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兒子今年高考,看成績只能上二本,我是花十幾萬讓他上大學,還是讓他出去打工?

朕今晚翻你的牌


我是彭斯斯,教育問題達人。研究生畢業,現就職於央企,負責海外國際業務。

根據您的提問,我肯定要勸勸您啦,一定要讓兒子去讀書。目光不妨放遠點,思維不妨放開點。

從您的擔心與困惑,我個人推測您的學歷應該不高,您作為前輩這一代人沒上大學,沒有機會學習與深造,輪到兒子這一代人如果您因為花十多萬的經濟壓力或誤判,讓兒子又走您的老路,不去求學,不去獲得現代知識,這肯定會影響兒子的終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兒子又會淪落為文盲層,這是很可怕的局面。

我可以明確告訴您,我在央企,每年招生的二本的應屆畢業生佔每年總新招人數約為20至40%,其實二本淪為產業工人也是事實,但不可以偏概全,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領域企業門檻較高,但還有很多傳統產業,比如建築業,工民建,園林,機械設計與制選,化工,應用化學等若干行業還是會每年大量招聘新人的。

學完二本,對一個成長的孩子而言,至少可以獲得符合這個層次的知識與技能,更多的是能通過大學學習獲得好的方法與工作思路。二本畢業並不意謂著失業,有時個人的主動性決定就業的成敗。放低姿態,虛心學習,是未來就業中最重要的態度。現代企業用人機制異常靈活,你即使在生產線,並不能規定永遠在生產線,你從事一份目前看來不體面的職業,並不表明會一直如此。

思路決定出路!

任何時候不要用一成不變的思想而影響未來。


彭斯斯


那我說說我的經歷吧,16年高考的我,只考了504分,我是四川的,2016年的文科分數線書480分,相當於我只高了二本線24分,這個成績不上不下,真的是很尷尬,只是我當時報著一股考不上就打工的心態,把所有的書買了,想想我那麼多的書啊,才買了28塊錢,三年的書本,沉甸甸的試卷抵不過兩次月考的錢,當得知成績的時候,我是很興奮的,抱著我父母特別開心,我爸媽也特別開心。

然後當我拿到了填報志願的書的時候,才知道現實有都殘酷,我這個,勉勉強強只能抱一個民辦院校,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本科的民辦院校一年的學費有多高,我想大家都知道,最少一年一萬五,當時我心都碎了,但我沒有勇氣復讀,我父母開玩笑的說讓我去復讀,但是他們也怕我復讀失利,更加考不上本科,也就沒再說過這個事情,我當面跟父母說,要不然我報一個專科就是了,因為我也是農村的,並且我還有家人也正在讀書,他們也快面臨高考的時候,我就說我去都專科,專科的學費低了很多,完全是沒有壓力的,我一說出口就被我爸拒絕了,他說好不容易我們家考出來一個大學生,為啥要去讀專科,我爸小學文化,但他喜歡讀書,以前是因為沒有錢才沒有繼續上學了,他一直都很鼓勵我們上學讀書,每天都催我們讀書,這都是幸福的煩惱,然後他自己一個個幫我找學校,找專業,(當時我在跟爸吵架冷戰中……),他讓我學醫,我很排斥,最後依然聽了媽的勸,第一個志願選擇了一所民辦高校,學得是醫學方面,索性後來喜歡上了學醫,真的很後悔,沒聽父母的。

最後其實民辦高校除了學費很貴,其它的都可以的,如果你覺的虧的話,可以報務實的專業(PS我也是農村的),只要你做的是為了孩子好的,是為了讓他以後生活好,幸福的他以後都會明白,民辦高校也不是傳說中的學費高,教不好的學校。



