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2018事業單位改革席捲全國,教師的待遇會上一個臺階嗎?

花冷妍


編者按: 2018年事業單位改革,包括教育改革都在穩步推進,先試點,再總結經驗,然後全面鋪開,有序進行。



教育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縣管校聘

縣管校聘在多地已經實行,山東、江蘇等地最先試點,然後推進,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我認為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只是給教師套上了又一層枷鎖而已,也是專家教授的想當然。

在城市不知道可行不,在我們農村沒必要。

二、崗編分離

縣管校聘說是能解決崗編分離的問題,理論上是成立的,但結果是把老弱病殘化成一類,送往人們都不願意去的邊遠地區學校,雖然解決了問題,但又有新問題的產生。

崗編分離的目的是讓教師競聘工作崗位,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結果是一部分教師有編無崗,待崗提升一年,領80%的工資,如果還不行,就分流一年,在不適應工作就下崗了。

目前,城市裡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農村還沒有。



三、支教交流

支教是縣城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去任教,家在縣城,孩子老人在縣城,只有一年(現在變成了兩年)時間,每天都要來回跑,能安心嗎?能起到支教的作用了嗎?

交流一樣,縣城教師到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到縣城學校,只是互動是雙向的,人為的造成了“背井離鄉”,同樣,流於形式,或起到反作用。但作為晉升職稱的一個必要條件,你不去也得去。

理論高大上,實踐沒用處。

四、教師工資待遇

2018年《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指導意見》指出,提高教師待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工資待遇水平,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和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具體變化:

1、農村教師補貼增加,30年教齡的由原來的400元增加到550元,又增加到650元。

2、取暖費也增加了不少,高級增加1000,中級和初級增加800元。

3、工資沒增加。



有了好政策,隨著地方政府的落實,教師的工資待遇也會越來越高,會上一個新臺階。

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


瓦良格


2018年,教師的待遇會不會提高?

2018年1月20日,中央發佈了《2018年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解讀其中細則可以發現,未來教師無論是待遇還是收入,都將得到明顯提升。毫無疑問,科教強國,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在《2018年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第五章,著重強調了要“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並明確提出要“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其中,具體列出了5項措施:

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

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強化保障和管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實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的地區,根據實際實施相應的校長收入分配辦法。

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

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關心鄉村教師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

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

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併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

擴大高等學校收入分配自主權,高等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涉及面廣,內涵豐富,包括政府的職責定位,政府與事業單位和社會的關係、政府對事業單位管理模式的創新,以及突出實施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等等。而工資改革只是其中大家最關注的一個部分。我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其他工資四類構成。其他個人收入是指按國家規定發給個人除上述以外的其他部分,包括誤餐費、夜餐費,出差人員伙食補助費、市內交通費,出國人員伙食費、公雜費、個人國外零用費,發放給個人的一次性獎勵等。 使用工會經費發放給職工的相關收入由單位工會單獨記賬。津補貼是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組成部分之一,在2006年人事部下發的《關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中,沒有對津補貼的發放做出規定,這也讓津補貼成為事業單位工資收入中隱蔽的地方,卻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通常所說的教師工資不低於甚至略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工資,但教師的實際收入遠遠低於國家公務員,原因就在於此。

不管怎麼說,乘著2018年事業單位改革的東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長工資的話,教師工資一定會上長。全國兩會關於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方案)也提到:退休教師的工資要上長,有的省市2017年底前退休的教師工資上長5%;在職教師基本工資 上調為:小學3000元,初中3500元,高中4200元,大專4800元; 中小學教師基礎工資和教齡工資及職務工資提高10%;提高工齡補貼,每年80元,隨著教齡增長; 發放特優津貼;提高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予補貼,大約是工資的35%。今年中央財政新增130億元,重點用於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


漢之韻


2018年事業單位改革主要響應十九大號召,主要體現在加強事業單位廉政勤政建設上,至於會不會給教師漲工資,從種種跡象來看,也將同樣會響應十九大中提出的提高教師待遇的號召,給老師們漲工資,特別是農村教師漲工資已然提上日程。

就我們本地來看,2017年教師冬季取暖費從每人1000元漲到2000元,按教齡發放鄉村教師補貼,分別為16年以下教齡者每人每月發放280元,16以上24年以下發360元,教齡達到32年的教師每人每月發放鄉補440元,而且鄉村教師補貼確實是面向廣大農村教師,由國家專項撥款,專款專用,已往拿同樣工資的縣城教師卻沒有這項補貼,這也體現了國家對農村艱苦地區老師的重視和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視。

2018年,多年沒有的雙節福利也由當地工會統一發放,雖然不過是麵粉、大米、食用油一類的東西,但是所不同的是,今年發放的食品全部由國家軍糧供應中心統一供送,價格公道,質量上乘,沒有第三方回扣現象出現,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由此跡象可見,國家對老師的尊重和關懷。

2018年九月份退休教師工資按職稱高低分別漲了一級工資160左右,在職教師也按職稱高低漲了一級工資,大多在80--160不等。

按最近漲工資來看,有兩種工資增漲方式,一來源於國家專項撥款補貼教育,提高廣大教師待遇的,往往這種調資無聲無息也漲得最多;二來源於地方財政響應國家政策不得不給老師們漲工資,這種漲法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但也能按職稱工資漲上一點。

目前廣大教師最盼望的是給大家漲上車補和午餐費,車補按近年事業單位標準,大約在500元左右,午餐費按當地生活水平核算在500-1000左右,這兩部分撥款有望近年實現,另外經濟發達的地區,教師的績效工資是地方財政另撥款的,希望落後地區老師們的績效工資由國家來撥款,到那時老師的工資將再增長基本工資的30%。

總之,讓老師,特別是農村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才是發展中國教育的最有效途徑,我們期盼著教育的春天,老師們的希望能夠早一天到來。大家覺得希望漸近還是漸遠呢?歡迎關注吐槽。


指尖教育帝國


我是榜樣教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

2018年教育部發文《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意見》明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不斷提高地位待遇,讓教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師才會有更多的榮譽感、責任感,才能真正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意見》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
在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方面,《意見》提出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意見》對進一步提升鄉村教師的待遇提出具體意見,要求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

提高教師待遇,增強教師的幸福感,這是教育的大格局。從這兩年來看,教師工資改革頻繁,各地區不同幅度的提高教師待遇。

個人估計:2018年7月份會漲,有可能是績效工資會提高一個層次。

2018年會不會漲工資,基層方面也是人人都在討論,從教育局和政府機關的動向來看,現階段還沒有明確的政策和方案,但相信很快便會有消息了。


榜樣教育


如今,我們地區事業單位改革如火如荼,作為一名教師,事實求是講,此時此刻,教師作為“公職人員”,不在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了。教師的待遇不會因“事業單位改革席捲全國”,而上一個臺階的。

2018年,作為一名教師,最初是驚喜萬分的,一度自以為“教師的春天來了!”。這一年也被譽為“教師工資年”,基於27條“教育新政”的出臺,廣大教師確實為之一振。從年初,到新學期開學,又到“五一”“,再到“七一”,又到教師節”,再到“十一”……內心深處一直非常激動,廣大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始終期待著,盼望著……迄今為止,鬧的沸沸揚揚的教師地位和待遇大幅度提升,反而,因事業單位轟轟烈烈的改革而銷聲匿跡了。教師是事業單位人員最多的一支隊伍,看來改革的步伐依然在路上……



2018年,事業單位改革確實席捲全國,更是改革最關鍵的一年。今年的改革三類人員將有所變化,其中,行政類事業單位轉為公務員;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公益類強化管理,改革的路還很長,尤其是教師隊伍。究其根源在於這類事業單位的情況複雜,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面臨的問題不同,改革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公益類事業單位的改革還需假以時日,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018年,事業單位改革節點為2年以後。至於改革後的待遇問題,承擔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人員將享受公務員一切福利、待遇及晉升規定;承擔公益屬性事業單位人員改制後,享受事業單位規定的福利、待遇;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人員,改制後待遇將由市場和企業效益決定。由此不難看出,教師的待遇不會上一個臺階的,改革在路上,夢想在遠方。


