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汕頭市吹響練江畜禽養殖治汙衝鋒號

開展練江綜合整治,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曾經,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使練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除了觸目驚心的工業汙染源外,畜禽養殖等農業面源汙染也讓“母親河”很受傷。隨著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工作的全面鋪開,汕頭也吹響畜禽養殖治汙的衝鋒號,練江汕頭段兩岸過去畜禽無序養殖、汙染直排的局面有了可喜的變化。

汕頭市委書記方利旭就推進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工作反覆強調,“全面控制畜禽養殖等農業面源汙染”“全面控制練江沿岸畜禽養殖規模,努力降低農業面源汙染”。這為全市特別是潮陽、潮南兩區在這場畜禽治汙升級戰指明瞭方向。

記者瞭解到,今年練江沿岸畜禽禁養區從原來的200米擴大到1公里。或許我們可以期待,練江流域畜禽養殖在不久的將來進入“減量提質”的新階段,邁向規範化、規模化、生態型的綠色發展之路。

汕頭市吹響練江畜禽養殖治汙衝鋒號

▲豬兒生活的地方環境優美

兩潮關停取締3700多家散養戶

一間間簡易屋棚臨江而建,嘈雜的豬叫聲此起彼伏,陣陣臭味遠遠就能聞到,未經處理的廢水廢物直排入江……這曾經是練江旁一幕幕熟悉又觸目驚心的景象。正是因為這種粗放式的畜禽養殖生產,侵蝕著“母親河”的健康。在練江治汙利劍高懸下,如今的畜禽養殖汙染已經得到全面遏制。

汕頭市吹響練江畜禽養殖治汙衝鋒號

▲一間間養豬棚臨江而建,曾經是練江熟悉又觸目驚心的景象

潮陽區畜牧局局長林昌洲告訴記者,潮陽區根據劃定的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三區”,開展針對性的整治,基本完成禁養區的清退取締工作,關停取締散養戶1307家、規模養殖場7家、專業戶28家,11家規模場和19家專業戶基本完成整治。

潮南區的相關工作也比較紮實。2014年底前,潮南區已關停非法零散養殖場2360家、關停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4家。此後,潮南區出臺了練江流域畜禽養殖業汙染整治三年(2015年至2017年)實施方案,又關停養殖場(戶)58家(其中6家位於禁養區);被省列入限期整治的26家規模化養殖場於2015年完成整治任務。

生態養殖讓群眾共享“綠色福利”

在畜禽養殖汙染治理中,我市積極推廣種養結合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引導規模畜禽養殖場創新技術,使廢棄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有效推進了畜禽養殖業的綠色發展。

汕頭市吹響練江畜禽養殖治汙衝鋒號

▲和平鎮對拆除的生豬養殖場進行清理平整,恢復土地原貌

走進位於海門湖邊工業園區的廣東德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學養豬實驗基地,記者眼前一亮,只見綠樹成林,空氣清新,池水清澈,綠樹旁邊一間間乾淨衛生的平房就是豬兒的“家”了。該公司銷售部經理姚楚鵬告訴記者,公司率先引進國內外先進環保處理設施設備,對糞汙物消化吸收利用,即豬舍沖洗出來汙物先通過固液分離處理,汙液直接進沼氣池厭氧發酵,產生沼氣輸送發電利用,沼液則通過管道輸送到周邊農田利用,讓農民獲得實惠。目前,建有地埋式沼氣池、黑膜式沼氣池共1.5萬立方米、汙水處理設施、發電設施等,正在建設一個6000多立方米的黑膜式沼氣池,年節約用電40%左右。

在佔地10多畝的錦鯉養殖場,記者看到,清澈的池水中一條條錦鯉遊得正歡。姚楚鵬說,這就是沼液通過氣浮-疊螺-曝氧後進行深度反滲透處理後出來的水,每天汙水處理量達150噸,用於噴灑花草、養魚以及回抽清洗豬舍。