凡塵煙火氣


18年剛畢業,我感覺上學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改變一輩子的,我是河北農村的,初中初一有三百人,參加中考的就只有二百了,那些輟學的,一般就是打工早早結婚生孩子了,都是體力活,好點的磚瓦工或者學點汽修,但是大都混的不太好,就在本地出不去了,看不到未來十年二十年能有什麼變化。到了高中,最後高考612分很尷尬,上的是一個非211非985,全國排名一百二三的燕山大學,中考之後輟學或者上箇中專的,有些在兼職,有些學個技術,過的一般般,也有的能開個小店自給自足的。和我一起長大的一個,他的分數正好是過一本線兩分,只能上了一個二本,我是軟件工程,他是計算機,專業差不多,然後來我們學校的都是一般的國企或者小企業,就來北京參加北京學校的宣講會,投各種簡歷,面試,最後實習幾個月,轉正12k,大部分同學都是八千左右,只有不滿意的沒有真的找不到的,那個同學,去他們學校招聘的都是一些培訓機構,沒幾個靠譜的,除了幾個自學做過幾個項目的,大部分都不太好找工作。高中那些650以上的同學,找的工作普遍十幾k,有幾個23十k的,。有些東西真真正正經歷過你才會明白,選擇不同的路,不同的地方,你接觸的人的境界,真的會影響你一輩子,所以能上學就儘量上,能往高爬就往高爬,直接去打工,他的人脈,見識,基本上就到這裡了,以後很難再有這樣的機遇了


有水印來打我


我也是大學生,而且只是三本,三本學費比二本的貴3倍左右。為什麼我家裡還是要堅持讓我來讀?

我打過工,吃過苦,可以說家裡挺困難的,因為高中沒有努力,後來只考得了個三本院校,不想復讀,我當時就想出去打工,不想讓自己的爸爸媽媽那麼辛苦,每年花那麼多錢來浪費。可是我爸堅決不讓,說讀書才是窮孩子唯一的出路,也許這句話不是那麼真,但是真的挺讓人心酸的,但是我不怨父母,只希望自己努力,以後能讓他們在別人面前挺得起腰!

我第一次打工是高中畢業後,暑假工,ktv服務員,還是晚班。每天工作10個小時,包一頓飯,不包住,工資2200。每天就一直站,見到客人低頭哈腰的,比服侍自己爸媽還要用心,不用心沒辦法啊,主管訂著呢!

第二次是大學第一學期結束後的寒假工,進廠,這才是讓我覺得讀書才是我唯一的出路!廠裡那種感覺,一輩子忘不了,每天上班手不停動,非常受約束,這種感覺真的只有做過的人清楚!

所以你兒子既然能考個二本,還是不錯的,二本學費4500左右,又不高,4年才2萬不到的學費。生活費一個月1000,一年讀書8個月,也就8000,4年3200左右,算下來最多也就10萬,用這10萬買你兒子以後的一條好的出路,為什麼不幹呢?

誰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比自己強,能為自己爭光呢?所以不用想了,一定得讓他去讀,別相信那些二本三本沒用的屁話!


孤獨無藥可救


題主應該先和孩子商量,看看孩子是個什麼態度。從題主的描述看,因該不差那個上學的學費錢。學校想題主糾結的應該是哪個選擇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利,綜合考慮的話,我認為應該去上二本。

第一,如果去打工,像下面一樣,大包小包,遠走他鄉,或許可以剩下四年10多萬的大學的各種花銷,或許也可以通過幾年打工掙到錢,但是,打工終究是打工,發展的空間是很小的,不要指望著通過打工成就一番事業。最基本的體力勞動靠的是青春,力氣。過了這個年紀,就幹不動了,還去哪裡打工。再者說了,高中剛畢業就去打工,會遇到很多問題,高中生剛剛接觸社會,自制力稍差的學生,很快就學會了周圍的種種不好習慣。當然,如果打工的同時,一直在學習,學習新的技術,也是有一番作為的。

第二,如果去上大學,有個本科學歷。找工作的時候選擇的機會就更多,有人曾說過,“孩子,讓你讀書是為了讓你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不可否認,大學四年裡的各種開支也是很大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等。但是,我們得往前看,大學畢業後,可以選擇考研,可以選擇就業。有了學歷,找個養家餬口的工作是沒有問題的。二本里也有好專業,好學校,找工作也是很容易的。那個待遇就不說了,肯定要比打工好。

