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女排後排前排怎麼輪轉?

19314081680


排球項目起源於美國,中國女排在80年代開始一軍突起,81年女排世界盃中第一次獲得冠軍,實現三大球國際賽場零的突破,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隨著里約奧運會女排奪冠,中國女排重回世界之巔,時代造就英雄,但球星跟明星是有本質區別的,切記盲目跟風,瞭解排球規則很重要,小編就要簡述一下前後排的輪轉和打法。

球場總長18米,寬9米,長度中間9米處是球網,球網左右兩邊延伸3米處為三米線。每隊需一名二傳、兩名主攻、一名接應二傳、兩名副攻、一名自由人組成首發名單,自由人替換後排副攻(自由人不計入換人次數中),當球隊得分後每名隊員需順時針輪轉至下一號位,站在6號位的球員負責發球。如圖所示:

以馮坤為例,分別從1號位、6號位、5號位、4號位、3號位、2號位、1號位進行輪轉,值得強調的是在發球前球員必須按照輪次進行站位,前排球員與後排球員的站位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意思是說:發球前不管馮坤、趙蕊蕊、王一梅是否隱形站位,趙蕊蕊必須在馮坤的右邊、王一梅必須在馮坤的左邊,哪怕是在邊線三個人擠在一起,都要以王、馮、馬的順序站位,開球之後才可以改變自己的位置。

進攻方面,後排隊員不可參與前排攔網只能在3米線後起跳參與進攻,一般以主攻的後三(在後排3號位扣球)和接應的後二(在後排二號位扣球)居多,前排隊員沒有進攻限制。根據站位和輪次可以演變出很多戰術打法,以後有機會很詳細講解的。

如果小編的講解對您有所幫助,請給我一個鼓勵,謝謝!


尬聊v體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在排球場上,隔著球網,每一側的場地中間都有一條平行於球網的線,這條線離球網的距離是三米,因此也被稱為“三米線”。三米線靠近球網的那一側叫做前排,三米線遠離球網的那一側一直到底線稱為後排。

前排和後排又各自被分成了三個區域,共6個區域——假如面對球網,那麼後排的右側就是1號位,然後按照逆時針的順序進行排序,前排從左到右分別是2號位、3號位和4號位,再回到後排左側為5號位,中間為6號位。

排球比賽進行時,場上的6名球員分別對應6個位次,但不一定要死死地站在對應的區域當中,只要相對位置不發生錯誤就可以。比如下圖中的A/B/C是三名前排隊員,D/E/F是三名後排隊員,那麼——

  • 前排隊員只要站在同列的後排隊員之前就行,比如前排球員A只要站在同列的後排球員D前面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站在三米線內;

  • 前排或者後排的三名隊員,三者的左中右相對位置和球員所在位次一致就行,不一定非要站在對應的位次區域裡頭,比如後排5號位的球員D,實際站位已經到了6號位的區域裡頭了,但Ta所站的位置仍位於後排6號位的球員E的左側,與5號位和6號位的相對位置一直,所以這樣站也是可以的。

每當換人發球的時候,場上的6名球員會先順時針旋轉調整位次,然後由1號位的球員發球。比如上圖中順時針換位後,原本在後排5號位的D換到了前排4號位,原本在前排2號位的C換到了後排1號位,然後由換到後排1號位的球員C來發球。這個站位將會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再度獲得發球權時,才會再次順時針換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不服軟的小軟


順時針輪轉。

首先要知道,排球比賽場上六個隊員有對應的六個位置。前排從左到右是四號位、三號位、二號位,後排從左到右是五號位、六號位和一號位。一號位是發球隊員的位置。此外位置之間還有對應的關係,前排三人和後排三人分別有左右位置關係,而前後排的隊員之間還有前後關係,每個位置的隊員必須對應自己的位置編號站位,只有發球隊員觸球后才能變化,不然就會被裁判吹罰輪次錯誤或“越位”,這也是要丟分的哦。

眾所周知,排球運動員都有主打位置,主攻、二傳、接應、副攻、自由人。兩名主攻是對角站位,兩名副攻對角站位,二傳和接應對角站位。對角也就是相隔兩名隊員,比如一號位和四號位。

每當交換髮球權,獲得發球權的一方會進行一次輪轉,即二號位隊員去一號位發球,三號位隊員輪轉到二號位,以此類推。副攻發球後,如果得分就繼續發球,如果失分就會被自由人換下,也就是說副攻只打前排三輪和後排的半輪。


