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心臟病應如何正確運動?

愛好浪漫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王醫生,全軍心臟病介入中心副主任醫師。

心臟病有很多種,每一種是運動耐量都不一樣,是必須區別對待的。

大體可分為:得到有效控制的心臟病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運動;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心臟病不建議運動;運動存在風險的不建議運動。

把合併心衰的化為一類,把存在缺血的化為一類,把沒有有效控制的惡性心律失常化為一類,把已經得到控制的缺血沒有任何心衰表現的化為一類。

1.已經合併心衰的無論是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心病、風心病、瓣膜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等都需要嚴格限制活動,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心功能分級,指定具體活動強度。尤其三級四級心功能不建議運動,因為日常活動都會心衰發作,別說運動。


2.存在心肌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藥物無法控制的心絞痛,沒有心絞痛但冠脈狹窄嚴重的,這幾種情況都不能運動,因為運動會增加心肌耗氧量,會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3.存在惡性緩慢心律失常或快速心律失常,在沒有起搏器治療或射頻消融治療前,都不能運動,會猝死。

如果經起搏器治療或射頻消融根治後,沒有心功能問題的,運動可以如常人。



4.冠脈狹窄小於70%,沒有心絞痛症狀,或已經完全處理必須處理的狹窄病變後,可以恢復正常運動。

具體運動要看個人的體力及能力,但要強調一定要有氧運動,只有有氧運動才能更好的鍛鍊心臟,保護心臟。

我是心血管王醫生

目標:健康宣教,降低三高及心腦血管的發病率。

心血管王醫生任重而道遠!

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讓我們攜手,普及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讓更多的朋友減少疾病的折磨!

請您點擊右上方關注。

心血管王醫生謝謝您!


心血管王醫生


  


  有人說心臟病重在養,不能運動,運動會加重心臟病;

  又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越運動心臟越好,越能恢

  復快。

  我該信哪一個?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人體的好處非常多,可以增強體質、維持健美體態、提升血管彈性。此外,平時養成規律且適度的運動也能改善睡眠品質,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消除疲勞,提升抗壓性。但是,對於有心臟病的患者,他們會感到困惑,如果運動會不會造成心臟病發作呢?如果可以運動,該做哪些運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指標?下面,長海心外科就為大家解答一下。

  01

  什麼因素決定能不能運動?

  其實,不能簡單說心臟病是運動好還是休息好,要視心功能而定。

  心功能分級:

  I級: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II級(輕度心衰):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一般的活動可出現上述症狀,休息後很快緩解。

  III級(中度心衰):休息時無症狀,輕於平時一般的活動即引起上述症狀,休息較長時間後方可緩解。

  IV級(重度心衰):休息時亦有心衰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

  

  心臟病分很多種,而且每一種心臟病有分輕重,所以不能簡單回答說心臟病到底是運動好還是休息好。比如心率慢,暈厥,本身呼吸就困難的人,不裝起搏器還很有可能心衰死亡,這種情況談何運動?

  而心功能三級以上,一運動就喘,就出現心衰,又怎麼能通過運動恢復心功能。能做的就是通過休息,靜養,減少運動來滿足心臟更長時間工作的需要。所以,如果出現了心功能不全的心臟病,不能隨便運動,要根據具體評價,決定活動量,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02

  可以做哪些運動?

  總得來說,運動可以分為三類: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

  

  有氧運動強度:有氧運動康復要求運動強度應比無氧代謝閾AT功率低10瓦作為運動強度;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議運動強度應比誘發缺血的功率時的心率低10bpm作為運動強度。

  阻抗運動強度:抗阻運動的運動強度以局部肌肉反應為標準而不是以心率等指標,1-RM(1-repetition maximum):單次運動完成的最大重量,為抗阻運動強度的參照,針對局部肌肉抗阻運動強度包括%1-RM和重複次數(Reps),%1-RM從40%至80%不等。

  柔韌運動:柔韌性運動包括牽拉某關鍵肌肉群和肌腱的次數和持續的時間,關鍵肌肉群牽拉3-5次,每次20-30秒 。

  而運動又分三個階段:準備期(準備活動)、運動期(有氧運動)、恢復期(放鬆活動)。

  準備活動:首先數脈搏10秒,5-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防止關節和肌肉的損傷和逐步增加心率,使心血管系統為運動做好準備。

  有氧運動:再次測脈搏10秒,進行15-30分鐘的或更多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和自行車、游泳等。

  放鬆活動:數脈搏10秒,進行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讓心跳慢慢回覆到正常。運動後突然停下來是不安全的。運動結束時再數一次脈搏。

  具體一點來說,對於處於院外恢復初期的心臟病患者,建議以下運動方式:

  散 步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

  心臟病人最佳運動形式。

  對改善有氧活動能力最有效。

  不需要學習,不需專門場地,不需任何運動器械,是日常的活動方式。

  慢 跑

  開始時,慢跑與走步交替進行,距離相等。若無不適,走步距離逐漸縮短,慢跑距離逐步增加應注意開始運動時和長期運動者容易發生骨科合併症;對老年人,以低強度運動更有意義;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臟病患者可根據自身恢復情況,結合主治醫師的建議做以下活動:

  

  03

  心臟患者運動時需要注意的指標?

  運動前評估指標

  ——每次運動前評估,符合以下6項可運動

  

  運動中終止指標

  ——運動中出現以下一種情況必須終止

  

  氣喘指數分級

  

  自覺疲勞分級

  患者主觀的用力程度是重要的評價指標

  常用Borg自覺勞累分級進行量化評估

  

  04

  心臟病患者運動的幾點建議:

  控制節奏

  不要一次性過快或過多地運動,在兩次運動間隔時給身體一些時間休息。

  

  保持水分充足

  尤其是在夏天,在機體感覺到渴之前喝水,保持水分充足。

  

  過冷過熱及過於潮溼的天氣不適合戶外鍛鍊

  高溼度的環境可能使患者更易感到疲憊,而極端的溫度會影響患者的循環系統、引起胸痛、呼吸困難等,此時改為室內活動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運動強度循序漸進

  如果患者因為疾病、外出度假、天氣等等原因中斷了鍛鍊,再次開始鍛鍊時應從時間較短、強度較小的項目開始,並逐漸加碼至原有的水平。

  

  不要在發熱或身體不適時鍛鍊

  除非醫生允許,心臟病患者應該等所有症狀消失後再開始鍛鍊。如果出現過快心率或心率失常或心悸的感覺,應當停止運動並休息15分鐘。此時若心率還是大於100次/分,需要諮詢醫生是否適合該鍛鍊。

  

  運動後不要用過熱或過冷的水洗澡

  極端溫度會造成心臟負荷變大,同理桑拿浴也需要儘量避免。

  最後,祝各位身體健康,早日康復!

  


宣晟多學科會診


心臟病患者可以運動,但要注意:適度、輕微、緩慢、有節奏地運動,和高血壓患者相似,要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合理的運動,或遵醫囑。個人總結如下:

1.適度運動,輕微、緩慢地運動(比如太極),只有做到適度,才能保證取得最佳的保健效果。避免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時四肢供血相對較多,易引起心臟供血不足,給心臟造成負擔,運動時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2.心臟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早起運動,這未嘗不可。但不可一醒來就起床,可適當在床上做伸展運動再下床。

3.不建議空腹運動,飢餓狀態下容易血糖低,鍛鍊前可以少吃一點東西,以補充所需能量,1小時之後再運動。

4.要注意防曬、禦寒,夏季鍛鍊時,要注意避免太陽的暴曬;在寒冷有風的季節,要注意保暖,不要逆風跑步,否則可能會面癱。

5.不建議一個人單獨出門運動,萬一有什麼緊急情況,求救於人,最好邀上三五好友結伴鍛鍊,可以相互有個照應,不要一個人在偏僻的地方運動。

6.保持好的心情和心態,心臟病患者在運動時要重視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若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鍛鍊,效果只會事倍功半。

做好以上六點,這樣進行科學運動才能取得最好的保健效果,可以對心臟病的治療起到特別關鍵的促進作用。




滇妹兒高原茶


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適量運動?

