞄準全球頂尖創新地區,積極佈局海外創新中心建設,目前已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硅谷創新中心和牛津創新中心,依託相關機構在當地的資源,著力引進國際創新園區的高端人才、創新資源以及產業項目和金融等方面的資源。

激發活力,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大格局

近年來,新區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做了一系列的“大動作”。

今年4月26日,南京鐵路運輸法院派駐江北新區檢察室、江北新區海外知識產權維權聯盟掛牌成立,構建了新區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去年11月,中國(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覆落戶新區,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於一體的綜合功能,最快發明專利審查可以縮短到6個月,實用新型專利審查最快只要1個月。新區還先後設立了知識產權法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中心、江北新區仲裁院等機構,基本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行政保護、司法保護、仲裁調解、社會監督“四輪驅動”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

今年初,新區出臺了《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促進資金管理辦法》,與先前發佈的《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促進與保護辦法》《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強區建設三年培育計劃(2018—2020年)》共同構建了新區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值得一提的是,新區政策可以和省、市政策同時享受,科技型小企業實現“專利清零”、非關聯企業間高價值專利交易獎勵等政策均為首次提出。

(內容來源/江北新區 編輯/姚遐琛 江北新區融媒體發展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