總之,我認為應該去上大學。


鳴人給路飛上課


尊稱一下各位叔叔阿姨吧。我就是一個二本學校的學生,我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爸媽也是如此,他們一直在外做生意,我自己一個人在小學五年級就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河南)上學,初中的成績也還算不錯吧,考上了我們縣的重點高中,父母很欣慰,但高中因為自己貪玩等各種原因吧,高考考的很差,剛過二本線,自己其實都覺得有些對不起父母這些年對自己的期望,帶著不甘心與發憤圖強的心去複習了一年,依舊考的很一般吧,差一本線十分。當然,在大眾看來,復讀一年才考個二本是很沒面子的事,其實自己也這麼覺得,但是學習這個東西就跟看別人賺錢一樣,哪有那麼容易,自己這一年也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每日扎頭書本里,天天與試卷打交道,每個月回一次家,也僅僅只有四個小時。複習的壓力真的比應屆壓力大太多了,人言可畏,自己拼了命的學習,卻在那兩天裡四張試卷來成為外人評判自己的標準,上了考場一遇到自己有些猶豫的題心裡就會莫名的緊張,腦袋會止不住的胡思亂想,想父母,家人,親戚朋友的閒言閒語。也懂得什麼別瞎想啊,好好做題就行了,卻怎麼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考試結束後就感覺自己做了什麼對不起所有人的事情似的,總是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很多高考生都有這種感受,彷彿自己的命運被這幾張試卷掌握了。哎,算了,不提那段難熬的歲月了。

  • 接下來步入我們的正題,我個人覺得還是上大學好,首先要知道,你在二本學校上的專業跟清華的同一個專業用的書都是差不多的,就算學校的講師有些差距,但那也不是問題,只要自己肯學,就我們學校每年考上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的研究生依舊有不少。

  • 其次,大學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地方,一個能考上大學的孩子父母卻沒讓他去上的,這將成為終生的遺憾直到他老去,人活著,何必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呢,更何況還是一個沒有步入社會的孩子,一個同齡人都在學校談戀愛聊經典的年紀卻在外為了生計奔波,就算成功了何嘗不是自己人生的一大痛呢。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大學,就算學校沒有那麼厲害,也終究是個大學,一群同齡的年輕人一起玩玩學學不是父母給孩子步入社會前最好的禮物嗎,每個父母都在給孩子說外面社會如何如何險惡,那麼為什麼不讓孩子在大學裡好好學習、玩耍呢,少經歷一點那些人情世故。當然,朋友、同學也是以後進入社會的重要幫助,我身邊也有很多初中就輟學的朋友,每到應急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連個可以尋求幫助的朋友同學都沒有,這難道不是人生的一種悲哀嗎,學生時期的友誼是那麼幹淨純粹,沒有社會上的那些險惡,沒有人圖你什麼,你對別人好,別人也就會對你好。人生有一群為你拼命的朋友同學,就算窮點,又有什麼遺憾呢。

  • 當然,在大學我們依舊可以努力學習本專業的課程,比別人多努力一些,當你有些成就或者對本專業很精通之後,在工作中就算遇到清華北大的學生也並不輸給別人,相反,這還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你的努力證明了你自己。

  • 反正如果不上大學而去打工,這種選擇肯定是捨本逐末的,孩子也會遺憾終生的,一輩子都沒有感受過大學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沒有學到裡面的課程來豐富自己,更少了那些用心待你的同學朋友。人活著,精彩的度過也是一生,庸庸碌碌的也是一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為什麼讓子女去完成你所謂為他好的夢想呢。


  • 如果有什麼讓你感到不適的言語,現在這裡給你說聲抱歉。純屬個人觀點,求同存異。


私人小助理


教育真的是一個長期投資。

請不要相信所謂的讀書無用論。那些說讀書沒有用的人,只是沒有嚐到讀書所帶來的好處,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罷了。



我也只是在川內上了一個很普通的二本,但當時父母送我去讀書卻一丁點兒也沒有猶豫,因為他們這一輩人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辛苦一點,也能養活自己,但知識能決定你需要付出辛苦的多少。

或許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高中畢業出去打工的確可以比其他同學早幾年賺錢。但是幾年以後呢,你能確保你的孩子可以吃的苦中苦,成為人上人麼?沒有絕對的肯定。

即使現在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但如果他以後決定考研呢,在普通二本院校讀書,只要你足夠優秀,保研或者考研名校完全是有可能的。只要自己努力和有信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你不能給他一個結果,但可以給他一個好的開始,以後道路讓他自己去走,對他,對你,都是問心無愧的。



眼光需要放長遠一點。

別讓"窮人思維"束縛了自己,或許耽擱的不僅僅是你孩紙。如果是他自己選擇不去二本,那別人無話可說。大學最重要的是環境的薰陶,知識也只是其次的。大學四年,能讓自己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就達到目的了。雖然只是二本,但學校提供的平臺是社會少有的。

