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欄坑

一、武夷巖茶正巖茶的產量到底有多少?

眾所周知,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好的正巖茶、半巖茶產至武夷山風景區主景區64平方公里範圍內。武夷巖茶的產量到底有多少?正巖茶到底有多少?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愛茶的茶友,老楊也是帶著這個問題去武夷尋茶。在實地考察中,很多茶商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茶農又說不清。於是只好通過查詢媒體公開報道和相關文獻來尋找答案,管中窺豹,這個答案未必完全準確,希望能給給位熱愛巖茶的茶友以啟發。如果有相關權威數據的朋友,希望能提供給老楊作為參考,感激不盡。

據武夷山市茶葉局局長鄧崇慧在2017年接受《中國茶商》記者採訪時介紹:”從2008年開始嚴格控制茶園面積,嚴禁亂開墾茶山,因此到現在,原產地的茶產區保持在15萬畝左右。”“武夷山是縣級市,總人口二十三萬多人,現有茶企5800多家,茶行業從業人員就有8萬多人,其中,是以民營的中小企業為主,這是茶產區的弊端,難以形成標準化。”

據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閩北烏龍茶的總產量大約為1400萬斤(7000噸),武夷山的巖茶總產量約為600萬斤(3000噸),以三坑兩澗為核心的正巖產區產量約為6000斤(3噸)。(注意:此數據為茶人網絡上發佈數據,尚未得到準確驗證,僅供參考。)

根據武夷山市茶業局2008年編制的《武夷山茶葉資源概況》介紹:“天心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積7179畝,佔全街道茶葉面積的22.8%,其中大紅袍1002畝、肉桂2244畝、水仙3870畝、奇種63畝。年加工幹毛茶692.1噸。”

據福州新聞網2017年10月《武夷巖茶遍地大半是假貨 仿製量達真巖茶兩三倍》中報道“業內人士判斷,按照武夷山茶區面積,真正的武夷巖茶,每年的出產量、在四五千噸,但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至少有上萬噸。‘類似品質的茶,仿製的成本不到正宗武夷巖茶的一半。’”

綜上所述,老楊得到了這樣的結論:1、能夠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正宗武夷巖茶的年產量不足萬噸左右;真正的武夷山景區內的高品質巖茶產量更少,遠遠沒有市場上銷售的巖茶數量多;三坑兩澗作為武夷巖茶核心產區,也是品質最為優異者,產量非常有限。2、市場上武夷巖茶的假冒產品很多,以三坑兩澗為代表的正巖茶假茶比例更高。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欄坑不可思議石刻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作者在牛欄坑考察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鼻子處的民國石刻“仰止”

二、牛欄坑肉桂何其多!

“牛肉”,是愛茶人對武夷巖茶“三坑兩澗”核心產區中牛欄坑肉桂的愛稱。“牛肉”以其獨特的山場特徵、“霸道高香”、醇厚的口感、沖天的茶氣征服了無數的老茶鬼,讓人為之傾心,認為是巖茶的“巔峰”、“霸主”。因此,“牛肉”也被一些茶人讚譽為“巖茶之王”。牛肉近年來被茶商、茶農、茶人一路熱追熱捧,市場價格節節攀高,2017年的價格早已破萬,大師極品茶甚至達到十數萬元,並且一茶難求,甚至還出現來了有價無茶的情況。

老楊在本次武夷尋茶之旅中也是帶著朝聖之心,穿過天心永樂禪寺,走進牛欄坑。牛欄坑位於章堂澗與九龍窠之間,為武夷山風景區三條重要溝谷之一。牛欄坑全長不過2公里,位於章堂澗與九龍窠之間,澗谷土質肥沃,日照較短,為茶樹生長提供良好環境,成為武夷巖茶的重要產區之一。溪水在溝壑內時而顯出,時而隱於藤草山石之下。坑內崖壁下,皆有茶數叢,舊時武夷製茶人不惜花工夫地砌石圍園,如今砌石之上早已佈滿苔蘚,岩石表面黝色蒼蒼。沿澗有石砌磴道,原為通往天心岩的重要通道。1993年,修通馬子坑到天心岩公路後,這裡行人漸少。澗谷南側為杜轄巖北壁,有“不可思議”、“仰止”、“虎”、“壽”等摩崖石刻。

