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愛閱讀的孩子,這個世界正悄悄地獎勵他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喜歡閱讀的孩子,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可以使他和世界建立一種友善的秩序。在愛河裡沐浴的孩子變的更有教養,使他對人生的態度更積極。

愛閱讀的孩子,這個世界正悄悄地獎勵他

1

閱讀既不是為錢,也不是為權。而是為了明理。

那是一部關於講述慰安婦的紀錄片。

影片開始,銀幕上陸續放出幾位老人的照片、名字、生日等信息。當放出老人的生卒年月時,坐在我同學旁邊的女性開口了“哇這個死了”.......“她也死了”......當時只是覺得這麼響的說這些話不太好......

當我們不理解那些人為什麼沒有絲毫的同情心時,是不是可以認為她們的家教是有缺陷的,最起碼她們的教育中父母是沒有重視過閱讀,使孩子心智不健全,內心不陽光。

人的出生有兩次,一次肉體出生,另一次為靈魂出生。

父母不止應該重視孩子的肉體出生,靈魂的出生更應當重視起來,孩子不參與閱讀猶若沒有靈魂的動物,渾渾噩噩的活著。

愛閱讀的孩子,這個世界正悄悄地獎勵他

2

至今記得女兒在學第一個詞組是堅韌。當時女兒睜著大大的眼睛,用那雙肉嘟嘟的小手,指著那個詞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時?我努力用自己畢生的知識向她釋義。

幾天後和往常一樣和女兒出去散步。

因為沒有看到地面坑,不小心女兒摔倒了,孩子忍耐著沒有哭,眼淚在眼眶子裡不停打轉,當我們不知所措時,孩子用小手抹了一下膝蓋,然後要求我們抱會。使我們既心疼於孩子所受的傷又安慰於自己對孩子平時的教育。

人之一生,會摔很多次跤。如果沒有堅韌不拔之志,將來在社會,在她的一生都將會充滿悲哀。

閱讀是長久的事,它一開始不肯定會有效果,但只要我們懷著虔誠的心,去引導孩子,整個世界的善意和正相關的信息都會包圍她,終會在某一時刻,孩子這棵小樹終會開出良善之果。

這就是閱讀的力量。

愛閱讀的孩子,這個世界正悄悄地獎勵他

3

周總理小的時候,母親教他唐詩,周家花園裡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

母親為了讓他更好的理解古詩,耐心的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每一粒大米飯都十多道工序,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農民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深有感觸地說。

母親一番深刻的講解,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使他了解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

如果沒有母親的教育周總理如何能瞭解到農民的辛苦?又如何能在一個12歲的孩子的心靈裡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為理想,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列?!

閱讀小到可以讓世界善的一面與你產生正相關,大到可以帶領一個民族步入自強、自尊、自愛的幸福生活。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達濟天下。閱讀亦如此。

愛閱讀的孩子,這個世界正悄悄地獎勵他

4

難道經常閱讀的人學習就一定好,不讀書的就一定不好?

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不能把任何問題絕對化。 就像“吃肉就一定能長胖”、“吸菸必然會得癌症”一樣,因為癌症的原因非常多,用後者否定前者顯然是不正確的。

社會文化中的“規律”都需要像數學一樣需要100%的準確率被確認成立,那麼所有的對話都無法進行。

世界如此複雜,每件事情都和其他事情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種現象。

理智、客觀、不孤立地看待一件事,其實就是一種成熟。

愛閱讀的孩子,這個世界正悄悄地獎勵他

5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家庭教育的口號,每個家長都這樣想,但未必每個家長都會做。

父母發現一些孩子跑著跑著就落後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父母沒有重視孩子閱讀的習慣。

閱讀多的孩子,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有豐富的語言和智力作為底蘊輔助,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讓他更積極的姿態去學習。

而閱讀少的孩子,他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學習能力偏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他更多地體會到的是越來越力不從心,當他的挫折感漸漸不自信了,學習就會越來越差。

孩子智力的啟蒙最主要手段是閱讀,無論上不上大學,他們都是聰明的,無論哪個行業他們都可以取得與之對應的的成就。

這樣看,喜愛閱讀對他們來說是件幸運的事。

因為他們已經得到了這個世界給他們最好的獎勵。

文章來源:小偶像選拔賽(ID:MINI-ido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