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河北的一個縣,曾因諧音不吉利而改名,有“鳳凰城”之稱

此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歸邢臺市管轄,地勢低平開闊,有眾多河流匯集於此,素有“九河下梢”之稱。

轄區面積超一千平方公里,人口破80萬,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寧晉縣”。
河北的一個縣,曾因諧音不吉利而改名,有“鳳凰城”之稱
寧晉縣歷史悠久,西周此地屬邢國境內,後在春秋末年被晉所滅,歸晉所有。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寧晉地屬趙國。

河北的一個縣,曾因諧音不吉利而改名,有“鳳凰城”之稱

秦滅趙後,此地歸鉅鹿郡轄境。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在寧晉地置楊氏縣和廮陶縣。西晉時期,廢楊氏縣,把其併入廮陶縣。
河北的一個縣,曾因諧音不吉利而改名,有“鳳凰城”之稱​唐朝時期,唐玄宗因“廮陶”諧音“應逃”不吉利,於是以“安寧晉福”之意更名為寧晉縣。元末戰亂時,寧晉縣曾一度改稱寧昌縣,但明建立後又改了回來。清嘉慶年間,為避宣宗名諱“旻寧”,改“寧晉”為“甯晉”。民國建立後,再次複名為“寧晉”,一直至今。

寧晉在歷史上還有一個有關鳳凰的傳說,相傳寧晉古地上曾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樹,一萬年結一次果實。一隻鳳凰吃到一個成熟的果實後,引頸高歌,引來百鳥朝拜,於是黃帝后代少昊在這棵奇特的桑樹下定居下來,後稱“窮桑帝”。後來鳳凰飛走了,人們依照鳳凰的形狀,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鳳凰城,也就是寧晉城的根基,因此寧晉有“鳳凰城”之稱。
河北的一個縣,曾因諧音不吉利而改名,有“鳳凰城”之稱​寧晉因悠久的歷史和“鳳凰城”美稱而出名,但創造寧晉輝煌的卻是寧晉的人民。寧晉自古人才輩出,僅在唐代科舉剛盛行時,就共出68名進士,並且有一位是狀元。它還是宋代名相

曹佾和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曹鼐的故鄉。除此之外,寧晉還誕生過民國著名將領王懷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