在畜禽養殖治汙中,德興公司的生態養殖模式可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不僅飼養的豬更健康,“母親河”也免受汙染之困,群眾共享了“綠色福利”。目前,潮陽、潮南兩區畜禽規模養殖場都已配套建設汙染治理設施,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也基本落實汙染防治措施。而生態型的發展模式,也必然引導著兩潮畜禽養殖趨向規範化、規模化。

禁養區擴大騰出更大環境容量

今年,我市提出“練江沿江兩岸禁養區擴大為1公里”。市農業局局長吳俊欽介紹,也就是說練江流域禁養區從原來沿江兩岸200米擴大至1公里範圍,確保6月底完成擴大禁養區劃定,10月底前徹底清空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戶。

近日來,市農業局動作頻頻,專題研究推進練江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工作,切實鞏固和提高流域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成效。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擴大練江流域畜禽禁養區劃定和非法畜禽養殖清理整治工作;大力推進練江流域畜禽養殖“減量提質”,嚴格控制流域畜禽養殖規模。市農業局還將聯合市環保局採取不預設路線、不提前打招呼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練江流域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工作進行督查,確保練江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汕頭市吹響練江畜禽養殖治汙衝鋒號

▲糞汙物經環保設施處理後實現零排放,並用於養殖錦鯉

對此,潮陽、潮南區重新編制方案劃定畜禽養殖的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把練江沿江兩岸禁養區擴大為1公里。根據新劃定的養殖區方案,結合市作風辦專項督查工作,潮陽、潮南兩區今年來先後強制拆除多處環境汙染較為嚴重的養殖場、屠宰場,清理整治周邊垃圾雜物、河道溝渠,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行動,收穫了顯著“戰果”。

近日,驕陽當空,在和平鎮練北社區飛鵝山下,一臺剷車行駛在寬闊的平地上,正對之前拆除的臨設現場進行後續處理,潮陽區農業、環保等部門相關人員也在現場巡查。原來,練北社區2名群眾未經批准從事生豬養殖造成水源汙染,當地社區查實後果斷對養殖場臨時設施進行清理、拆除。為了最大程度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和平鎮還積極幫助養殖戶尋找存欄生豬買家,並承擔部分運費。

豬欄拆了,汙染源頭斷了,但百姓的日子還得過。“讓養殖戶徹底轉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落後發展觀,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參與整治,配合我們拆除自家豬欄,轉而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練北社區党支書、居委會主任張榮宣對此感觸頗深,“做通養殖戶的思想工作最重要。”據介紹,今年4月底,練北社區就基本完成禁養區畜禽養殖的整改,並對兩條汙水溝、汙水池進行填埋。下來居委會還會舉一反三,加強巡查管理。

“水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通過開展畜禽養殖汙染綜合整治,不斷改善練江水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吳俊欽告訴記者,今後,我市將以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為重點,強化禁養區巡查監管,發現一宗取締一宗,堅決防止養殖汙染回潮。同時,優化畜禽養殖佈局,大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源頭減量、過程治理和末端資源化利用,推廣種養結合循環生態養殖,促使散養向規模養殖發展、規模養殖向標準化生態化養殖發展,實現畜牧業的轉型升級,有效地控制農業面源汙染,促進畜牧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

基 層 聲 音

潮陽穀饒鎮委書記、官田坑第一總河長楊桂青:

建立常態化跟蹤管理機制

“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練江整治攻堅戰誓師大會精神,凝心聚力,打贏官田坑整治這場攻堅戰。”近日,潮陽區谷饒鎮委書記、官田坑第一總河長楊桂青表示,谷饒鎮將進一步卯足幹勁,自加壓力,堅持截汙、治源兩手抓,加大對環境違法的打擊力度,夯實環保設施建設,建立常態化跟蹤管理機制,強力推進官田坑整治工作向縱深開展,讓官田水早日恢復美麗的顏容。

作為練江支流之一,官田水的主要汙染源之一是工業汙染。目前,谷饒全鎮44家有排汙許可證的印染企業均配套汙水處理設施,並實施在線監控。楊桂青告訴記者,谷饒鎮將聯合公安、環保等有關部門加大對違法排汙企業的執法力度,發現一家、堅決取締一家。同時,全力推進谷饒汙水處理廠擴容提標和廠外截汙幹管工程建設,力爭今年底啟動項目建設。

