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本人的收入怎麼樣,多少人民幣收入在日本算是富人?

撒哈拉快遞


昨天在一篇相關的問答中涉及了這個問題,這裡再展開一下。

據我所知(除了我自己在日本前前後後生活了四年多之外,也接觸了相當不少的日本人),如果是固定職業的話,比較低的大概是月薪20萬日元(大致相當於12000人民幣),比較高的有1000萬的年薪(年薪!),非常高的大約有2000萬年薪(這非常非常少)。自己開業的(包括自己開診所和律師事務所的),就很難說了,也有可能是暫時虧損的,也有可能是一個新興大企業的老闆,這裡差距非常大,們的收入應該不是固定的。我自己的感覺是,一個四口之家,有稅前1000萬日元(60萬人民幣)以上的收入,算是中上層階級了(一個公立或私立大學的資深教授,或者是一家大企業的中層以上的管理或技術人員,或者是頂層的國家公務員,一般都可以有這個水平了)。

先說房價。在東京市區或交通十分便利的周邊衛星城市,一套三居室的新建公寓,總價大概在六千到八千萬日元(人民幣大約四百萬左右)。一幢獨立的住房,大概在一億日元(六百萬人民幣)。比中國的一線城市要低不少。東京或衛星城市的房租,與中國的一線城市差不多。地方上的城市,也有新幹線(高鐵)或便利的鐵路相通,同樣的住房,大概是一半的價格,房租也是如此。似乎也要低於中國的二線城市,與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差不多,但當地的生活品質甚至高於中國的二線城市。

食物。蔬菜水果明顯高於中國,大米與中國的高品質大米也差不多了。肉類比中國稍貴,但品質上佳,尤其牛肉。魚蝦類,感覺上與中國差不多或比中國便宜,尤其是海魚,品種豐富,新鮮度高。乳製品比中國便宜而品質好。麵包西點之類價格與中國接近,但品質要好。

汽柴油的價格與中國差不多,高速公路的收費,與中國的也差不多。

教育費,託兒所幼兒園,與中國好一點的同類差不多。但也有入托難入園難的問題。

醫療費。全民醫保,城鄉一致,醫保卡在全國任何一地都可用,一般是醫保負擔70%,自費30%。沒有自費藥、自費檢查之類。醫生護士態度極好。

交通費。普遍比中國貴。在東京市區範圍內,一般巴士單次200日元(12人民幣),京都230日元。地鐵東京稍便宜,大阪京都一般都是200日元起步。出租車,極貴,東京等地2公里650日元起步。很少有聽說在日本長途坐出租車的。做出租車去機場的事,大概在福岡這樣的近距離還可負擔,若是東京大阪,人們也許會認為你錢用不完了。我在東京坐過一次去羽田機場的,因為有兩個半大件行李,用宅急便(快遞)的價格也相差不太多,就咬咬牙坐了出租車,好像一萬日元左右(六百人民幣)。

衣服和日用品。買得好,比中國便宜,買得不好,比中國貴,全看你自己的購物技巧了。要善於抓住大減價的機會。日用的洗滌護膚之類的永平,應該比中國便宜。不過要強調一點的是,物品的品質普遍比中國好。

我接觸過一個有點錢的日本人。在長野縣的一個小城外開一傢俬人醫院(比診所大),主要醫師就他一個人,有一棟醫院的建築,自家的住宅就在一旁。不算豪宅,但很寬敞,有一個不錯的庭院,兩個女兒都出嫁了,自己養了不少蘭花,喜歡踢或看足球。一週工作五天半,週六下午開始歇業。在避暑勝地輕井澤有一處鄉村別墅,開大奔車。但為人非常低調,毫不張揚。夫婦兩都樂善好施。雖是有錢人,但日常生活與常人也沒有什麼差別。

總的感覺是,一般的日本人,收入不算高,生活也並不很富裕,但生活品質(商品的品質、政府和商業服務的品質)要比中國高很多。


復旦大學徐靜波


根據日本國稅廳的民間給與實態統計調查數據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年收約為420萬日元左右,當然,這是指稅前的收入,扣除稅收,其實日本人平均到手的年收也就在370萬左右,這還是指的平均數據,如果考慮到業種的區分,這個數值的水分就更大了。比如年收在1000萬日元以上的有之,年收在200萬日元以下的亦有之。下面就讓我們按業種的不同看看日本人具體的月收入,自然也就明白日本人的收入是一個怎麼樣的形態了。



