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人有兒有女卻露宿街頭,你怎麼看?

牽住夕陽的手


不請自來啦!某衛視節目看到一個老人有兒有女,因欠房租被趕露宿街頭。十幾年前離婚後沒跟兒子來往,找不到兒子,但跟一個有夫之婦生了一個女兒,現在沒人管了。

我想說,不論老人以前是什麼原因,或是犯了什麼錯。現在,已經在被懲罰了,非常悲慘,在承受自己一手造成的結果,而帶來的痛苦的結局。往事已矣,過多的對老人指責或幸災樂禍,不應該是我們現代社會提倡的事情。

根據我國《婚姻法》36條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所以,老人的兒子是負有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的。

還有,我國《婚姻法》25條也規定,非婚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所以老人後面跟有夫之婦生的女兒,也是負有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的。

希望老人的兒子和女兒,能放棄前嫌,不記前隙,儘自己作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讓老人能平平安安的度過餘生。

同時,也希望現實社會婚姻家庭的雙方,能珍惜眼前,重視當下的生活,維護好自己目前的家庭幸福。

最後也祈盼全社會對有困難的老人能獻出愛心,奉獻愛意。

(圖片來自網絡,圖片內容與文字無關)




那天那海那灘


首先說明,老人雖然有錯在先,但作為子女為其養老是必須的,這是子女的責任,不能把這個責任推給社會。如果子女們因為家庭矛盾,都把養老問題推給社會,那麼,國家該有多大的負擔啊。


這裡說的露宿街頭的老人,用人們最樸實的一句話說,就是活該。不過這只是人們常說的氣話而已。當這個氣話說完了,事情該咋辦,還要咋辦。

老人的行為卻是不能讓人恭維,年輕時不顧家,跟老婆離婚,自己的孩子也不管。出去租房子跟一有夫之婦鬼混,而且還生了一個女兒。按說孩子都有了,應該有個安穩的家,可是,事實不是這樣的。

現在老了,不能工作了。既沒有老婆陪,也沒有孩子陪,一個人住在出租屋,還繳不起房租。這過的是什麼日子。說句不好聽的,這是自作自受。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年輕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能行,不管不顧家人和子女,想咋樣就咋樣生活。這樣隨心所以的結果就是自己把自己逼到絕路上。


多年前,在電視上看到某山區一個60多歲的男人,跪在一個低矮的房子門前,眼中充滿了無奈。

原來是這個男的年輕時,拋下妻子、兒女,跟一個女的去外地生活。現在老了,在外邊幹不動活,身體也有病,那個女人不要他了。沒辦法就回家找妻兒。畢竟夫妻倆有一雙兒女。妻子有點想接受的意思。可是一雙兒女堅決不讓父親進家門。

這個男人沒辦法,叫來村幹部幫忙說情,跪在門口給妻子和兒女道歉,那種可憐相,真的讓人不忍心看。可是,這能怪誰呢?還不是自己自作自受。


人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例子能夠證明這兩句話的經典之處。

因此,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傷害他們情感的事情不要做;損害他們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如果做了,遲早都會被還回來的。

天道公平,輪迴報應。作惡者終究沒有好下場。


言歸正傳,再說說露宿街頭的老人。如果兒女們看到了視頻,請你們主動去領回老人吧。無論他年輕時有多壞,他都是你們的親生父親,血緣是改不了的。

他生了你們,你們有義務給他養老,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不要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社會。也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做負面的榜樣。贍養老人是給自己積福,也是給子女積福。

你們說對嗎?

歡迎朋友們留言參與話題討論!喜歡的就點個贊吧!


牽住夕陽的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兒有女,卻露宿街頭。這位老人看上去可憐,兒女聽起來也不孝?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原來這位老人十幾年前就離了婚,與一位有夫之婦攪在一起,還生了一個女兒。

原來的兒子,老人沒有盡父親之責。現在的女兒,身份非常尷尬。

古人云: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中國的倫理講究的是關係對等。要求子孝,那要先看看父慈不慈?

顯然,這位父親沒有盡到職責。再去苛求兒女盡孝,也得不到倫理上的支持。

總結一句話: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後面是風是雨,就要看老天爺的心情了。


Fandy


老人露宿街頭各有各的情況,一種是確有兒女,兒女不孝互相推諉,致使老人無家可歸流落街頭;還有的失憶痴呆型,說不清道不明找不著回家的路,流落街頭;還有一種懶惰型的,天生賤皮子,不願幹什麼,專吃現成的。第一種情況子女可恨,缺失起碼的人心。第二種情況可憐,只有依靠社會管理。第三種情況可氣。


不老松446


這個老人無家可歸,露宿街頭看著怪可憐的,兒子找不到,十多年前離了婚,沒有盡到父親責任,後來由於風流。和一個有夫之婦又生了個女兒,由於欠房費半年被房主趕了出來,又可恨又可憐。雖然父親有錯在先,不管咋地給予了你生命,兒子也該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如找到兒子還得孝敬老人,他已經在外流浪,不能都推給社會,那社會負擔也挺重,記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非浪漫的人



藍天51568


其實老人流落街頭我是這麼看的:第一種情況,老人的思想與下一代人的思想不統一,致使意見不和的矛盾性分居生活而帶來感情分裂,也就造成無法滿足子女的需求而流浪街頭。第二種情況,對子女的溺愛而造成無法滿足子女的需求,最後無法忍受子女的待遇而走上街頭。第三種情況,老人虐待子女致使子女無法忍受老人的行為,而讓老人流浪街頭的。第四種情況,也許是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太快,而導致人們的思想缺乏教育所造成的老人流浪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