大學四年下來,學費也不算多,如果家境不是很好,可以選擇申請助學貸款,況且也可以邊讀書,邊打工,但選擇打工就不可能再回到學校學習。況且現在學校外面的兼職很多,稍微辛苦一點,自給自足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不存在學費問題,那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讀書。



高中畢業都還很年輕,年輕氣盛,雖然學東西比較快,但是做事也可能缺乏思考,想的問題不夠全面,做事不夠穩重。一旦到了社會上,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控力和別人的束縛,很容易出現問題,恐怕您也不會太放心吧。大學裡通常素質都比較高,四年下來,讀書的和沒有讀書的,氣質都不一樣。

最後,還是看你的孩子吧,不管怎樣,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您的孩子後悔。自己走的路,即使出現問題,也問心無愧。


艾曉陳


二本就不好了嗎?!

像在浙江能考上二本已經很不錯了,我的弟弟,在紹興的越崎中學上學,他很努力,每次考試也都還不錯,全校的畢業班有十多個班級,但是我們的整個學校每年能夠上985的也沒有幾個,能夠上一本的多一點,能夠上二本的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這並不能說他們是有多差,相比於其他的省份,浙江的考試競爭是很激烈的,以至於在我們那裡面,大家認為孩子上個二本,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更別提河南這些省份,能夠從這些人對裡面提出來上個985那是人尖了,能夠上個二本,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了。

所以你認為自己的孩子上個二本就不行了嗎?

也許你的孩子上了二本到別的省份裡面去能夠上一本了。

孩子能夠上二本表示他還是願意學習的,何況大學的教育跟高中的教育完全不一樣,高中裡面能夠學得好的大多數是能夠比較好地應付應試教育的,到了大學裡面就得更加的注重自主學習。

為什麼我認為應該花十幾萬讓孩子上個學,而不是讓他去打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要讓孩子寒心吧,畢竟打工並不是什麼好的出路。


白詩詩


我2006年上的大學,也是一個二本的學校,但當時我也是拼盡全力去學習了,可能智商不夠吧!2010年畢業後通過校園招聘進入了交通銀行,不過是在上大學的地方,北方的一個省會城市。後來在那邊買房結婚生子,越發地思念家鄉,很想回家,不想在外漂泊了。2016年狠心辭掉了交行的工作,回到了離家很近的一個省會城市。現在在一家城商行總行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不用那麼奔波,還能經常回家看看父母。我常常想: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我是否還有選擇的權利,是否還有勇氣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身邊有不少比我年長的叔叔,當初通過入伍招兵去了北方,退伍後都分配了不錯的工作,但他們也只能留在當地,回家就會失去工作,不會再有如此好的就業機會吧!所以擁有選擇的自由和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一定要多讀書,然後不斷提高自己!


玲玲127061970


  • 建議還是要讓孩子去讀大學,畢竟有了大學本科文憑總是要比僅有高中文憑好很多的。
  • 孩子雖然上的是二本高校,但這也是本科學歷,將來的用處還是比較大的,有了本科學歷以後將來可以考研究生、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還可以進企業當白領。而假如僅僅是高中文化的話,那可能就只能進工廠裡面打工了,或者是去工地裡面做泥水工,二者之間的差別明顯。

  • 雖然是二本高校,但是孩子假如想提升學歷的話,可以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學校的檔次。如果想考研究生的話,那就要在大三或者是更早的時候就要開始著手準備考研的事項了,假如還是足夠努力的話,可能會考個一本甚至985、211工程大學;就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從普通的二本高校最終考入了985名校。

  • 擁有本科文憑甚至研究生學歷是進入大企業的敲門磚。一些比較大型的公司所招聘的員工基本上至少需要本科學歷,甚至有的需要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歷。即使是這樣,他們所招聘的那些職位,都還需要有相應的專業和工作經歷的要求。而那些擁有高中畢業文憑的學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進入這些大型公司上班的。


  • 假如大學生將來在畢業的時候能找一個較好的工作的話,那麼他們的工資水平還是很可觀的,他們一般工作環境都是在辦公樓的空調房裡面。而那些僅有高中文憑的畢業生,可能在畢業的時候就會進工廠裡面上班,在工廠裡面上班一般是12小時兩班倒,那工作環境和工作時間就差很多了。
  • 假如本科畢業大學生將來能考上事業單位或者國家公務員的話,那麼將來的工資待遇、福利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都是很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