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全球GDP最高的商業區”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對外資金融機構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近日,華僑銀行集團在香港發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計劃2023年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10億新幣的稅前利潤。“預計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持續增長併成為全球GDP最高的商業區。粵港澳大灣區對於華僑銀行集團來說,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且將進一步開拓的區域。”該集團首席執行官錢乃驥表示。

“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全球GDP最高的商业区”

六大因素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發展

當天發佈的“華僑銀行集團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報告顯示,珠三角地區2017年的GDP為1.1萬億美元,放到全球的環境中看,比印度尼西亞的GDP還高。預計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持續增長併成為全球GDP最高的商業區,超過舊金山灣區和大東京灣。

報告稱,六大宏觀因素對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的大力支持、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增強的互聯互通、呈現強勁增長趨勢GDP、私營企業商業活動帶來的差異化戰略定位,以及貿易、資本及財富流動所帶來的財富管理機遇。

“這六大因素都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在203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我們將繼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商業流動,包括貿易流動、資本流動以及財富流動。”華僑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錢乃驥說。

錢乃驥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方向與人民幣國際化密不可分。人民幣國際化將持續推進,人民幣很可能會作為儲備貨幣、貿易貨幣和交易貨幣,人民幣對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商業人士將更具吸引力。

港澳大灣區蘊藏著巨大的財富管理機會

外資金融機構也看到粵港澳大灣區蘊藏著巨大的財富管理機會。當天發佈的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尤其是高科技行業。2017年,廣東的私營企業貢獻了廣東53.8%的GDP,廣東私營企業8.1%的增長率超過了廣東省7.5%的GDP增長率。

談起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前景,錢乃驥很興奮。他認為,“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將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利用廣州的貿易金融優勢、深圳的高科技優勢以及香港的國際金融優勢,有望塑造‘中國硅谷’模式。”

他指出,隨著香港與深圳及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合作的加強,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日益突出,而深圳在創業激勵政策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企業家數量不斷增加,已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創新城市。

“2016年起,廣東省的富裕人群數量已超過北京。這意味著,金融機構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貸款及手續費收入的商業潛力巨大。”華僑永亨銀行個人銀行業務主管黃妮妞表示,“中國的私人財富管理目前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基金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也蘊藏著諸多機會,因此,我們有意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專屬機構。”

據悉,該集團正在評估增強中國財富管理業務的可能,並可能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試點來推動本地財富管理業務的進一步增長。“這並不包括離岸財富管理服務,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中國的在岸財富管理服務。”黃妮妞說。

積極佈局粵港澳大灣區 在深圳設立珠三角總部

錢乃驥坦言,粵港澳大灣區將為該集團提供非常多的機遇。首先,珠三角地區本身就是快速發展的經濟區,在這個區域有很多可待挖掘的機遇。其次,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珠三角地區與香港和澳門之間有資金的雙向流動,外資金融機構可以捕捉這些資本流動中湧現出的商機。

華僑銀行是新加坡成立時間最早的本土銀行,以資產規模計,該行目前是東南亞第二大金融服務集團。粵港澳大灣區所包含的11個城市中有9個在珠三角地區,截止目前,該行在其中的5個城市設立了分支行。

在積極佈局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裡,深圳成為該集團的一個重要戰略基地。在被華僑銀行集團收購之前,永亨銀行(中國)的總部位於深圳,這使華僑銀行相對其它外資銀行而言,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更廣泛的佈局和市場滲透。

“作為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圳的GDP在粵港澳大灣區處於領先地位,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排名很高,僅次於香港和澳門。我們在深圳設立了珠三角總部,未來計劃利用深圳地區的科技創新資源打造華僑銀行的技術資源中心。”錢乃驥稱,該集團已在深圳地區設立了強大團隊,將提供包括編程和應用開發等在內的技術支持。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推進和我們在該區域業務的持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華僑銀行利潤強勁增長的地區。”錢乃驥說。

2017年,該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稅前利潤約為5億新幣(相當於24億人民幣)。近日,該集團宣佈,在5年後的2023年,計劃將這一數字翻倍至10億新幣(相當於50億人民幣)。”

“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全球GDP最高的商业区”

【作者】

【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