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 村支書馬耀斌現場介紹馬河村三級化糞池建設情況

“小廁所,大民生。”這些天,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河村易地搬遷點的群眾忙著一件事兒——修建自家的“水衝式廁所”。

三組搬遷戶馬永貴是全村“廁所革命”的先行者。“便器、進糞管、過糞管、三級化糞池、蓋板都是現成的(成品),由村上委託的施工方全程負責安裝。我家的化糞池已經安裝好了,也通了水,現在用起來方便的很。”提起自家的“水衝式廁所”,馬永貴讚不絕口。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 三組搬遷戶馬永貴介紹自家已建成的水衝式廁所,此圖為室外衛生廁所(有化糞池),室內還有方便小孩和老人如廁的坐便器。

從茅坑旱廁到“水衝式”廁所

“以前,我們馬河村人在對面的山上和川裡零散居住,住房條件差不說,老式的茅坑旱廁,髒、亂、差、臭。特別是數九寒天,家裡老人、小孩上廁所極不方便,有時尿液濺到地上,天氣冷凍住了,經常容易打滑摔跤,苦不堪言。這兩年,通過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全村110戶群眾搬進了敞亮的新家,房子的問題徹底解決了,但上廁所成了大問題。考慮到這一情況,‘村兩委’班子積極協商、向上爭取彙報,為我們爭來了化糞池這個項目。如今,一家人室內室外用上了‘水衝式廁所’,既乾淨衛生、又經濟環保,和城裡人相比生活沒有兩樣。”馬永貴感慨地說。

馬河村位於張家川縣龍山鎮西部,屬回族聚居村,全村有610戶3210人,耕地面積2292畝,論人口是名副其實的“張家川第一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馬河村搶抓國家扶貧政策機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硬化通村通組道路,修建村委會、村小學、幼兒園和村級綜合文化廣場。同時,結合產業扶貧項目,先後引進天水榮達果品有限公司和天水源豐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兩家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盤活閒置土地,帶動群眾發展花牛蘋果、大櫻桃產業果品種植和循環觀光農業,注資成立馬河村養牛扶貧互助協會,培育發展規模養殖業,藉助“伊香拉麵師培訓”,扶持壯大清真餐飲服務業,“群眾走上了寬闊的水泥路,住上了安全的小洋房,吃上了甘甜的自來水,建果園、養牛羊、搞餐飲,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 2017年底,馬河村實現了整村脫貧目標。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三級化糞池廁所”:經濟、環保、衛生

2015年開工建設的馬河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改變了馬河人祖祖輩輩‘依山而居、傍水而息’的生活方式,條件的改善也帶來了群眾生活觀念的轉變。但對於化糞池廁所建設,由於整村建設大型化糞池成本高、佔地面積大,第一次群眾代表大會上,部分群眾持反對意見。

“事實上,此前我們在規劃建設搬遷點的時候,充分考慮了衛生廁所的問題,鎮、村兩級會同有關部門協商研究決定:主體完工後實施入戶下水管道鋪設工程,為後續衛生廁所建設提供必要條件。去年年底,有個別入住搬遷戶提出了自建化糞池廁所的想法,我通過網絡查詢、多方求證、貨比三家,最終決定選擇有建設意願的這戶群眾先行示範建設化糞池廁所。待第一套化糞設備訂來後,恰巧遇到省委林鐸書記來我村檢查指導工作,我向林書記現場彙報了我們村準備自建入戶化糞池的想法,林書記當即察看了化糞池設備,並提出了肯定和表揚,希望我們先行先試、加快工程進度、爭取成功後全面推廣。至此,化糞池廁所建設被提上了村民們的重要議事日程,縣、鎮兩級高度重視,縣委陳晰書記多次來我村察看並指導工程建設,目前化糞池廁所建設進展非常順利。”精明能幹的村黨支部書記馬耀斌介紹說。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 三級化糞池接管混凝回填

據瞭解,馬河村化糞池廁所計劃建設110戶,已完成55戶,正在安裝的35戶,剩餘20戶預計半月後完工。整個施工流程包括:室外衛生設施安裝、地面放線挖基槽、處理基地墊層、進出管道鋪設、三級化糞池檢測就位、接管回填注水等,每戶工程造價3000元(含便器、水箱、管道和所有化糞設備)。目前,投入使用的搬遷戶普遍反映:經濟、環保、衛生,群眾代表大會上的認可度和支持度95%以上。

馬耀斌介紹,馬河村“三級化糞池廁所”需要經過三級過濾處理。首先,糞液通過便器流入一級池,由一級池中部通過管道轉入下一級池中進行二次過濾,之後進入下一級過濾,這樣經過三次過濾後化為水的部分,流入下水管道。同時,三級化糞池各池子中間由過糞管聯通,主要利用厭氧發酵和中層過糞比重大於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於沉澱的原理,糞便在池內經過30天以上的發酵分解,中層糞液依次過濾,以達到沉澱或殺滅糞便中寄生蟲卵和腸道致病菌的目的,最終過濾的糞液沉渣成為優質化肥,抽出後可直接運到附近果園或田地,整個過程既環保又經濟。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 三級化糞池淨化過濾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馬河村三級化糞池廁所改革,貫徹落實了習總書記的這一要求,既符合農村環保政策要求,又高度契合廣大群眾的生活需求,經過鎮村兩級調研論證和多方協調爭取,採用玻璃鋼化糞池,無論從環保衛生、經濟實惠、簡便易行等角度考慮,都達到了農村改廁的基本標準,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可,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也為全鎮乃至全縣農村‘廁所革命’提供了樣板。接下來,全鎮將借鑑馬河村‘三級化糞池廁所’成功經驗,在7個易地搬遷點推廣建設水衝式廁所。”龍山鎮人大主席趙金龍說。

從起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後來的典型經驗推廣,勤勞智慧的馬河村人在小康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勇於實踐,“廁所革命”讓這個“張家川第一村”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張家川:馬河村人的“廁所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