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在做p2p理財晚不晚?

天將拂曉


現在進行網貸P2P理財不晚,這主要取決於投資人對網貸P2P的瞭解和理解達到什麼深度。

P2P是高風險中等收益的理財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P2P的貸款人大部分是從正規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貸款,或者貸款難度比較大的群體;

其次,搭建P2P平臺的公司、提供貸款的公司中間抽成比較多,高息借貸出去,給投資人的收益率一般在8~15%之間。這是平臺和貸款公司所應得的風險收益,因為會出現較高比例的逾期和壞賬,它們得去催收啊等等,你明白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P2P平臺提供了高效率使用閒置資金的渠道,更準確地反映了現在資金的成本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傳統金融機構的轉變和業務改進。

現在國家對P2P行業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措施辦法不斷出臺,最新的要求是按照《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P2P機構必須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備案登記工作。這對很多業務不規範、實力不強的平臺來講就是一道坎。

所以,現階段建議小白投資人以觀察瞭解為主。如果參與的話,一是適當控制規模;二是要對比選擇各大第三方評級機構排名靠前的平臺,比如陸金服、惠金所、開鑫金服、桔子理財、人人貸、宜人貸等;三是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控制在8~12%之內比較合理。


顏開文


現在做P2P,無疑就是自投羅網。你看中別人的高息,別人看中你的本金。套用炒股的理論,現在就是C浪,最後一跌深不見底。如果你賺的是辛苦錢,那就遠離P2P吧。

關注財經的朋友都會注意到最近爆雷是P2P的常態,不管它宣傳的風控能力有多強,不管它獲得過哪種等級的認證,不管它身邊有誰出現過,說倒就倒,迅雷不及掩耳。現在P2P是重災區,處處有雷聲,成片、成批的。

其實P2P國產化後已經不是P2P了,P2P本來的出發點是實現點對點的借貸,減少中間流程,平臺不吸收資金也不承擔風險。但按照理想模型是發展不下來了,把錢借給熟悉的人是不需要平臺的,把錢借給不熟悉的人有平臺也沒用。國內的P2P平臺急中生智,提出了高額返息和借貸擔保的業務,所以說國內的P2P應該叫網貸銀行。

P2P最大的風險是資金鍊斷裂,可以毫不猶豫的說P2P和龐氏騙局有說不清的關係。P2P之所以能吸引資金,關鍵在於高水平返息,高息帶來的自然是高水平的借貸,高水平借貸的對象自然是高風險的用戶群體,本生風險就高那麼再華麗的風控都是蒼白的,P2P的壞賬率必然要高於銀行,這就需要不斷的擴充投資群體以保證其生存。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無窮的投資群體是不可能的。首先P2P的投資收益是不可能高的離譜的,越高越難生存,這就註定了P2P並不是最好的投資方式,隨時都會面臨集體提現的問題。這裡我舉兩個例子:如果房價上漲,人們會發現投資房子是即買即賺,買房就會成為首選,理財現金將被全部套現以進行支援;再比如摩拜單車剛流行的時候押金為299,但是沒多久小黃單車就出來了,押金只要99,那麼市場的選擇更多的將是小黃,人民會取出摩拜的資金投入到小黃,這叫同行競爭風險。

當然也有很多P2P從創立之初就制訂了逃跑計劃,很明顯這類人就是所謂的金融騙子。支付寶開啟了全民理財的意識,P2P提供了理論依據,當然騙子也在這個時候趁虛而入。如果你不幸被騙了,想要通過立案、訴訟來追回自己的本金幾乎是不可能的,有個50%的補償你已經是非常非常幸運的。

在註冊、融資、監管、響應都極度不規範的時候,在全國上下努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時候,遠離P2P不失是一個好的選擇。






徐徐成翔


不晚

由於銀行利率持續偏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嘗試p2p理財,當然,年化10%左右的收益也讓一些人嚐到了甜頭,但是越來越多的平臺暴雷,這就要求投資者千萬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或者擼羊毛的行為。

最近,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2018年4月份,網貸平臺又減少了6家,其中停業或者問題平臺就有43家,國家對網貸行業的嚴厲監管,必然會淘汰一批不合格平臺,所以,只要投資人擦亮雙眼,選擇靠譜的平臺,還是可以通過p2p進行理財的。

大家在選擇p2p平臺的時候,可以選擇有銀行存管的中小平臺進行投資,因為規模小,如果違規業務量不大,可以快速完成清理,輕裝上陣。

想獲得更多投資理財方法的,請關注我,去我的主頁,瀏覽相關文章和回答。


完美並不美的人生


  為什麼P2P理財筆者覺得會越走越好呢?經濟要發達,錢的流速必然要更快。那怎樣能更快呢,就是有需要錢的人都能借到錢,然而銀行不會給任何個人或企業貸款,於是催生了很多小額貸款公司和P2P理財平臺。