一般來說,在日本當一位作家,名聲雖然很響亮,但如果不是暢銷作家,月平均“給料”(工資)也就是25萬(14500元)日元左右,若是養家餬口的話,算是窮人了。另外,理髮師看上去光鮮鮮,但平均收入也是和作家差不多,都是25萬日元左右。廚師好一些,月平均收入能達到30萬(17400元)日元左右,火車司機比廚師稍多一點,平均月工資能拿到33萬(18000元)日元左右。 日本的音樂家和藝人看上去像是掙大錢的了,但其實不然,他們的月收和開火車的差不多,都是33萬日元左右,當然,那些明星、名音樂家的收入是絕對不在這個平均數據內的,那些人的收入動輒就是年收幾個億,是不可等同視之的。


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在日本,保育園的保育師和醫院的護士的收入都高於那些普通藝人和音樂家,因為這兩個職種的月平均工資都是38萬(22000元)日元左右。還有一個讓人想不到的是,在日本,麵包師的工資居然和空姐相同,都是42萬(24300元)日元左右。而一般公務員的工資則是55萬(32000元)。在日本幹警察工資不低,月平均為67萬(39000元),而銀行職員、記者和警察的工資相仿,都是67萬日元左右。 另外,日本律師的收入也很高,月平均能達到71萬(41200元)左右。大學教授在日本更牛,平均月薪已經是98萬(57000元)日元左右,而醫生和飛行員以及相撲運動員的月薪這都是超過100萬(58000元)日元的,那已經都是普通日本人須仰視的階層了。


除去上述這些按職種不同的收入之區別外,日本的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則是與年齡直接掛鉤的,這就是日本的年功序列制。一般來說,普通工薪階層的不到25歲的男女職員,平均基本年收為253萬(147000元)左右;超過25歲不到30歲的,平均年收為352萬(20萬)左右;而超過30歲不到35歲的,則為397萬(23萬)左右;35歲到40歲的年收平均為432萬(25萬)左右;40歲到45歲之間的年收平均為461萬(27萬)左右;45歲到50歲的則為486萬(28萬)左右;50歲到55歲的為509萬(30萬)日元左右;而55歲以上的,這不漲反降了,平均年收為491萬(285000元)。 至於合同工、臨時工等等,則就更低了,他們的年收實在是太零碎,在此也就不一一贅述了。


不過,總的來說,上述這些,畢竟只是日本人的平均收入,並不是把如房租、水電燃氣和其他各種必須的開銷扣除掉後的純收入,而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普通日本人的日子其實是普遍過的緊巴巴的。不過話說回來,日本人的日子雖談不上多麼寬裕,但他們的生活質量卻無疑是排在世界最前列的。



至於有多少年收才算是富人,一般說法是,年收在2000萬(120萬元)以上的人就能稱為“富裕層”,即富人了。但實際上,在日本一般把年收1000萬(60萬元)以上的人就稱為富人了。即使如此,這所謂的富人也只佔日本總人口的5%而已,相比於我們的200萬(2900萬日元)年收以上就算富人的共識,日本的富人表面上似乎還沒有我們的富人富,不過,我們這個200萬收入的人,卻是隻佔總人口的不到1%而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人無論是富人還是普通人,相比於我們都是佔優位的,尤其是在生活質量上。





萬景路聊日常日本


日本是亞洲的發達國家,居民生活水平比較高。聽說日本工資高,近年來很多人都選擇去日本打工賺錢。有人就好奇了,那日本人的收入怎麼樣?有多少收入在日本才算是有錢人呢?

日本普通人有收入怎麼樣

日本人稅前平均年收入在420萬日元左右,實際到手約370萬,摺合人民幣約23萬。不過,這是基於總體而言,各行各業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說日本的理髮師,月收入在25萬日元左右,約1.5萬人民幣;廚師的工資稍微高些,每個月大概能拿到30萬日元,人民幣1.8萬。而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月工資在20萬日元,1.2萬人民幣左右。

日本物價怎麼樣

確實日本普通人,工資隨隨便便就能上萬,不過這個收入水平,也只能過著一般的生活。畢竟在一斤大米賣30元,一斤牛肉需要275元人民幣的日本,一套三居室公寓就得大約400萬人民幣。

就算租房,東京月租也得9萬日元,5500元人民幣,再加上平日裡的交通費、通訊費、人情開銷等等,上萬的薪資離買房還差一個夢想的距離。

多少人收入在日本算是富人

如果想要達到富人水平,年收入至少得在1000萬日元,人民幣61萬以上。比如成為暢銷書作家、在大學當教授、他們的月薪基本超過100萬日元。如果能成為醫生、運動員,或者自己成老闆,那就更厲害了。

實際上日本富人不多,約佔日本總人口的5%。很多日本人覺得只要過得中等差不多,就算收入不高,沒那麼富裕,也可以過上高品質的生活。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愛問愛答


日本厚生勞動省前不久做了一個調查,認為對於一個雙人或三人日本人家庭來說,多少收入算夠?


