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這是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冷門之一,也是德國足球歷史最恥辱的一頁。堂堂衛冕冠軍,世界排名第一,竟然第一次小組滅頂,而且,小組墊底,輸給的是公認的“弱旅”韓國。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一時間,對德國隊的批判,各種大帽子烏泱烏泱飛來,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德國放棄了“精神意志”,德國戰車不再,改踢傳控,磨嘰半天......這種說法,往往暗暗拖上瓜迪奧拉,最後得出結論:誰讓德國踢娘炮足球的?

這種說法,只是一時口舌之快,完全無法解釋:4年前的巴西世界盃,德國是怎麼奪冠的?

實際上,德國足球的改造早就開始了,2006世界盃,克林斯曼與助手勒夫下決心改造德國足球本來面貌,不再過於注重“精神意志”,不過於傾向體能力量,德國開始向細膩化、拉丁化的路子上走。

最初的改造是成功的,2006德國隊打出了相當亮麗的精神風貌,最後獲得季軍,成績也令人滿意。

然而,當時巴拉克為主的一批老國腳依然在陣中。2008歐洲盃,儘管殺入決賽,德國隊在西班牙面前展現了驚人的鴻溝,西班牙的技術優勢太大,以至於雖然德國決賽僅僅輸0比1,場面卻慘不忍睹。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這樣巨大的技術鴻溝,讓勒夫看到了無解——如果德國隊壓出緊逼,身後留下大片空當,被西班牙輕鬆打反擊,如果德國龜縮,則西班牙用各種傳球線路慢慢切割,零敲碎打,德國隊沒有任何戰勝對手的辦法。

正因如此,在巴拉克一批老球員退下後,勒夫加快了技術化進程,改造卓有成效,2010世界盃上的德國,4比1大勝英格蘭,4比0大勝阿根廷,只是半決賽對巔峰的西班牙,才0比1敗陣。

正是這種積累,使新德國迅速成長起來。加上德國傳統的精於管理,為勒夫打造了非常好的工作環境,最終在2014世界盃上,新德國的努力結出了最燦爛的花。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德國隊與德甲的改造是同步的,2013-14賽季瓜迪奧拉來到拜仁,開始了他的“佈道”,拜仁踢得越來越細膩,開始走傳控路線,隊中說西班牙語的球員超過了說德語的......儘管連續三年歐冠半決賽遭遇西甲球隊止步,但這種改造對拜仁自身的成長同樣卓有成效,不能僅憑成績論英雄。

正因為技術性的改造,新德國比老德國更抗打擊,腳下更細,手段更多,當然——踢得也更好看。完全不像1990世界盃奪冠的那支機械化、力量化的德國隊。

然而,世界盃充滿了偶然性——2002法國、2010意大利、2014西班牙三支世界盃衛冕冠軍小組出局可見一斑。

前三支出局的小組冠軍隊,各有各的原因:法國隊因為內訌,意大利因為青黃不接,西班牙因為老化。

德國隊呢?一條也不沾!德國隊管理嚴格,球隊換血節奏平穩,此番球隊平均年齡26.7歲,依舊非常年輕。而且,陣中基米西、聚勒等23歲以下的球員,已經順利接班,至少可延續兩三屆大賽。

去年聯合會杯,“德國三隊”輕鬆奪冠,2017年德國U21拿了歐青賽冠軍,德國的新人是一群群地出,根本沒有青黃不接問題!而這,恰恰是德國足球大力技術性改造的成果!

那麼這次德國輸在哪裡?勒夫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過於自信,沒有招入薩內這樣的天才,以至陷入陣地戰時缺乏突破好手。而改踢傳控後,一些“老派”打法,如兩翼起球,中鋒爭頂也被視為“不入流”,但是正是戈麥斯的上場,給了德國隊最後有威脅的30分鐘。

而對於冠軍團隊,勒夫也不可避免出現了迷信現象,比如諾伊爾傷停幾近一年,但勒夫過於信任,未作二手準備,而4年前冠軍隊班底部分成員也確實出現老化,這種老化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態上的——進取心弱了,榮譽感沒了,不再“飢餓”了。而這是以往歷屆冠軍隊都必然出現的現象。

德國真是因為踢娘炮足球而死的嗎?請問4年前它又是怎麼奪冠的?

但這一切與“娘炮”無關!如果說德國足球變“娘炮”了,恰恰因為它的技術性改造還遠遠不夠,球員在關鍵部位上的技術意識能力,與西班牙、南美球員相比仍有差距,這仍需德國足球青訓繼續深挖。

德國擁有最穩定健康的足球經濟體系,有層出不窮的青訓苗子,有嚴格的管理制度,給德國人時間,他們一定會重新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