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發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馬鈴薯,是我國的第4大糧食作物。由於它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營養豐富、經濟效益高,在我國廣泛種植。目前,我國常年栽培面積達9000萬畝,居世界首位。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23年突破馬鈴薯技術瓶頸

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約4300萬畝,其中早熟種類僅佔15%。而且,由於優質種薯缺乏,病毒病引起的退化普遍發生,早熟區普遍採用中熟品種替代種植,產量低品質差,亟待研究和攻關。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中國農業科學院 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員金黎平帶領的馬鈴薯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國家支持下,歷經23年攻關,突破了馬鈴薯早熟品種退化快、品種選育可用資源缺乏、育種技術落後等瓶頸。2017年,她牽頭完成的“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多年的研究中,金黎平帶領團隊以早熟優質多抗為重點目標,從國內外收集了馬鈴薯種質資源2228份,率先利用分子標記技術結合表型鑑定分析了1035份馬鈴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並構建217個審定品種的分子指紋圖譜和619個審定品種特徵特性數據庫。其團隊在國內外首次開發了早熟性、圓薯形、耐寒性、青枯病抗性和病毒抗性輔助選擇分子標記6個,篩選準確率達到94.9%以上。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2個鑑定技術建立技術體系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金黎平團隊還創建了馬鈴薯莖枝菌液共培養法青枯病抗性鑑定技術、苗期離體葉片耐寒性鑑定技術:前一項技術實現了技術耗時短、場地少,成本低、通量高,尤其是鑑定時間比灌根法縮短17天;後一項技術與田間霜凍法鑑定結果極顯著相關,且條件易控、通量高。另外,他們還通過一系列措施,結合標記輔助選擇和常規鑑定技術,建立了高效早熟育種技術體系。

綜合應用上述技術,他們篩選創制出早熟、高蛋白、抗病等優異種質資源62份,並以4份資源作為親本,採用高效早熟育種技術體系,育成了以中薯3號和中薯5號為代表的7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早熟優質多抗新品種,實現了早熟品種更新換代。

其中,早熟抗旱廣適新品種中薯3號突破了早熟品種不抗旱和廣適性差的侷限,擴大了早熟馬鈴薯種植區域;早熟高抗晚疫病新品種中薯5號,突破了早熟品種不抗晚疫病的瓶頸,創造了早熟品種在晚疫病重發區種植先例。目前,中薯3號和中薯5號成為國內適應性最廣、種植面積最大的2個自主培育早熟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7498.9萬畝。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新品種效果顯著 團隊創新功不可沒

馬鈴薯新品種,畝產超過1萬元

早熟優質抗病新品種和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據統計,2016年,中薯5號平均畝產達4121公斤,畝產值超過1.1萬元;2016年,我國早熟馬鈴薯佔馬鈴薯總播種面積的45%左右,約4000萬畝,經濟效益顯著可見。

此外,金黎平還帶領團隊創新了病毒快速脫除技術,使成苗時間減半,成苗率提高3倍,病毒脫除率提高一倍以上,組培光調控減少一半能耗,並建立了優良品種脫毒種薯生產技術體系,制定了5項標準、獲1件國家發明專利。

找到我們: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幫》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