  也就是說,經濟越是發展落在P2P借貸平臺身上的擔子就越重,該行業就會越是繁榮。

  但話說回來了,我們為什麼對P2P理財那麼反感?只因其過度宣傳,野蠻生長,監管不力,隱瞞逾期率和壞賬率等,致使投資者感覺自己投入的錢投得不明不白,萬一平臺倒閉或跑路壓根摸不到頭腦。

  不過嘛,近期較好了,投資收益率降低趨於穩定,監管越來越嚴,徵信系統越來越完善,過度宣傳的平臺也清理的差不多,整個風險體系也向公開方向發展,倒閉跑路的平臺也越來越少。



  筆者相信,如像現今這樣發展下去在未來P2P平臺只會越來越好,因為其不但能提高效率,同時借款人還能以較低的利息貸到款,從而減少逾期率和壞賬率。例如投資者以八個點存入,借款人再從平臺裡以十二個點借出去,那麼對於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投資者能拿到八個點的收益,而借款人因為利息較低(銀行信用卡分期或信用借款分期一般要高達十五個點以上)也是願意還款(當然這個功勞還要看徵信系統的完善程度)。

  當然了,筆者只是看好該行業,但不建議過多資產配置於P2P理財的,P2P理財適合於那些追求本金不受侵害的投資者。如果追求收益率的話,更建議去買基金,而基金的缺點就是本金可能出現虧損。

  當然的當然,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不管你是否投資p2p理財,在選擇平臺和項目時不要只看到收益,而忽略了風險。

  


三人聚眾


P2P理財興起於2013年,成長於2014年,爆發在2015年,問題出在了2016年,受到監管層嚴格管理的是2017年,今年以來是大批P2P理財平臺都在倒閉,有數據顯示,本來中國有6000家P2P平臺,幾年下來,只剩下1800家P2P了,本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現在算是越來越正規了。不過就在上個月,以唐小僧為代表的40多家理財平臺倒閉。

應該說P2P平臺受到了監管層重點監管後,馬上就要走向成熟了,在風險集中釋放,剛性兌付被完全打破之後,P2P平臺將迎來比較新的春天。現在投資P2P等於是在踏著前人的血路往前衝鋒,雖然風險還是有的,但是這麼多平臺倒閉後,剩下的平臺,就會相對優秀的多,也沒有資金池,也已經受到銀行的託管。所以,投資P2P恰是利空出盡的時候。

實際上,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投資者最重要的是保障自己本金的安全。不管投資什麼品種,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上選擇,還是首要選擇安全性。並不是給你收益越高越好,而是要越安全越好。當你認清了這一點後,在P2P領域,我想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首先,投資者要對P2P網貸風險心裡要有比較正面的認知。因為P2P平臺再拿錢去借給其他投資者,這些人是次級貸款人,就是那些銀行不願意貸款給他們的人,所以普通投資者在投資前必須要認清高風險必須與高收益所對應的道理。如果覺得現在P2P風險偏大,可以買點貨基和國債。

再者,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放在一個網貸平臺上投資,要學會選擇一些好的P2P網貸平臺進行分散投資。而且對單個的P2P平臺不要重倉,以免發生爆雷。同時,對於投資期限建議以半年為主,當然能有1-3個月的理財產品就更好了。

最後,在購買P2P理財產品時,過去只看回報率高低,不看理財資金投向哪兒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去剛兌的背景下,大家都要學會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任。在投資一個平臺前,要綜合考慮量該平臺的背景、業務模式、信息披露情況、運營情況,還要了解一下該網貸平臺的逾期率的數據是多少。


不執著財經


當前,P2P行業出現了一個非常滑稽的現象:一方面P2P平臺拼命宣傳自己“零”逾期、“零”壞賬,另一方面是一年倒閉跑路大幾百家P2P平臺。

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論。但可以看出的是,即便P2P平臺再怎麼宣傳,也掩蓋不了衰敗的現象。而目前來看,沒有一個平臺會公佈自己真實的不良率,監管的缺乏讓平臺野蠻生長,也讓逾期壞賬有了保護傘。

即便現在,監管新規出現,但沒有強制的監督和相應的懲罰措施,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正的逾期和壞賬又有幾人知曉呢?

而互聯網平臺面向的客戶從來都是銀行等不願意接受的所謂問題用戶,這類資產的優質程度暫且不談。平臺是否能從海量的人群中識別出優質資產,其風控能力是否過關、模型是否可靠,都是對平臺能力的考驗。

目前,一些P2P平臺從業人員缺乏相關的金融背景,理財產品缺乏合理的設計,導致整個行業一片混亂。更重要的是,如果貸款銷售人員從中作梗,那逾期率和壞賬率更是不可知的秘密,而越來越多的圈錢跑路事件也讓行業魚龍混雜。

但P2P真的走上絕路了嗎?筆者以為不然。創業者需要找到優質資產,保證資金池乾淨,運營模式清晰,更重要的是團隊要有行業積累。如果有資質的話,可以選擇有第三方或者銀行資金託管。

說白了,互聯網金融還是繞不開金融的本質,風控到位,資產優質,資金乾淨。做到這些,P2P也一樣可以大有作為。因為P2P是小而美的項目,解決了部分人活著企業的較小的資金需求,對於投資者來說也可以合理的配置資產,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鉛筆道


提這個問題的肯定是想問,現在投資P2P還有機會獲取暴利嗎?其實P2P作為一個新的互聯網金融形式存在,肯定會長久延續下去的。什麼時候都可以投資,但是現在不能有投機取巧了。

1. 行業洗牌,洗掉那些風險平臺

在監管機構的持續重壓下,劣質平臺已經幾乎全部退出市場。目前近半數投資人會選擇將80%的資金重倉在3-5個平臺中,一來可以體驗不同產品和業務帶來的理財體驗,二來也可以分散風險獲得更加安全的資金升值體驗。

2.選取老平臺,有背景的平臺

安全第一才是互聯網金融投資的主要思維,存在的老平臺已經過了攬儲,吸引客戶時代了,收益越來越符合市場規則,往往是低收益的,但是做P2P安全投資,關鍵在於選擇一家安全、合規的平臺,特別是一些在行業長久安全穩健運營的老平臺更值得理財人信賴。

3.正確評估,P2P平臺的風險和收益

要正確評估風險,不要受到新平臺高額返利的誘惑,掙了小利虧了本金,不要有僥倖心理。要清楚平臺不是銀行,風險無處不在。其次,投資不要過分的追求高收益,過分貪婪往往適得其反。最後,理財不要有賭徒的心理,不要把所有的家當都押進去,否則真的有可能會傾家蕩產。

總結: 現在開始P2P理財,收益上的確要少於往年,但目前市場上很難找到可以完全替代P2P的理財產品,現在是越早投資越划算。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種一棵樹的最佳時間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同樣的,做P2P理財的最佳時間是8年前,其次是現在。

理財越早開始越好。

正如巴菲特所說的,投資理財就像滾雪球,要想滾的大,一是要有足夠長的坡,二是要有足夠的粘性。

坡長,滾得時間就長,收益就高。

粘性大,利率高,絕對收益就高。

所以做P2P理財越早開始越好。

但為什麼說現在也不晚呢?

是因為前期的P2P雖然收益高,但是風險也大。

前期P2P平臺年化利率24%以上的比比皆是,而現在呢?

年化12%以下的平臺比比皆是。

不過,伴隨著P2P收益率的下降,P2P的風險也在下降。

隨著監管的到位,P2P平臺跑路的越來越少了,P2P的投資人越來越多了。

而且P2P的惡意借款人,就是一開始就沒打算還的那部分借款人基本都被篩除乾淨了。

所以整個行業經過前期的優勝劣汰,經過監管的整頓,逐步走向了規範,從游擊隊轉變成為了金融行業的正規軍。

因此,我認為現在開始投資P2P也不晚,如果不熟悉的話,可以從大平臺小金額開始嘗試,一步一步來。


用戶59194601854


一,先說結論

如果是追求前幾年的15%以上的收益,現在已經基本難以達到,但是如果追求6到12%的收益,現在絕對不晚。

二,再看收益

先看看排名前9的平臺的收益,收益在6.8%以上,而且前十的平臺,安全性也是可以放心的。

排名前一百的平臺的基本資料,存管銀行等彙總資料,需要的朋友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分享給您哦。

分享原創穩健投資經驗和技巧,歡迎您關注和點贊。

小樓一夜聽風雨GZ


據瞭解,目前互聯網小貸牌照發放已經停滯,互金平臺合規化進程已經步入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已經有大量平臺被清退。

雖然剛兌已經被打破,但是其本就是投資市場畸形發展的不良產物,如今隨著強態勢監管力度不減,互金平臺不良發展產生的問題正被逐步清除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於投資者而言降低了因平臺不合規而導致平臺跑路的風險,且隨著合規化的不斷進行,留下來的平臺綜合實力都很強,有益於投資者獲取穩健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