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世界盃從來不缺少“恩怨情仇”!

故鄉,那是每一個人心中最美麗、最神聖的地方。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去陌生的土地,只求生存。

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世界盃從來不缺少“恩怨情仇”!

阿爾巴尼亞之鷹

瑞士vs塞爾維亞,一場世界盃的小組賽,卻因為比賽中兩位瑞士球員慶祝進球的方式而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一個阿爾巴尼亞之鷹的動作,背後,卻隱藏著一段很長的沉痛的歷史,那是一段關於戰爭,關於種族,關於死亡的歷史。

瑞士,這個和平的代名詞,這個一直保持中立的國家,為什麼會和戰爭聯繫到了一起。那是因為和平、因為包容,瑞士接納了流亡的人民,把他們納入了自己的懷抱,給了他們一個安穩的家。

當我們重溫那段歷史,“科索沃”、“阿族”、“鐵托”、“塞族”、“民族矛盾”、“二站”,幾百年的積怨,讓科索沃那片土地,淪為了傷痛的代名詞,那些沉痛的記憶,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表達的...

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世界盃從來不缺少“恩怨情仇”!

塞爾維亞人慶祝進球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瑞士收納了很多逃難的人民,其中,就有來自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後裔。瑞士陣中的扎卡、沙奇裡,他們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後裔。科索沃,這個塞爾維亞人起家的地方,那是塞爾維亞人民心中的聖地,而阿爾巴尼亞人,因為歷史的原因,他們的人口數量卻佔據了絕對優勢。為了生存。為了民族的利益,人口占多數的阿爾巴尼亞人怎麼會甘於接受塞爾維亞人的領導,,壓迫與反壓迫,名族的鬥爭,就此上演。

如果關注了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球迷就會有印象,在瑞士VS阿爾巴尼亞的這場比賽中,就上演了親兄弟分庭抗禮的一幕,其中之一就是今天陷入爭論的主角,瑞士的中場核心扎卡,扎卡兄弟各為其主,在場上上演“兄弟相殺”的那一幕,其實,就是那一段沉痛歷史的反應。只是那場比賽,他們是自家人相遇,世界盃成為了他們名族相聚的舞臺。

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世界盃從來不缺少“恩怨情仇”!

沙奇裡亮劍

而在這場面對塞爾維亞的比賽,則是“仇敵”的狹路相逢,雖然是在講究和平、友誼第一的競技場上,隨著腎上腺素的上漲,名族的情節還是會反映出來。面對對手,誰都不會腳下留情,而當進球到來,手刃“仇敵”的快感讓深埋在內心的民族情緒徹底爆發。

都說,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而世界盃的舞臺,所有的球隊都是為了胸前的隊徽而戰。球員是代表了他們的民族,他們的國家。當兩個世仇相遇,所有的恩怨情仇必將成為比賽的額外動力。扎卡和沙奇裡們,雖然身披瑞士的戰袍,但是,內心深處,他們沒有忘記那個魂牽夢繞的回不去的故鄉,當有機會親手面對敵人,手刃仇敵的時候,內心的波瀾壯闊全都噴湧而出。

世界盃,讓所有的民族團聚在一起,希望足球,能夠沖淡那些曾經的恩怨情仇,讓飽受磨難的人民積極的去投入生活,而不是為了曾經的傷痛而製造更多的傷害,那不是足球的本質,世界盃,希望把快樂傳播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