俺油菜


2017年已經對事業單位各職級基本工資完成了調整,基本在2018年3月也相繼落實,教師的實際工資變化跟各地區的實際經濟狀況相關。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事業單位的性質,但一定要強調:事業單位不等同於公務員,公務員優於事業單位(通常情況)。事業單位主要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宗旨的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生活中接觸到的研究所,學校,醫院等都屬於事業單位。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推進,取消了屬於公益二類的高校教師、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事業編制,讓很多人恐慌“鐵飯碗”的穩固程度。然而,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夠一勞永逸,相反只要是能者在任何時候都是“香餑餑”。其實,不僅僅對高校和公立醫院進行了編制調整,其他事業單位也實施瞭解聘部分在編人員、解聘臨時工、部門精簡合併等措施,對解聘人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或是予以經濟補償。
事業單位改革將按照各單位的社會功能,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逐步轉為行政機構;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充分融入市場競爭;將強化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公立的中小學就屬於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所以其改革只是強化了職能、明確了工作性質和目標,教師的工資待遇的大方向仍舊執行國家大方向,小方向調整仍舊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教師個人職稱等級、教齡等因素影響。


廣土湘


2018事業單位改革席捲全國,教師的待遇會上一個臺階嗎?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的意見》,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

如何穩定教師隊伍?怎樣吸收更多優秀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解決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讓全社會形成一種尊師重教的氛圍。再就是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讓教師的生活得到根本保障,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使教師能一心撲在工作上。

相信這次改革,能革除原有的弊端,建立一套更加公平、合理、料學的制度,讓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得到提高。

早前,國務院就下文明確規定:"教師平均工資待遇,不得低於或略高於公務員平均工資待遇。“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地方已經得到落實,而有的地方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從而嚴重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提高教育質量,必須穩定教師隊伍,讓他們安心教育事業,併為教育事業盡心盡力,真正成為"春蠶到死絲方盡′′的人民好教師。只有這樣,教育事業才有希望,科教興國的願望才能實現。


軍旅小故事與教育


且不論整體問題切入點的大小,我們從教師收入的來源來分析問題,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教師作為全額財政撥款來支持的職業,其收入是和當地財政水平直接掛鉤的,和公務員乃至其他事業單位的區別在於基本工資有教齡津貼這麼一項,大致這樣的標準“教齡滿五年不滿十年的,每月三元;滿十年不滿十五年的,每月五元;滿十五年不滿二十年的,每月七元;滿二十年以上的,每月十元。”



從國家均衡機關事業單位的角度來看,你教師的收入大幅提高了,其他機關事業單位怎麼辦?公務員也要大幅提薪?醫務工作者難道不重要?不需要提高收入?還有各類基層單位,他們的收入也很低,又長期紮根基層,非常辛苦,他們的待遇又如何去保障等等。各級財政的收入一般來講是比較平穩的,不可能一下子哪年就多出大筆空餘資金用來提升教師乃至其他財政供養人員的待遇。



所以來講,與其期待所謂的“大幅提升工資”,不如努力提升自己,或提高學歷、職稱,或考入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這才是更為需要看重的。


紫鵲東飛本無心


一直以來,能者多勞,相應的獲得的報酬也就更多。教師的待遇希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就必須打破現有的“穩定”局面,激發教師的內部競爭力,鼓勵教師因才得酬,所以事業單位的改革對於教師待遇的改善,一定是最有力的措施。


雖然2018年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目前主要針對高校和醫院,在小範圍內試點實行,但是很明確的一點是,不改變原有高校和醫院的事業單位屬性,改編制為聘用制。我們可以發現,也許事業單位改革會犧牲相對的福利和待遇,但是長久看,是有利於整個教師群體的發展。


其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管理中,很多的學校管理者一定遇到這樣的一個難題,就是教師一旦考取學校編制之後,會逐漸懈怠工作,例如通過多種途徑,申請調離一線教學崗位,或者是對待工作的態度消極,不思進取,只想抱著這個“鐵飯碗”混日子。畢竟編制教師由上級教育部門主管,沒有特大錯誤不會調離崗位,為學校的統一管理帶來了很多的阻礙。


現在教師編制改革,每個教師都是統一的,遵循同一個競爭規則,優勝劣汰。教師如果希望獲得更多的機會,在教育教學方面,必然會更加的認真負責,學校便可以以實際情況分配資源,不僅可以淘汰不合格的教師,提升教師團隊質量,也讓更多有能力的教師獲得認可,提高待遇,穩定優質教師資源,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當然,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教師團隊的人員基數非常大,目前在試點實行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所以在全面落實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一段時間,更需要我們所有教師的支持和配合,相信不久的將來,教師的待遇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