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班級成績前10的孩子,大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一個人生活環境的優劣,都是可以通過某種跡象表現出來的。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跟他有個什麼樣的家庭也密不可分。

孩子的學習一直是家長們揪心的問題,在這個時代,還是知識決定命運。

但是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同樣的年紀,同一個老師教學,但是成績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跟他所在的家庭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甚至比學校環境帶來的影響還要大。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成績好,品德優的學生呢?

班級成績前10的孩子,大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1、沒有抱怨的家庭氛圍

一個幸福的家庭,從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全家開始。

如果一個家裡面整天只會傳出來這些抱怨聲。

“怎麼搞的,我剛拖的地,又被你們踩髒了”

“你看看你,天天下班回來就知道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知道幫幫我”

“作業又做的亂七八糟,老師又要打電話給我說你了”

你覺得這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陽光的孩子嗎?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行為和心態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都是愛抱怨,愛訴苦的悲觀主義者,那麼營造給孩子的氛圍也會很壓抑,消極,會影響孩子心智的發展。

班級成績前10的孩子,大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孩子到了學校之後,對於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會下降,老師教的東西沒學進去,自然成績就上不去了。在家的那種消極的情緒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白天上學的狀態。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停止在孩子面前抱怨,不管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在進入家門的那一刻,就要全部清除掉,給孩子一個積極,陽光的形象。

2、懂得陪伴的家庭

一位美國教師BOB,說過: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閱讀,那麼他一定有個不懂得陪伴的家長。

孩子放學回來後,很多家長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飯的做飯,看電視的看電視,一般都是放任孩子自己先去做作業。

但是其實在孩子放學回家後到孩子睡覺之前的這一段時光,是家長陪伴孩子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大人和小孩都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學習,是最放鬆的時刻。

班級成績前10的孩子,大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在這段時間裡,家長陪孩子一起做作業,玩遊戲,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自己的存在感,這種被愛的安全感,可以培養孩子的開朗,溫暖的性格。

孩子在學校也會更加開朗,陽光,汲取知識點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對於老師的提問也會積極回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才會學的更好。

3、掌握良好溝通技巧的家庭

千萬不要以為溝通實在有衝突和矛盾的時候才派的上用場,平時愉快,積極的溝通更加重要。

好的溝通方式,不是指說話的語氣,這只是表面,最要緊的還是溝通的理念和溝通的方式。

當孩子成績沒考好時,你一般會怎麼做?

是直接去嚴厲的指責他嗎?

這樣孩子的確是會得到警告,下次會更加努力學習,但是隨之帶來的還有壓力和焦慮。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其實壓力和焦慮的心理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言語上的壓制,會更讓人覺得壓抑。

班級成績前10的孩子,大都來自這樣的家庭!

孩子考試沒考好,不如先平心靜氣的問下是什麼原因沒考好,是試卷太難了,還是自己沒有複習好,或者是老師教的沒有及時消化,等孩子敞開心扉跟你談的時候,你就可以跟他分析原因,告訴他,這次沒考好我們是有一點失望,但沒有關係,找到原因後,下次會考的更好的。

溝通,讓孩子知道你是明事理的家長,但是為了不讓爸爸媽媽再失望,下次會更加認真,努力的。

4、制定規則的家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些孩子看起來是無傷大雅的小缺陷,背後直接導致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自制力。家長只有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每件時間的界限。

這樣對自己有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適應學校規則,以後走上社會也更加適應。

規則的制定不用太複雜,就生活裡一些基礎的事情,比如,必須幾點之前要做完作業,早起後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諸如此類。

要讓孩從小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在學校裡自然就形成了自我行為控制,一方面不會因為太調皮而有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學習中養成規律的好習慣。

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只有營造了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才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空間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