很多心臟病患者擔心運動會對心臟造成負擔,但適量的運動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那麼,心臟病患者運動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1、 運動時間。心臟病發作是有一個時間規律,每天6至9時是發作的“高峰”,這個時間段,人體相對缺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同時,上午的血壓又是一天中最高的,心絞痛和猝死易發生。因此,心臟病患者在運動時,最好避開早“高峰”。

2、 運動方式。心臟病患者應避免單雙槓、啞鈴等高強度的運動,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血壓,加重心臟負擔。心臟病患者可以選擇慢跑、打太極拳等低強度的運動。同時,鍛鍊要有規律,運動前要做好準備運動。運動後,要慢走一會使自己的心跳恢復到正常。另外,運動要長時間的堅持,即使是每天只慢跑5到10分鐘。長時間的堅持運動能夠提高血管的適應能力,降低心臟病的發作次數。

3、 運動狀態。在運動前,要注意天氣狀況,在感冒流行季和天氣驟變的情況下應儘量減少外出,同時戴好口罩,做好保暖防寒。在運動時可以適當交談,避免過度興奮。在運動過程中如果感到無力、想要嘔吐,應立即停止運動。

心臟病患者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平時多出去鍛鍊,適當適量的運動對身體的康復是非常有用的,不做任何運動將會導致患者心功能進一步降低。

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各種心血管介入診斷和治療。


醫聯媒體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體育是一項很具有意義的活動,所以無論是從孩子到老人任何人都有參加體育運動的權利。

那麼心臟病患者,他們又如何進行體育運動呢?首先,我認為,他們應該進行科學的運動進行鍛鍊身體,這樣的能夠讓他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

關於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科學的體育運動這個問題,我認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呢遵醫囑,先進行輕度運動,然後根據感覺,自己能否承受得了,比如走路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如果感覺良好,測試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心率都在正常範圍,經過休息,再逐漸加量。

還有慢跑或者原地跑步都可改善心功能。而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我們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以不影響身體健康為原則。

以上分享的都是個人的看法與意見,希望我分享的美好的生活都挺大的單的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關於美好的生活等問題,還王菲小評論出來共同討論。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工作,開開心心的生活健康快樂每一天。謝謝!



2920大魔王


心臟是人體的十分重要的動力器官,一旦心臟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十分重大的影響。心臟病是一大類心臟疾病的總稱,而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見的。我們就以冠心病為例進行說明,各類心臟疾病都可以觸類旁通,相互參考。心臟病的治療是綜合性的治療,包括飲食、運動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必要時可以手術治療。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心臟的患者的運動相關問題。



一、心臟病患者為什麼要運動

積極的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適當的運動可以擴張、增加和延長心臟的小血管,有利於改善心臟的氧供,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代謝功能,同時可減少血中脂質、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的幫助。

二、運動的選擇

建議心臟病患者選擇輕到中度強度的運動,依據病情進行針對性選擇,以自己感覺舒適為原則,運動不宜過於劇烈,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建議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



三、運動的時間

建議堅持鍛鍊,每天鍛鍊一次,每次時間大於半小時,但也不可強求,感覺不適時,要及時停止。不能在進餐後立即開始運動,至少需與進餐後間隔1小時以上。同時儘量選擇下午或傍晚進行鍛鍊,避免在清晨或者寒冷季節鍛鍊,以免誘發腦血管意外。

四、運動的其他注意事項

運動時要以自身感覺舒適為宜,不可過分強求達標堅持鍛鍊最重要,運動中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胸悶、胸痛、噁心、嘔吐等不適,應立即停止,必要時及時就醫。



運動只是心臟病防治中的一關,日常生活中我們還需要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過油、過甜的食物,要戒菸、限酒、減重,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過度的壓力,按時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如病情需要,可輔以藥物,治療中注意監測不良反應。必要時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遠離醫生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心臟正常運作才能保證全身器官和組織正常供血、供氧,進而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因此,心臟的健康至關重要。

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科學運動?

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功能會有下降,而運動一直被認為是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但是,適度的運動有益心臟健康,不當的運動只會加重心臟負擔。

1、心臟病患者的運動處方:心臟病患者運動尤其要注意控制運動量,包括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項目的選擇等,有條件者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尤其是對於心臟病病情不穩定的患者而言。

一般認為,正確的運動處方應包含以下三個要素:①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前患者要有充分的熱身準備工作,包括肢體伸展活動、深呼吸等,保證在10~15min;②運動,運動首先要注意項目的選擇,循序漸進的進行,且要注意運動過程中的心率監測等,切忌劇烈運動;③運動後的整理,即運動後的調整,包括緩慢停止運動,適當深呼吸,繼續步行15min,以保證心率逐漸平息。