今體育


另一篇我覺得簡單易懂的文章已經在頭條發佈,歡迎大家去看!水平有限,勿噴,謝謝。【更多資訊點擊關注師說體育】


排球規則是由技術性規定、非技術性規定和場地設備要求等方面的內容組成的。每場比賽仍為五局三勝,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為勝,第五局先得15分者為勝。當出現24平或14平時,要繼續比賽至領先2分才能取勝。【更多資訊點擊關注師說體育】



1、排球的站位涉及到幾個問題。一是不能越位犯規,即每次發球擊球前同排隊員(4、3、2號或5、6、1號)的左右順序和同列隊員(4、5號或3、6號或2、1號)的前後順序不能顛倒;二是保證最有利的傳球、進攻和防守,以下分接發球和防反的兩個階段介紹。【更多資訊點擊關注師說體育】

2、接發球的站位

我方接發球時,因為時間很短,除了二傳的跑動或進攻隊員打約好的戰術配合外,一般是不換位的。接發球的站位主要是為配合二傳的跑動。採用五一配備時,若主力二傳在前排,則接應二傳不插上;若主力二傳在後排,則主力二傳插上。採用四二配備時,前、後排是完全對稱的,既可以後排二傳插上也可以不插上。 1.1 後排二傳不插上時的情況 1.1.1 前排二傳在2號位時(即反邊一二時,對方發球出手後,二傳迅速至箭頭位置)。注意3號位隊員向左不能超過二傳,向後不能超過6號位隊員。見圖1 1.1.2 前排二傳在3號位時(即中一二)見圖2 1.1.3 前排二傳在2號位時(即邊一二)見圖3 1.2 後排二傳插上時的情況 1.2.1後排二傳在1號位時(對方發球出手後,二傳迅速至箭頭位置)。見圖4 1.2.2 後排二傳在6號位時。見圖5 1.2.3 後排二傳在5號位時(此時二傳跑動的距離最長,因為他向前不能超過4號位隊員,向右不能超過6號位隊員)。【更多資訊點擊關注師說體育】


3、我方發球或打完一攻後準備攔網並防守反擊的站位

接發球和組織進攻的過程是很短的,當球落入對方場地後,我方就有了足夠時間換位(我方發球也可看作打完一攻)。總的原則是無論前排後排,都是二傳在右,副攻居中,主攻在左。但要注意,因為此時球在對方場區,對方還有扣球的可能,需要前排隊員攔網,所以如果需要打插上戰術,則此時後排二傳還不能插上,他只能在右前方跟進保護。一旦球落入我方場地或對方已無扣球可能後就可及時插上傳球。如果他已經接了一次球,此時就由前排二傳傳球,所謂接應二傳就是起這個作用。邊跟進的位置也不是死的,也要根據對方的球路隨時擺動調整。【更多資訊點擊關注師說體育】


4、最後講一下三米線

三米線與站位毫無關係,它是限制進攻隊員的,所以它也叫攻擊線,即後排隊員不能在三米線(包括延長線)內將高於球網的球直接擊入對方場內。我們簡單的理解就是後排隊員不能在三米區內跳起扣球(包括起跳前腳踩三米線或其假想延長線),這也意味著後排隊員不能攔網。【更多資訊點擊關注師說體育】


師說體育


上場的6人分別站在1號位,2號位,3號位,4號位,5號位,6號位。其中1號位是發球位,3米線內的2,3,4號位是前排,那麼5,6,1號位就是後排。發球順序自然就是按照1,2……這樣順序發球。換句話說,位置輪換就是6→5→4→3→2→1→6


