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棺材可試而鞋不可?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已經不再拘泥於傳統手工的技藝了!在農村俗語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直在發展與演化已經逐漸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在農村,俗語的內涵讓人們在隻言片語中領略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提煉總結出一套關於種植有關的經驗教訓!而這些卻是在課本中學不到的,可以說是農民生活的良師益友。然而,在歲月的長河中,很多農村的記憶已經逐漸被遺忘,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以下兩則俗語,不知你是否知悉,瞭解她的含義!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棺材可試而鞋不可?

一、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

在我們農村,過去很長時間裡,老人上了年紀總會提前為自己打好棺材,放在偏房以備自己死後之用!在農村,我們常聽做木匠的師傅講,在棺材的製作上是有講究的,比如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而棺則不離八”,為何棺不離八呢?其實,做木匠的師傅也說不出緣由,可能自打學徒起,師傅就教導自己在棺材的製作上,尺寸總要餘八,可以是八尺或八寸!在我看來,八發音同“發”,寓意吉祥,也寄託對後代子孫的期望與祝福!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棺材可試而鞋不可?

在農村,過去人們常稱棺材為“喜才”,如果家中有外人前來了解,或試一下,主人是不會反對的,而對於新鞋子來說,很多人都不會願意將穿在腳上的鞋子脫下來借與他人試穿!也許是礙於情面,會照做,但心裡卻總不是滋味!難道是怕染上腳氣嗎?

二、衣服可借,鞋不亂穿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棺材可試而鞋不可?

其實,在我們農村,時常有這種說法,“米可借,柴莫借;衣服可借,鞋不亂穿”!“柴米”在農民心理,十分重要,米可果腹,而柴同“財”預示著“財氣”,因而,在農村人們情願將米麵借與他人,也不想自己家“財氣”流失!

而“衣服可借,鞋不亂穿”這句俗語,要藉助過去來解釋,眾所周知,我們過去生活十分艱苦,人們都穿粗布草鞋,而相對於草鞋來說,衣服要貴重的多!在過去農村,借別人衣服穿可以,但要借鞋,就有點太做作了!畢竟草鞋隨手可做,如果連草鞋都要去借,那就惹人瞧不起!因此,在過去,老農常說,衣服可借,鞋可不能亂穿!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何棺材可試而鞋不可?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農村的這兩則俗語,你是怎麼理解的呢?你們認為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