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說相對論和量子學在奇點處會失效?

蔓藤的幻想


我們都知道,經典力學由於解決不了黑體輻射和光速不變等問題,由此被迫終極了統治物理學的地位。由此引申出來的理論有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對論解決了牛頓力學面臨光速的詰難。而量子力學解決了牛頓力學面對黑體輻射的詰難。

可以說,量子力學適用於微觀世界,相對論適用於宏觀高速的世界。而牛頓力學就尷尬了,只能適用於低速宏觀的世界。

量子力學描述的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而我們知道,中子星的密度很大。其實中子星是由於恆星引力坍縮導致的,宏觀上體現在中子星密度很大,微觀上看,中子星內部原子的核外電子坍縮到原子核內部了,電子和原子核內部的質子電性中和了,導致原子只存在不帶電的中子了,所以這種天體叫中子星。


那我們又知道,中子星如果再坍縮,就有可能成為黑洞。反正黑洞奇點的密度要比中子星大的多,中子星這樣的密度都把原子結構壓垮了,那麼原子結構在黑洞奇點處早已崩潰。而量子力學不正是描述的是亞原子,原子,電子級別的粒子運動的規律的理論嗎?既然在黑洞內部都不存在原子結構了,那麼量子力學自然會失效,這就要求新的理論誕生來闡述黑洞內部的奇點。相對論主要是描述達到光速10%以上的高速運動的世界。而至於奇點內部究竟是怎樣的世界,我們全然不知,可以預判,相對論也將失效,畢竟黑洞內部的物質不是我們現在感受到的這樣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是基於黑洞視界以外的物質世界歸納出的理論。如果再把這些理論演繹到黑洞上,那勢必是不行的!


科學認識論


答:這個問題,我只能做定性的分析,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適用於微觀,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宏觀,而黑洞奇點是兩者的極端情況。


我們知道,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的理論,它描述的微觀世界是離散的,對於微觀粒子組成的宏觀物質,就不適用了,至少存在侷限性。




而相對論是宏觀理論,它描述的宏觀世界是連續的,對於微觀世界也不適用,也存在侷限性。



而黑洞奇點,在目前的理論看來,具有極小的直徑,還擁有巨大的質量,目前描述為密度無窮大。


可是極小尺度是量子力學的使用範疇,而巨大質量是相對論的描述範疇,兩者各據一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各自的適用範圍,同時出現在了一起!




導致兩個理論在描述奇點的時候,存在分歧,兩者的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一個理論描述離散,一個理論描述連續,所以說兩者在奇點處都失效了,兩者都不能準確描述奇點的性質。



或許兩者在奇點處統一成了一個理論,只是目前這個理論還未被人類知道;又或許在奇點處,所有物理學理論都失效,黑洞就是一個純粹的破壞機器,能粉碎一切的機器。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題主說的不對,是廣義相對論因為奇性存在而導致自身的不完備性。量子力學不存在奇性,因此不會出現失效這種說法。奇性問題是廣義相對論迄今為止未解決的問題之一。

關於奇性問題,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討論一下。廣義相對論的奇性有兩種:黑洞奇點和宇宙大爆炸奇點。這兩種奇點的含義不完全相同。對於黑洞來說,尤其是經典黑洞,奇點不可避免,但是又不能暴露出來。這是因為黑洞的事件視界以內的時空是時間-空間倒置的,所以一旦奇點暴露,就意味著災難。而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則不是如此。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來自於大爆炸模型本身的特性。這裡面並不存在時空倒置的情況。但是無論哪種奇性,有一點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奇點的存在預示著廣義相對論的失敗!注意,我強調的是“廣義相對論”而不是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是不存在奇點,所以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注:奇性和奇點都來自singularity,所以我一般不區分這兩個詞語。】

廣義相對論存在奇性,說明廣義相對論不是最終的理論,一定存在比廣義相對論更加準確的理論,可以徹底消除奇性困難。一個可能的理論就是所謂的量子引力論。但是當代的量子引力論沒有一個不是困難重重!可以說,量子引力這個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了,但是卻沒有人知道如何關上潘多拉魔盒。

此外,當代物理學還有一個困難,那就是高能物理學最重要的基本模型也是不能自圓其說的。【高能物理學是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融合起來的產物,出現問題並不奇怪,因為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天生水火不容。】由此可見,當代理論物理學基本上還處於幼年期,或者說理論所達到的層次大大超出實驗技術手段所能達到的層次!


科學聯盟


原創思想,迄今為止的一切物理理論,都是用來解釋物質層面的自然現象的,而所謂的`奇點’-質量奇點和能量點-光子卻都是超越物質層面的,物質誕生前的存在,很顯然,現在的基於物質的理論完全不能夠解釋物質誕生前的,非物質的存在。於是,新一輪的物理革命正在進行時。


孤猴78345271


相對論有自己的研究對象,量子力學一樣。所謂奇點,是否有再說。老天爺用食指輕輕一劃,攤了個煎餅宇宙,等著熟。王母娘娘餓了想吃,用簪子劃了一道,你看見了。在煎餅被吃之前,始終都是大致走向成熟的煎餅,沒有什麼大奇點。


攤煎餅出宇宙


這是現在物理理論的最前沿問題,現在還無法解決。我只能談談自己的理解。

首先這個奇點是物理上的奇點不是數學中的奇點,定義上還是有區別的,物理學上的奇點指的是空間和時間被無限壓縮,密度和引力無限大的一點,在天文學上特指1946年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模型的起點和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解——黑洞的終點。


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空曲率的當代最準確的引力理論,但只適用於宏觀宇宙,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粒子世界的物理理論,但並沒有包含引力,這兩大理論是不協調的,物理學家費盡心思想融合兩大理論,但至今未成功。所謂的尋找大統一理論就是想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其中,超弦理論是最有希望的備選理論,但超弦理論太超前,以現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驗證這個理論,想了解的可以看格林的《宇宙的琴絃》。

奇點,由於無限小(至少現在是這麼認為),必定需要微觀層面的量子力學描述,但奇點的超強引力,量子力學無能為力。廣義相對論可以描述奇點的引力(時空曲率),但對量子層面無能為力,這就造成現在沒有一種理論工具可以準確描述奇點,這是當代理論物理學的尷尬之處。

失效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同時,由於在奇點處失效,也反應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缺陷,是不完整的理論,但統一兩者看來好遙遙無期,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來一場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那時候,可能對奇點會有更深入的瞭解。


人擇原理


理論並沒有失效,只是在奇點處由於物質的彼此轉換成了另外一個視界的物質形式,所以在奇點處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不能再對以前的對象進行描述。原來描述的物質形式發生了變態,所以原來的對象已經不適合了。

但是並不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失效了。而是它們原來描述的物質形式變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