牛欄坑給老楊的印象可以歸納為“三優”:1、生態環境優。牛欄坑是典型的兩山夾一谷的構造,茶園主要分佈在谷底的小塊不連續的平地上。山谷的自然環境保護的很好,草木繁茂,植物具有多樣性,鳥唱蟲鳴,山崖上長滿了蘭花,谷間瀰漫著花草的芬芳,異香撲鼻。2、山場氣候優。由於巖坑溪谷的獨特地形,坑內降雨充沛,巖隙溪水不斷,無強風、無烈日,空氣溼潤,與良好的植被相結合,最終形成了牛欄坑獨一無二的小氣候環境,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3、土壤結構優。牛欄坑的土壤環境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茶園土壤均為風化砂礫岩土壤,土層厚,酸度適中;土壤疏鬆,通氣(水)性好,不會存在洪澇現象;而溝深澗長,日照短,土質肥厚,富含鉀、錳等礦物質,營養豐富,故而這裡出產的肉桂,品質高。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欄坑的生態環境很好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欄坑巖壁上長滿蘭花

通過老楊的實地考察,發現牛欄坑面積並不大,坑內的茶樹主要種植品種為水仙和肉桂。肉桂大概能佔種植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多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種植。牛欄坑是四大名樅之一“水金龜”母樹的原產地,但是坑內水仙茶樹的種植面積較多,在“牛鼻子”附近路邊可見四米高的老樅水仙,生長旺盛。據當地茶人介紹,牛欄坑的老樅水仙品質很高,數量比“牛肉”更為稀少,在口感不亞於“牛肉”,甚至會更好,有著“牛仙”的美稱。但是由於近年來對於“牛肉”的瘋狂炒作,便出現了只見“牛肉”,難聞“牛仙”的狀況。老楊這次去武夷山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品嚐到真正的牛欄坑老樅水仙。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欄坑的老樅水仙與新樅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鼻子處的老樅水仙生長茂盛

那麼,牛欄坑肉桂到底有多少呢?據《閩北日報》報道,“整個牛欄坑的茶園面積畢竟有限,再怎麼囊括,也過不了一百畝,而且肉桂品種只佔一半,成品最多也不過是1000多斤。”在武夷山走訪時,有多位製作、經營巖茶十餘年的老茶人眾口一詞,認為整個牛欄坑年產巖茶總量大概2000多斤,擁有牛欄坑茶園最多的茶農也不過年產200斤左右成品巖茶。武夷山當地茶人的說法與媒體公佈的數據相吻合。真正的牛肉產量之少,可見一斑。

老楊說茶第八十七期:尋茶武夷之二——武夷山之小與“牛肉”之多

牛欄坑是典型的兩山夾一谷的地貌

物以稀為貴也就造成近年價格的飆升和市場的混亂,市面上以別的山場冒充“牛肉”的屢見不鮮,甚至有業內人士稱“十牛八假”,要喝到正宗的牛肉不單要付出不菲的價錢還要有極高的鑑別能力。老楊也是深有同感,老楊身邊就有一些狂熱的巖茶發燒友,平日品飲的是巖茶,每次交流必談牛肉,然而其花了2、3萬一斤買來的“大師級牛肉”,口感卻未有其價格驚豔,並且鮮葉原料產地來源不明。老楊為此深感悲哀。

老楊才疏學淺,自知見識淺薄,惟願與各位茶友共尋茶的真味。如有錯漏,歡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楊不勝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歡迎廣大茶友添加微信深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