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豆粕人”深思:為什麼總是被市場誘導和挫殺?

“現在的豆粕真難做!基差虧得一塌糊塗,貿易戰也不知道到底打不打,期貨價格波動本來就大,加了貿易戰這個因素後更不敢點(價)了,買了貨也賣不出去,大家都蒙。”孫先生疲憊的說。

而和孫先生一樣,很多“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發現,隨著基差合同的出現,豆粕進入賺錢難的階段。“以前做現貨的時候還能邊賣貨邊喝茶,現在天天盯著盤,熬夜看報告,稍不留神還被‘包餃子’。”

“豆粕人”有曾想過為什麼現在賺錢難嗎?為什麼你每次都被輿論誘導和挫殺?

“豆粕人”深思:為什麼總是被市場誘導和挫殺?

不理解輿論本質

豆粕價格受輿論影響,但輿論往往多中有空、空中有多,錯綜複雜,“豆粕人”只有正確篩選才能避免做出錯誤判斷,首先要做的是理解輿論的本質。豆粕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與美豆息息相關,關於美豆的輿論大多是由美國發出,而美國又處於整個大豆產業鏈的上游,在上下游利益天然不一致的情況下,輿論更像是上游完成佈局的工具。

未看到上游總是在做長期佈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大豆產業鏈上游總是在做1~2年、甚至3~5年或者更長時間的佈局,而“豆粕人”更側重於眼前的利益、侷限於眼前的盈虧,抱著今天買貨明天必須漲、不漲我就賠錢的態度,以短期目光來分析上游的長線佈局,自然感到力不從心、步步錯誤。

頭寸管理不得當

覺得行情不錯,豆粕價格看漲,購入豆粕現貨,買了之後怕貨有點少,期貨再買點多單,然後又想了想,期權風險小嘛,再去買點看漲期權,到最後三重多單,頭寸遠遠超過自己承受範圍,事前也未準備風控方案,或者即便有所防備,由於多單佔用資金太多,所剩風控資金盃水車薪,這時候你不被殺誰被殺?

能動不能靜

俗話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是祖師爺。多數“豆粕人”時時刻刻都在動,沒貨時買貨、看漲時買貨,無論何時手上要有頭寸,沒貨心裡就發慌,往往忽視行情是否有利,忽略上游庫存是否高企、下游買貨後能否及時提貨。能動不能靜是現代大多數“豆粕人”的通病,時刻想著掙錢,殊不知有時動的越多,錯的越多。

“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雖處於大豆產業鏈的下游,但這種劣勢卻可以被企業內部的頭寸管理、風控套保等機制化解掉一部分;其次,還要不斷學習、重視研發、整合資源,才能在嚴峻形勢下獲得持續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