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点击上方“芝兰园”关注我们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来到红旗渠指挥部的第二天上午,领导同志开了介绍信,让我到采桑营去采访。

出了指挥部,坐上小木船,渡过漳河水,向西北顺着一条蜿蜒的山间小路向前走。约摸走了四里来路,小路忽然变成90度直角向南拐。又行了一刻钟,突然从西边的山头上传来了轰隆轰隆的开山炮声,循着炮声一望,飞沙走石,霎时遮瞒了天空,砂石几乎落到头顶上。我想采桑营工地大概快到了。又转过一个弧形弯,便听见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头戴柳帽、帽沿下露出一张紫棠色的脸、脸上有一双铜铃似的大眼睛姑娘。她看着我,笑着好像在说:“你看我们像不像红旗渠的女闯将。”她背后还有几个女青年,个个都是左肩背着钢钎,右手拿着点炮药捻,初次见到此景,怪有点吓人的。

来到营部的席棚办公室里,一位中年男子接见了我。他看了介绍信,便作了自我介绍,他就是我要找的领导———郭起伏同志。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谈了来意后,他笑着说:“你要从她嘴里掏出材料是非常不容易的,最好在这里住几天,听听群众反映就知道了。”

我确实在这里住了四五天。

改秀的家,解放前确实穷极了,一年吃不一顿饱饭,睡不了一个安生觉。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才翻了身。改秀小学毕业后,准备在农村干一辈子。

大跃进的1958年,林县县委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极大的注意”的指示,开始了弓上水库建设。改秀学了毛主席指示,听了工作队的报告,在大会上第一个报了名,要求去参加水利建设。没几天闲话就传来了:“抬夯,打钎,不是好干的活,她要能吃消了还要男人干什么!”阶级敌人也放风说:“一个黄毛丫头还想吃天鹅肉,除非公鸡会下蛋。”改秀想,我去定了,不建好弓上水库决不回来。她母亲也说:“你就在家好好劳动,也不算不听党的话。”改秀拿着《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跟妈妈边学边议,妈妈思想通了,还为改秀准备了行装、工具,之后她便很快上了水利战场。

真的,改秀不亏是毛主席教导的好青年,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在水库上,她处处抢重活干,拣重担挑,英雄大战河交沟时,她是闻名全县的十二姐妹之一,曾创下一天打炮眼8.4米的全县最高纪录。她荣幸地出席了县委召开的劳模大会。她在大会上表示要不骄不躁,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就在那年,她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1960年,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林县人民没被困难所吓倒,遵照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州河山的豪情壮志。林县人民深深知道,在这十年九旱的山区,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关键的关键,有水就有粮。1960年的春节刚过,大地还未解冻,雪花还在飘飞,林县县委就带领全县人民投入了“引漳入林”的战斗。你想咱们的女闯将郝改秀咋能呆在家中?那天,改秀找到支部书记说:“我有了锻炼,还是让我到引漳入林工地上去吧。”支书说:“你回来不久,就在村上担任养猪工作吧,这也是光荣的事业。”改秀说:“养猪工作当然光荣,不过我是水利上的一名老兵,我有经验,还是让我重上战场吧!”支书在她强烈的要求下,终于答应了她。

这次,妈妈不但没有阻拦她,还亲自为改秀准备一切所需,让她重上水利战场。

漳河的两岸有座凤凰山,这凤凰山高山地面300公尺以上,站在漳河看不见山顶,站在山顶头昏目眩,好多人来到这里不敢向下俯视。而红旗渠偏偏要从它的腰间经过,你想在这悬崖陡壁上挖一条渠,该是多么不容易!任务下达后,改秀和十二姐妹也像男同志一样抢先报了名。当场一个腰粗膀宽的小伙就挑衅道:“改秀,咱这是来战斗的,可不是纳鞋绣花,你咋真个胆大妄为!”改秀和几个女同志一听,几乎异口同声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听毛主席的话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你别看不起俺们妇女,咱可以比比看。”那个愣小伙子不服气的答应了。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凤凰山的战斗打响了,男女青年个个头戴柳帽,腰系绳索,有的手持钢钎,有的双臂抢锤,悬在山腰间。这时你听吧,在漳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叮叮咣咣,呼呼啦啦。一片响声,震动四方。期间一个女青年手持双钎,脚蹬钎根,这人便是郝改秀同志。那两个舞动铁锤的姑娘,双肩一起一落,有节奏地叮咣叮咣的响着———这便是郭松针和王凤巧。在她们背后的一块石头上还用石灰水写着一首快板诗:

凤凰山,凤凰山,不算高,不算难。

我们姐妹毅志坚,决心要向你挑战。

啥时不把你劈倒,我们总不下战场。

是的,这就是姑娘们决心的写照,她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大战凤凰山的月余时间里,她们轻伤不下火线,小病不离战场,在这期间姑娘们创造了日进两米三的记录,超额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总结表彰会上,她们被推上了舞台,原先和她们挑战的愣小伙也心服口服,他说:“改秀啊,真是个女英雄,我代表男子组表示一定要向你们学习,下次决心超过你们。”

几天之后的一个下午,我和起伏同志一块来到工地,同志们的那种跃进气氛,那种干劲,用笔墨是难以形容的。

下工号吹响了,同志们络绎不绝的返回营地,就在这时,我俩发现一位青年女子把柳帽挂在左肩上,右肩上背着一个失去轱辘的小推车坏棚子向我们走来。起伏同志指了指说:“她就是郝改秀。”等到面前一看,正是我来时在路上碰到的那位铜铃似的大眼睛姑娘,我问她为什么背这东西,她说:“毛主席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东西背回去,收拾收拾还能用,就让它为社会主义再出点力吧!”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回到营地,向左一看,黑板报上用红色粉笔写着:

采桑公社女英雄,改秀便是头一名。

学习毛著最认真,主席咋讲她咋行。

双手扶钎真能干,抡起铁锤似闪电。

装药点炮她都行,推起小车一溜风。

古人都赞穆桂英,她比桂英强十分。

写于1960年3月

吕贵生 1936年8月生于林县河顺镇申村。18岁从林县一中毕业,毕业后先在姚村公社从事教育工作、党委抽调写稿,后任某学区校长、支部书记等。曾在《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两个保管员》《老羊倌牛发山》《初冬漫步柳林村》等。


「记忆」吕贵生|红旗渠上的女英雄——郝改秀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因微信系统修改,【原创】标识处只能显示开通赞赏的账户,芝兰园公众号公用赞赏为“作家吕志勇”,此账户即为【公用账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