2、心臟病患者運動項目的選擇:目前認為,最有利於心臟健康的運動為有氧運動,可選擇的有氧運動項目包括,快走,慢跑,打太極拳,游泳,爬樓梯、騎自行車等。 可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但要保證為中低強度,切忌超負荷運動。

運動量一般以心率衡量,保證運動時心率為112—126次/min。每次30min左右,每週運動3到5次。堅持2到3個月後,做心肺功能複查,以重新調整“運動處方”。


鹽酸索他洛爾


得了心臟病之後,很多患者或者家屬認為應該“靜養”。認為運動只會加重病情,其實恰恰相反,適當的運動不僅能有效鍛鍊心、肺等器官,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統。但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以及病情輕重不同,運動耐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強度、項目以及頻率應體現個體化。

心臟病應如何正確運動?

建議對於病情控制不佳的心絞痛、心肌梗死以及惡性心律失常患者,不建議立馬進行運動,運動之前應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對於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經及時治療後無併發症患者,輕度冠心病以及單純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在身體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適當運動。

心臟病人在選擇運動項目時應結合個人喜好,最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並長期堅持下去,首選慢走、慢跑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根據個人情況,微微出汗即可,千萬不要過度鍛鍊,超出自己的耐受程度,建議每週運動3至5次即可。早上6點至9點是心臟病高發期,所以心臟病患者鍛鍊宜晚不宜早,最好選在下午或黃昏期間,這個時間段,機體協調能力強,溫度適宜,比較適合鍛鍊。

健步走比較適合心臟病人的項目,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紅細胞攜帶氧氣能力,還可以增加器官或者組織的血流量,改善冠心動脈循環系統,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風險。

總而言之,運動對心臟病患者的確有利,但是運動應注意方式方法,不恰當的運動卻是誘發心梗的高危因素。心臟病人運動要避免劇烈運動,運動之前要做好準備熱身運動,運動完後及時補充水分。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臟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有冠心病、風溼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病患者的運動要因人而異,對病情穩定、控制滿意的患者,建議積極進行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擴張心臟的小血管,有利於改善心臟的氧供,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代謝功能,同時可減少血中脂質、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改善心臟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心臟病患者運動要循序漸進,以自己無不適為宜,對於病情控制欠佳(如合併有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病,待病情穩定後再開始運動。運動應以輕中度有氧運動為宜,如散步、慢跑、跳舞、跳操、游泳、騎車等。



運動要量力而行,避免清晨(清晨是人體的血壓高峰)、寒冷和陰雨天氣運動,以免誘發心腦血管以外,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更應避免。運動前要做熱身運動、運動中注意補充水分。建議大家儘量每天運動,每次運動半小時以上,以運動中微微出汗,第二天無不適為宜。運動中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下來休息,必要時需積極就醫治療。




全科掃地僧


  有心臟病的患者要堅持適度進行運動,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可以維持標準體態、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改善體內高膽固醇狀態、提升血管的彈性、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疾病。所以,適當運動對維持心臟健康有很重要的效果。那麼該如何進行適量運動呢?

  1.運動方式需要選擇有氧運動,運動時會運用到大塊肌肉,進行有節奏、反覆性的動作,以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在進行有氧運動的過程中,會充分吸進氧氣,持續活動肌肉。有氧運動包括走路、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對強化心臟、降低心臟病發作很有益,不能劇烈運動,每次需要控制好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準,這樣既能達到運動效果,又不會給心臟造成負擔。

  2.應該避免在用餐完或是洗熱水澡之後馬上運動,先休息1個小時左右,運動前也要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如果運動中發生胸悶、胸痛或是呼吸困難,要立即停止並且儘快用藥或者就醫。

  3.運動前先做準備活動5~10分鐘;然後開始正常運動,如步行、慢跑等,持續15~30分鐘,也可以根據心率適當延長;最後進行10分鐘的放鬆活動,讓心跳慢慢恢復到正常程度。運動週期也要有規律,每週最好運動3~5天,運動後心率控制在不超過100次/分。具體還需根據患者年齡做適當調整。

  4.還需要注意每天上午6-9點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血液容易形成血栓。而且血壓在一天當中最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脫落或破裂,此時最好不要運動以免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