hwindie


說得太專業可能大傢伙看不懂,這裡就通俗簡單地說一下,面向球網,將我方區域分成兩塊,即三米線前的前排,三米線後的後排。假設你站在在最中間面向網的位置,你的右手邊後面的位置被定義為1號位,正右手邊為二號位,你站的位置為3號位,你的左邊為四號位,左後邊三米線後為五號位,你正後邊為六號位。這麼解釋應該是最通俗易懂的,那麼現在約定的輪次中第一輪為二傳在一號位開始發球,二號位為主攻1,三號位為副攻1,,四號位為接應二傳,五號位為主攻2,六號位為副攻2,這裡一般情況下,副攻2即後排副攻是被自由人換下的,這就是現在定義的第一輪,也就是反輪。二傳在這個位置發完球后,對方一傳,二傳,進攻,把球打死,那麼這個輪次的半輪結束,接下來對方發球,輪次依然沒變,最常見的情況來說,採取雙主攻接一傳,我方的主攻1從二號位撤下來1號位站位接一傳,主攻2在五號位本位接一傳,副攻2即後排自由人替換的位置接一傳,其他人按各自的輪次站位,對方發球出手後,方能自由跑動,同時二傳插上到二三號中間待後排一傳人把球送到二傳頭上附近,二傳手開始傳球給攻手,然後攻手開始擊球進攻,本方得分後,這一輪次才算過去,對方得分繼續本輪站位。那麼這一輪次過去後,我方主攻1從2號位轉到一號位發球,其他位置個人也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進行下一輪比賽。對方發球,本方得分後,各位置又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以此類推,這就是最通俗的輪次轉動。前面提到的第一輪反輪,可能很多初涉排球的球迷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這裡稍微解釋一下。現代排球都講究專位進攻,即主攻在四號位,接應在二號位進攻,副攻在三號位二號位跑動快速進攻,當然主攻和接應也是可以跑動起來進攻的……那麼這一輪次,正常情況下,對方發球後,二號位的隊員為主攻,四號位的隊員為接應二傳,她們都不在自己的本位進攻,這就是所謂的反輪。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兩種模式,一種是換位進攻,一種不換位進攻。先說不換位進攻,即對方發球過來後,主攻1在一號位接完一傳後,直接在二號位跑動進行攻擊,接應在四號位跑動進行攻擊,副攻依然在三號位跑動進攻,後排的主攻可以迅速撤位至六號位起跳進行後排進攻,俗稱後三進攻。再說說換位進攻,即主攻1在1號位接完一傳後,迅速跑動到四號位進行攻擊,接應在球發出後迅速跑到二號位進行攻擊,其他位置的跟不換位一樣。再說說反輪為什麼容易卡輪,即連續丟分的原因。不換位的情況下,一傳到位時還是比較容易渡輪,主攻可以在二號位跑動進行攻擊,接應可以在四號位跑動進攻,副攻也可以在三號位進攻,主攻2也可以打後排進攻,進攻點多,二傳選擇戰術也多,容易扯開攔網,所以渡輪比較容易。不到位時,副攻和後三進攻基本上被廢,主攻接應都不在自己最擅長的位置進攻,攻擊力打了折扣,打暴露性強攻的情況下容易被雙人或者三人攔網攔住或者有效撐起,從而造成卡輪。換位的情況下一傳到位也好打,四個攻擊點跑動起來,比較容易渡輪。不到位時,接應和主攻都大範圍跑動打調整強攻,很容易被雙人或者三人攔網攔住或者有效撐起,造成卡輪。這裡還有幾個名詞解釋一下,就是俗稱的大主攻小主攻,兩點副攻,三點副攻,接應在前排三輪時,前排三個攻擊點,俗稱前排三點攻,在後排時稱為前排兩點攻。那麼副攻和主攻都有三輪打前排兩點攻的情況,前排打兩輪兩點攻的主攻稱為大主攻,副攻稱為兩點副攻,打一輪前排兩點攻的的主攻稱為小主攻,副攻為三點副攻。要區分大小主攻和兩點三點副攻很簡單,就是靠接應站位的就是小主攻,三點副攻,靠二傳站位的就是大主攻,兩點副攻。稍微再說一下我朝女排的反輪情況,我朝女排採取的是四人一傳體系,相對來說選擇一傳的陣型比較活,反輪時一般為了保證前排的最強攻擊點不接一傳,而快速渡輪,大多數時候是換位的。即朱婷在二號位隱蔽站位,前排的曾春蕾在四號位下撤接一傳,五號位的張常寧正常站位,六號位的林麗右移動至一號位接一傳,一傳到位的情況下,前排的副攻可以打三號位的短平快,近體塊拉三,背快,背飛,等,曾春蕾可以打三四號位之間的加塞進攻,或者二三號位的交叉進攻,前排的朱婷可以從二號位迅速跑到四號位打平拉開或者衝進球,後排的張常寧也可以打後三進攻,到位情況下,一般不存在卡輪,不到位時,還有朱婷這個絕對強點可以打四號位的強攻,曾春蕾可以在二號位偶爾打一個兩個強攻,但重點進攻還是四號位的朱婷。就說這麼多了,有不對的,歡迎指出


無所謂耀哥


排球場分前排和後排,面向球網,前排從左到右為四,三,二號位,後排從左到右為五,六,一號位,第一輪次由一號位發球,對方接發將球打死,輪到對方發球輪了,我方站位不變,接一傳給二傳再由主攻將球打死,奪回發球權,這輪次就結束了。場上球員用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二號位的球員移到一號位發球,一號位的球員移到六號位,以此類推輪換位置。


懷德35



就這個站位,然後輪流,夠清楚吧


給莪壹支煙520


大標題都錯了!

1.男排、女排在場上都要轉,只寫女排是片面的。

2.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應該寫“前排後排”。

3.不是“能轉”,而是“輪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