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多個數學競賽暫停,是為了整頓校外培訓嗎?

童小小99


這個是肯定的。這兩天最大的消息,歷史最長的杯賽“華羅庚杯”被暫停,說明相關機構一定受到了有關方面的壓力,或者說是感受到了“這次不同以往”。本屆政府不同以往,如果下決心要解決問題,一定會先禮後兵,並留有殺手在後面。金融領域的接管安邦是如此,治理空氣讓北方城市在取暖季全部停止建築施工亦是如此。如果還有機構在這次整頓中心存僥倖,就要有被殺來祭旗的思想準備。

校外培訓的亂象可以說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但很多時候板子打在了錯誤的屁股上。一考定終生的高考制度,涉及到階層流動出口的根本,沒有人敢動。類似考試製度的東亞國家如韓國、日本,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課外補習的風氣都很盛,但家長都沒有我們這邊糾結——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問題,才是培訓亂相的根本。在法律層面,我們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不許擇校的原則,而現實中,各校的辦學水平差異極大,因此家長當然有擇校的“剛需”,學校當然也有挑選好學生不斷“掐尖”的天然需求,“郞有情妾有意”,作為二者之間的橋樑,培訓機構自然就生意越來越好,各種規避義務教育擇校禁令的明規則潛規則大行其道。學而思的生意什麼時候好起來的?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試之後,一些名校暗中用奧數成績擇優,把學而思推起來的。

早就說過培訓機構要轉型,不合理的事情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培訓機構應當走正道,滿足學校提供不了的個性化的教育需求,培養頂尖人才,培養特色人才,提供職後教育,鼓勵終生學習,這才是在替國家分憂為民族復興做貢獻;利用家長的焦慮跑短線掙快錢加劇教育不公,那是給民眾添堵給政府添亂,怎麼可能長久發展?教育部門就算不整頓,行走在法律的邊緣也早晚要出事。


揹包包大人


現在組織競賽儼然已經成為某些人斂財的手段,帶來的巨大利益讓這些人聯合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全力推廣,進一步擴大利益,共同劃分!


但停賽對校外培訓並不會起到多大的降溫作用,因為他們只是因利而聚,校外培訓機構的主營項目並非競賽培訓,文化課預習、文化課提升才是目前培訓機構的主營業務,減少競賽,對其影響不大。


其實校外培訓機構的迅速發展,與教育資源,社會資源的激烈競爭是分不開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對未來的不確定,使人們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情緒,


應對未來不確定的變化,最好的準備當然是自身的能力和優越的社會位置,直接提現在對教育資源的瘋狂競爭,已經到了不記成本代價的程度。


雖然目前培訓機構發展迅速,但在我國尚屬於初級階段,社會力量的培訓辦學本是對國家教育培訓的有力補充,只是目前過於集中在文化課方面,這與人們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培訓機構的不斷髮展,上述問題也一定會隨之改善!


帝師教育


沒有用,除非重點學校的重點班不用考奧數就能進。如果學奧數是想走競賽考大學,這樣的學生畢竟少數,大多學奧數的是為了小升初進個好校好班,而他們選拔的內容就是奧數。所以最應該禁止的是這些學校的招生策略。


見證成長樂姿姿


因材施教是最大的教育規律,每個人的學習和成長都是獨特的,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心智狀態下能夠接受的學業挑戰度千差萬別。

為優秀的學生提供榮譽感和上升空間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