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清朝當兵,收入怎麼樣?

風繼續吹


綠營軍是清代的常備軍,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清朝主要的倚靠力量。但是綠營軍的餉銀算是很低了。首先說說兵丁的餉銀,早在順治元年(1644年)清廷便制定了綠營兵丁的月餉標準,馬兵一個月有1.5兩,守兵一個月發1兩。順治四年(1648年),又對薪俸進行了調整:“有馬戰兵每名月給銀二兩,無馬戰兵每名按月給銀一兩五錢,守兵每名按月給銀一兩。”此後形成了定製。其中馬兵的月錢有所增加,但總體而言還是不高,綠營兵的俸祿與生活所需相比,可以說微不足道。面對綠營兵丁收入低的情況,朝中有大臣也曾向皇帝皇帝,奏稱:“一氣人之身僅能存活;若有父母妻子,則艱難甚矣……貧乏之兵,何以自支?”不過這次上疏並沒有什麼效果,綠營兵丁收入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發生戰亂時,朝廷經常難以按期支付月餉。

綠營兵

更雪上加霜的是,綠營兵丁每個月那麼低的薪水,往往還要被將領以“朋扣銀”、“朋馬銀”等名義扣剋,據記載光一項“朋扣銀”每個月就要上交0.03-0.1兩不等。而且綠營兵訓練時用的火藥鉛子,需要由從兵餉中支取,試想最後到士兵手中還能剩多少。為了謀生,綠營兵不得不在本職工作外兼營副業,有的當小販,有的當手藝工人,因此疏於訓練,戰鬥力下降。

訓練場景

前面說到綠營將領經常從兵丁那收取銀兩,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將領也很窮啊,清朝從一品的提督一年的收入大概有81兩,折算成每個月大約有6兩多;而最低的武官把總年收入只有12兩多一點,算下來一個月收入1兩左右,還不如綠營馬兵。雖然還有“薪銀”收入,但總體而言也是很難維持生活開支的。因此綠營軍官們也是天天想著法子謀財,除了從士兵那拿一點外,他們想出了一個謀財的好法子,那便是影占虛冒兵額,也就是說原本只是將領的隨從跟役,影占了兵額,這樣這個“兵丁”的收入自然就會被收入將領囊中了。自康熙朝平定三藩之亂後,綠營地位有所提高,這種“隨役影占”的情形進一步發展為虛冒兵丁名糧。這種情況的直接後果就是經制兵額的不足,造成了“冊上有兵,伍內無兵;紙上有餉,軍內無餉”的現象,既增加了軍費開支,也極大地削弱了綠營的戰鬥力。

不過,清朝在用兵打戰之時,為了鼓舞士氣,推出了戰時餉銀,它由“出征行裝銀”、“出征鹽菜銀”和“出征口糧”三部分組成。也就是說,大戰的時候綠營兵的工資是平時的兩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收入的不足。但是隨著清朝征戰次數的增加,戰時餉銀顯然已成為清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因而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同時,許多將領借戰爭之機,往往通過冒領的形式大發戰爭財。

訓練場景

由於這種戰時棒晌的支發,自然成為戰時軍費開支巨大的原因之一,給清廷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們注意到,出征行裝銀、出征鹽菜銀及出征口糧的支銷,在歷次戰爭的軍費報銷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一些貪劣將官往往借戰時的棍亂而混水摸魚,“冒領冒銷”戰時棒響,大發戰爭之財。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清政府不增加綠營的收入呢?這是因為面對數量眾多的綠營軍隊,如果提高餉銀,會入不敷出,因此只能維持現有情形。

參考文獻:

郭太風:《八旗綠營俸餉制度初探》,《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4期。

陳鋒:《綠營的低薪制與清軍的腐敗》,《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2期。

萬朝林:《清代綠營將官軍俸改革評析》,《歷史檔案》2006年第3期。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林小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清朝有兩種軍隊,一種是滿人或者皇帝封的旗人。另一種是漢人編制的綠營軍,雖都是上陣殺敵,但是待遇卻大有不同。在遇到戰事的時候,優先選用八旗軍,但是清朝入關後,待遇提高了,但八旗軍的作戰素質反而越來越差。

清朝的八旗軍,應該是歷史上士兵待遇最好的一個階段。因為清朝皇室認為,八旗子弟天生就是打仗的,他們平時不用幹別的事,即使沒事幹,也時刻備戰,普通八旗子弟生下來就享有每月6兩銀子的俸祿。



八旗軍子承父業,世代享有特權,不僅如此,享受的賞賜也是明顯要高於綠營軍的。綠營軍指的是漢人士兵,他們一人入伍,全家都被編入軍隊,父死子承,漢人當兵吃營糧是一種職業。


同樣在沙場出生入死,漢人的工資每月是二兩銀子左右,普通綠營軍大約每月二兩銀子,不僅工資低,其他的待遇也是要低於八旗軍二到三倍,八旗軍相當於正式員工,而綠營軍只相當於有編制的臨時工。


歷史密探


在清朝當兵。收入怎麼樣?

在清朝當兵,有一種兵種,收入還是挺不錯的。

這種兵種就是八旗兵,那時候有一種制度叫八旗制度。

什麼是八旗制度呢?

八旗制度也就是,八旗兵在閒的時候可以在家幹活,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出來作戰,而且還得自帶口糧,因為是沒有工資的,所有的收入全靠在戰爭中搶奪分贓,大家可不要小瞧這一點分贓的,其實搶奪分贓的財物要比拿死工資還要多的多。

這就像我們所說的撈外水一樣。


樂樂樂1450


清朝的兵待遇不錯了,八旗兵,每個月拿不少錢,而且還會給大米,關鍵他們什麼都不用做,綠營兵是收入最高的。打仗什麼的就靠綠營兵。還掌管一些港口,能吃不少油水,還有鄉勇,他們就是臨時兵,老百姓組織的,沒事就種地,但是戰鬥力很強。他們的待遇也就是臨時工待遇!


來啊12342


在清朝當兵的收入怎麼樣?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王朝了,兵也分好多種,像八旗子弟兵,他們收入就很高,除了有封地,工資,還有各種補貼,打仗的時候還是雙糧,絕對的生活無憂。而漢軍就剛相反,工資低,還時不時被剋扣軍晌,有些兵的收入連沿海農民的收入都比不上,待遇差很遠的。


小豬豬等等我



農村一畝地


這要從清朝正處於什麼時期來決定,如果是清朝中期那時國力鼎盛當兵的話收入應該十分多,十分可觀。如果處於清朝晚期的話,那麼收入應該不是那麼多。應為清朝後期政治腐敗,人民大多都很貧苦,國家也很窮,當兵的話也應該收入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