在生活汙水、河岸垃圾治汙方面,楊桂青表示,將全面實行“河長制”,落實包乾責任,成立專業河涌保潔隊,強化黑臭水體整治,不斷改善溪河水質。階段來,該鎮重點對官田坑、東寮坑、谷饒溪等主要河流溝渠的水面漂浮物、水浮蓮、岸邊垃圾進行打撈保潔,開展河流清淤疏浚行動。5月份以來,共清理河段近20公里,打撈水浮蓮、漂浮雜物及建築垃圾近9800多噸。

在農業治汙方面,該鎮也下足功夫。近來加大巡查力度,對轄區內的畜禽養殖專業戶、散養戶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對不達標的散養戶限期落實整改,在規定期限內無法落實整改的堅決予以關停取締並拆除。

潮陽和平鎮委書記、中港河第一總河長陳敏鐫:

加大監管整治讓中港河水更清

中港河屬練江的一級支流之一,和平段全長16.35公里。潮陽區和平鎮委書記、中港河第一總河長陳敏鐫表示,中港河跨度長,管養涉及二區多鎮,整治任務重,“我們將以練江整治攻堅戰誓師大會為新起點,集中投入、人力、財力、物力,強化日常監管,加大整治力度,做好源頭治汙,力爭早日實現中港河環境的大變化。”

中港河是潮陽區和平鎮及潮南區的兩英、峽山、臚崗等鎮(街道)的主要排洪、排澇樞紐,由於歷史原因,淤泥沉積,下游河床逐年升高,水體黑臭。

“和平鎮實施以鎮委書記為第一總河長、鎮長為總河長的雙河長制,沿途下厝、新龍、五和3個社區支部書記為各自轄區內中港河段的河長。”陳敏鐫告訴記者,和平鎮全面清理流域禁養區內兩岸禽畜養殖戶;推行河長制,定期、不定期開展巡查,確保監管到位。同時,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對河面漂浮物進行清漂打撈,並結合各社區實際情況開展河道清汙,及時清理兩岸亂丟亂堆的生活垃圾,確保河床行洪暢通。

中港河兩岸為下厝、新龍、五和居民居住區,下厝單元片區人口近6萬人。在源頭治汙方面,陳敏鐫告訴記者,和平鎮將因地制宜在下厝單元片區籌劃建設汙水處理廠,鋪設截汙管網,使該片區的生活汙水得到妥善截汙,讓中港河水更清。

相 關 鏈 接

何為農業 面源汙染?

農業面源汙染,是指農業生產活動所排放和溶解的汙染物,在降水和徑流沖刷作用下,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使大量汙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水庫等所引起的汙染。其中,源於農田施肥、畜禽養殖及農村居民廢棄物引發的汙染分佈最廣。

記者手記

要“綠美” 也要“富足”

生產方式粗放的畜禽養殖業給練江造成了沉重的環保壓力,流域養殖業的汙染治理也必然擺上各級政府的案頭。

階段來對禽畜養殖汙染的有效治理,使練江兩岸以往無序養殖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1公里禁養區“紅線”的劃定,更是畜禽汙染整治的再升級,彰顯了市委、市政府整治練江的決心,也意味將為練江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

然而,豬欄拆了,鵝鴨不養了,百姓的日子還得過。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該如何實現與滿足?誠如基層幹部的感慨,必須“讓養殖戶徹底轉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落後發展觀”,才能匯合成整治練江的社會共識;而對於各級黨政而言,還需要為退養的群眾謀劃出路,比如組織開展農技、職業培訓,比如引導種植特色蔬果,比如規劃支持創辦生態農場、果園等等。如此,才能真正讓“綠美”與“富足”在鄉村齊頭並進。

毋庸置疑,練江整治成效絕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但,面對一次轉變思想的洗禮,能否迎來一輪歷久彌新的蝶變?我們對此依然充滿期待!

記者:劉文釗


分享到:


相關文章: