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革命聖地延安


革命聖地延安,它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

從1935年到1948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在這裡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歷史篇章。延安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發源地,也是催生新中國的革命聖地。

延安革命紀念館——建於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

毛澤東舊居。

周恩來舊居。

中共中央軍委禮堂——是七間高大寬敞、四角翹起的大瓦房,由三五九旅木工伍積禪設計,於1943年建造的。

當年軍委和總部的一些大型會議、晚會等集體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可容納近千人。

寶塔山——是革命聖地延安的重要標誌和象徵。

寶塔山下的延河大橋廣場上,兩個青銅雕塑,一個是“妹妹送哥去參軍”的場景。

另一個青銅雕塑是解放時期,老百姓給戰士們送水和食物的情景,兩座雕塑展現了革命聖地軍民魚水情。

延河大橋——仿照“趙州橋”而建,雄偉壯觀。

清涼山——也是革命聖地延安的象徵之一,陳毅《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云:“眾星何燦爛,北斗駐延安。大海有波濤,飛上清涼山。”另一首《詠“七大”開幕》雲:“百年積弱嘆華廈,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

屋子裡面的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