結果超過一半的日本人認為是至少在600萬日元以上,合現在人民幣也就37萬左右,其實這個在北上廣深也只能算一般般,不過這個一般般是考慮到北上廣深高昂的房價以及緊巴巴的福利才這樣說。日本的社會福利稍微好一點,所以同樣的錢,在兩地並不具備直接的可比較性,需要考慮到兩地的生活、教育、醫療支出。


如果說600萬元只能算中產的話,那麼日本人心中覺得屬於富裕的標準的話,據調查顯示,一般是在1000萬日元左右及起步,也就是60多萬人民幣。


在日本,有個年齡——工資學理論。說是20歲—30歲的員工,收入在400萬日元左右。到了40歲,可能年收入會調漲到500—600萬日元左右。到了50歲以上,可能就到了600—1000萬日元左右。


所以1000萬日元的標準,在日本估計得按部就班至少幹到50歲以上才能有機會得到。當然每個行業不一樣。有的行業好,比如投行、金融,不需要努力到50歲也能得到。


不過,即便是1000萬日元年收,在中國人看來估計都遠遠不夠。因為中國人壓力的確太大了,醫療,教育,房產,結婚,各個都是壓力山大一般的存在。


而日本在醫療、教育、乃至房產、結婚上都比中國人小很多。比如日本的醫療比較發達,醫療保險也發達,去醫院看病往往花不了什麼錢。教育在大學之前,學費都不高,除了一些知名私立學校外。房產,現在整個日本房價都比中國低,而且想要結婚,並不一樣要買房。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年收400萬日元,500萬日元,很多都是計算的稅後收入,這樣一比,中國人的稅前收入,可能就會被比下去。就跟中日兩國的房產一樣,日本的房產是絕對不會有公攤面積一說,相反中國人說自己買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實際到手也就80平方米不到,一樣的道理。


另外,日本還有一點是,一年會在年中及年末,各發一次獎金,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這筆收入不菲,有的人把他們存起來,有的則剛好用在年中或年末的海外旅行上。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景點門票可要比咱們便宜和划算的多。


總而言之,我們北上廣深的收入貌似是漲起來了,但可能負擔的各種稅費成本,以及生活開支壓力不小。而日本工資可能沒有我們高,或者增長沒有那麼快,但他們生活成本可能比我們要低不少。


看你要哪一種生活?



北京不冷東京熱


富裕的標準其實很難確定,就日本社會而言,有幾個特徵和我國不同:


一,日本人的價值觀中很少追求非常富裕,更多的覺得過得中等就差不多了。所以日本曾經流行過一個詞“一億總中流”,就是說日本九成左右的國民都自認為中產階級。既非富人,也非窮人。中流是最多的。


二,日本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小,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是基尼係數,政府實施“劫富濟貧”的稅收制度,所以日本的基尼係數只有0.37,接近中國80年代初的狀況。


所以我在這裡斗膽,把問題理解成”在日本人心目裡,到底什麼收入才算過得去?(能結婚)

在一個貧富差距大的國家,國民因為立場不同,很難在貧富的衡量方面達成共識,比如三線城市以下也許會覺得年收入20萬是富裕了,在一線城市20萬恐怕也就能養活自己。


而在80年代初的中國,由於貧富差距小,當時全國人民都認為“萬元戶”是沒有爭議的富人。


日本的貧富差距狀況接近中國80年代初,所以他們這方面的標準一般比較容易得出,我們舉兩個例子來看看。

一個是日經中文網上的:據日本某網絡調查顯示,對於“要營造孩子感到幸福的環境所需要的年收入是多少?”這個問題,得到最多的回答是500~600萬日元。

關於理由,受訪者回答稱:

“聽說社會上平均年收入就是這種水平,我認為這能創造最低限度的幸福環境”(34歲女性)

“據說如果有600萬日元,就能過上標準的生活”(31歲女性)。


可見,年收入600萬日元,是一般日本女性所認定的最低幸福(富裕)標準,這相當於年收入35萬人民幣,是不是覺得比較低?


但考慮到日本非常好的基本醫療福利教育情況,年收入35萬以上已經過得很不錯了。


我們再看第二個例子:日本NHK製作的紀錄片“紀實72小時”其中有一集“秘密的白色相親室,講大齡日本男女的相親情況。

這個節目中的女性都很現實,對男性提出了很明確的收入方面的要求,例如下面這個:



長得帥+年收入500萬日元。但也有高的,比如日本的這個相親介紹所很勢利的將年收入500萬,700萬,1000萬的男性分成了三個組。



日本國內能賺到650萬日元年收入的人僅佔整體的約6%。如果是男性,全國有約200萬人達到年收入650萬日元,佔整體的8%左右,而女性只有約40萬人達到,僅佔女性整體的約1%。


閉家鎖的紅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經濟曾一度達到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即便經歷了泡沫下“消逝的二十年”,但目前依然實力雄厚,各行各業都有不少具備世界代表性的龍頭翹楚,那麼日本普通居民的收入是什麼水平呢,我們在國內要有多少錢在日本才算是富人呢



日本的人均收入

天天前些天在公寓裡面認識了一位留日8年的朋友,聽他聊過不止一次日本人的工資問題,他說在日本每月掙到1萬5左右的人民幣是比較容易的,日本人均年收入在2017年大概為400-450萬日元,約為25萬人民幣



那麼多少錢在日本算是富人呢

我們按照普通富人標準來定義:隨便想吃什麼吃什麼,收入完全可以支撐自己所有肆意的消費,在城市好的地段有幾套自己的房產和不錯的汽車


日本的物價整體高於中國,一瓶水的價格在100日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6元左右,天天之前在日本交換的時候,和朋友在路邊的拉麵店吃飯,一碗拉麵也要在人民幣40-50元,這樣來算,在吃的方面來衡量,國內收入水平至少要達到目前自己的5-7倍以上,才能在日本維持自己現在的生活。



用房子來衡量, 日本的房價雖然不比國內一二線城市那樣高,但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極高的水平,因為日本實在是地方太小,人太多,地方是很金貴的。

在東京城市較好地段房價一般也可以達到4-5萬/平米,黃金地段可以達到10萬以上,所以想要在日本中心地區有自己的房子,也至少要有近千萬人民幣的身家才可以辦得到。



日本整體階層比較固化,人們生活也比較踏實,上班族每天加班,下班,甚至幾代人重複同樣的工作和生活,很少有大的變動,所以很多日本人即使工作壓力大,又要面對高昂的物價,但是依然活得比較開心。


首席投資官


根據在日本遊學的朋友介紹,一個30歲的普通的日本男人,工資在30萬日元左右,加上年終獎的話,一年500萬日元(合人民幣30萬元)以上的人,可以稱得上「混出名堂」的說法。

不同於國內,日本一些老派企業,講究的是員工的終身僱傭制,這樣的制度難免會形成按資排輩的狀況。所以,年終獎這塊收入大頭,只有正式員工才會有,而且是資歷越老的員工拿的越多,買房買車的錢基本都從這裡出。

下面舉一個朋友同事的例子,來自東京的工薪階層:

男主人月入35萬日元,女主在家帶小孩,房貸一個月15萬日元,工資還要扣除各種雜七雜八的稅費,一個月也只有8萬日元的生活費。

日本的物產也比國內高,換成人民幣的話,日本的一瓶礦泉水8-11元;一碗肉絲麵50-110元;一個西瓜70-120元;2斤大米80-100元; 一根蔥7元;地鐵起價12元;巴士起價15元;出租車50元3公里起步價,這物價你看的怕不怕?

另外,再附上幾個職業的平均年收入吧,好好對比一哈:

電視臺播音員:45萬日元~65萬日元;

律師:50萬日元~60萬日元;

高中老師:55萬日元~65萬日元;

消防員:60萬日元~70萬日元;


阿呆札記


隨著近幾年歐洲難民、澳大利亞“作死”、美國與世界的“衝突”、馬爾代夫政變等,世界上旅遊勝地一下子變得動亂不安。出國遊變的“危機四伏”,誰都不知道你在下飛機的那一刻將會面對什麼?隨著與韓國、日本關係逐漸走上正軌,似乎我們又增加了兩個可以旅遊目的地。

居然要找富人,那麼就應該以日本收入最高的幾家公司做參考。就像國內如果你想找富人“對比”一下,一般會參考阿里巴巴、華為、中興、萬達、百度、今日頭條(某想不在此列,人家拿美國工資)等互聯網巨頭公司平均年收入做參考,因為這些公司的平均年收入基本上代表著當年的比較高收入,基本上都跨入富人階層。用這些公司平均年收入來衡量富人階層似乎比較恰當,同樣也衡量一下自己與富人差了幾個馬雲,因為錢包經常為負數!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在日本平均年收入排名前50的企業中最低收入為1014萬日元,也就相當於60多萬人民幣的年薪。如果你的年薪超過60多萬人民幣,在日本也算富人階層了。而日本年平均收入最高的為GCA公司,其平均年收入為2139萬日元,相當於年薪12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中國年薪超過120萬人民幣,在日本也算富人比較靠上的部分。所以說在日本想當富人最起碼年收入要超過1000萬日元。

日本普通民眾的年薪大概是500萬日元左右,相當於年薪30多萬人民幣的樣子。日本女性收入相對較低一點,大概為400萬日元,相當於年薪23萬人民幣的樣子。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民眾的收入好像很高的樣子,其實在日本想租一間一般的房子,月租金最少也得10萬日元,一碗拉麵最少也得300日元,水電費等一個月也得至少1萬日元,電話費最少也得消費1萬日元,電車券最少也得1萬日元,還有國民保險、朋友聚會等一些列的開銷,這還都是一個人的情況下。其實日本民眾沒有我們想的那樣活得“瀟灑”,再加上日本基本上為男人掙錢養家,壓力會更大。


昨思今明未武


日本勞動人民的職業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最常見的就是工薪階層,其次是自營業者(中國也可以理解為做小買賣的),接著是公務員,最後是農民,那除了勞動人民以外,資產階級還包括企業主,政治家之類,我們平常津津樂道的收入問題一般都指的是工薪階層,因為大部分工薪階級都不允許自己報稅,每個月的稅金會自動從工資中扣除後才會到自己手裡面,因此也是最容易統計的一撥人。

工薪階層的平均年收入在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一直呈下降趨勢,直到2012年安倍經濟後才開始觸底反彈,2015年的統計顯示全國平均水平是年收入420萬日元,也就是大概25萬RMB。

而收入又根據年齡段與性別區分開來,容易獲得全職工作的男性平均比女性的收入高一倍還多,而45-55歲的男性又是整個年齡段收入最高的。

一般來說普通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月收入在20萬日元上下(1萬2千RMB),30歲左右會翻倍到40萬日元,之後的升薪就多少跟能力掛鉤,到40歲可以在公司混個一官半職的,月收入超過60萬日元也很正常,如果能坐到公司董事的位置,月收入就會超過100萬日元。


司馬看日本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這個問題。

年均收入50萬人民幣就算富人

日本國稅廳對日本各個公司的職員年收入數據進行統計,從1995年到2010年,日本普通職員的年收入為380萬日元至470萬日元之間。儘管在這一份日本職員平均年收入數據中,也包括了收入極低的臨時工,用短期合同工平均分攤下來一年收入的數據不是那麼準確。但基本上年均收入在800萬日元也就是人民幣50萬左右,就已經跨入了高資產階層。

而當你的收入達到年均400萬日元,也就是人民幣23萬左右。那麼在日本,你就屬於占人口總數60%的中產階級。換言之,在日本年薪400萬和800萬分別是兩道門檻。而年薪高於800萬日元的人群,同年薪低於400萬的人群一樣,僅佔所有日本人口的20%。

日本人的生活壓力也不小

根據日本家庭雜誌在2017年所做的大型專題調查發現,一般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都用於日常開支,很難有結餘。報道曾經採訪一位從事金融工作的先生,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婦,收入來源比較單一。但月收入差不多在30萬日元左右,年均收入360萬日元,屬於典型的日本中產階級。

但事實上,這樣的一戶人家,每月必要的生活費高達24.9萬日元。其中伙食費有48000日元、交通費13000日元、通訊費15000日元、教育費22000日元、日常交際5000日元、各種零用開支22000日元。而事實上,就算是如此龐大的日常開支在日本也並不能算是過上了體面的生活,在飲食方面還需要小心注意才不至於超支。

日本的房租租金並不算低

日本買房子需要徵稅的,日本的房屋和土地均可出售。一般來說,買房子不僅意味著擁有房產,也擁有了相應的土地所有權,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推高了日本的房價。大抵上講,日本的房價與目前北上廣的一手房價差不多,對於較為年輕的人群而言,購房難的問題依舊存在。

而事實上,除了買房,在日本租房也需要徵稅。據統計,日本在東京的房租高達9萬日元每月,和一個單身青年的日常消費相等。但是對於日本很多的年輕一代而言,他們更願意選擇租房的生活而不是選擇早早的揹負房貸。

那些奮鬥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也逐漸轉變了對於房產的想法,逐漸習慣了租房的生活,也開始認同租房式的生活體驗。當然了,如果想要租到好的房子擁有足夠的信息就非常重要,選擇優質的平臺就是相當於擁有了千千萬萬優質房產的選擇權。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